哲学知识读物
-
哲学门仰海峰2000年,为推进哲学学科的建设,促进海内外哲学界的学术交流,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办面向全国以及整个华语世界的哲学学术出版物“哲学门”系列,每辑内容分别涉及哲学八个分支学科,并多有前沿研究成果刊出。 历辑《哲学门》注重对西学和中学两个文明传统的源流演变的细致梳理与深入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考察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种种论辩、观念和主张,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国当代学人权衡取舍的宽广视野和文化自觉意识。自第一辑出版以来,因书中所录文章学术质量较高、审稿程序严谨,多年来深受学界好评。 本辑为总第四十二辑,以“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为论坛专题,刊载陈斯一、樊黎、盛传捷、苏峻、吴鸿兆等学者的论文《“生育“还是”观看“?———柏拉图中的爱欲与不朽》《前两篇演说词中的理性与欲望》《正义与数———重思中克法洛斯父子的正义观》《理解柏拉图“日喻”的“三重障碍”》《盘诘、真理与真诚———重审弗拉斯托的苏格拉底“标准盘诘”解释》等,本辑所收论文征引丰富,论述扎实,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价值。
-
美学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邓亚菲本书以实用性为牵引,从基础角度切入,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全书的整体架构、章节内容做了科学编排,较为系统地讲解了美学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方法。并且,本书语言表述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及其美学渗透的方式,可读性较强。
-
物质主义的高昂代价(美)蒂姆·卡塞尔卡塞尔回顾了自己过去数十年的研究,以需求理论为基础(即人类的健康建立在对特定心理需求的满足之上),将物质主义定义为对名利、地位以及外貌的追求。通过大量且多样的数据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以物质主义为目标的人往往看似在努力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实则南辕北辙,饮鸩止渴,获得的仅是转瞬即逝的满足和不断追求名利、地位和形象的疲惫和煎熬。
-
基于情境的工匠创造力研究张慧本书基于情境视角对工匠创造力进行研究,对技术哲学、技术创造力理论,以及工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提升技术创造力的环境建设和政策建设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工匠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实践应用意义。本书将情境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情境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发展和具体化,对现实中个体行为的变化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影响了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具体环境,强调现实性、具体性、当下性、情绪性、互动性和冲突性。本书研究在综合分析 外研究现状之后,以创造力理论和创造情境为基础,界定工匠创造力的概念,分析了五种情境。指出基于情境的工匠创造力研究的两大主题,即技术情境和文化情境。把创造力的“4Ps”理论与创造力的系统理论融合在一起,创建了创造力情境分析模型,讲而在两大情境下对工匠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和创造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
-
圣经文学研究梁工,程小娟本书分为教父释经的源与流、耶稣研究、多样性 研究、简讯四个栏目,收录了《奧古斯丁、保罗与撒拉事件的释经之争》《对观福音书中耶稣比喻的结构》《奥尔巴赫喻象论的历史现实维度及其内在紧张》等文章。
-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高清海《长白山学术文库》是承担吉林地方文化建设使命的一部巨著,是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域性学术文化套书。 推出10种,包括《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国奴隶社会史》《中国文学》等。作者高清海、金景芳、杨公骥等人皆为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代表人物。这套书的编辑出版,延续了吉林文脉,弘扬了学术精神。
-
墨经译注杨武金本书是杨武金教授关于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著作《墨经》(即《墨子》一书中的第四十到第四十五篇)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八章。 章是将《经上》和《经说上》篇整合在一起,分条目进行翻译和校注;第二章是将《经下》和《经说下》篇整合在一起,分条目进行翻译和校注;第三章是对《大取》篇分条目进行翻译和校注;第四章是对《小取》篇分条目进行翻译和校注;第五章是对西晋鲁胜所作的《墨辩注叙》进行翻译和校注;第六章是将狭义《墨经》四篇中的所有条目,从学科分类的角度进行重新整理;第七章是在高亨所制作的《墨子经说表》的基础上,对狭义《墨经》四篇的条目做了一些新的处理;第八章选录了《道藏》本《墨子》一书从第四十篇到第四十五篇的原文。
-
思入风云刘鹏、辛香英作为国内哲学教育的重镇,南京大学哲学系一致以培养哲学拔尖人才为导向。2020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入选首批教YU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和首批教YU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基地。这是对南京大学哲学系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肯定。为了更好展示哲学系拔尖人才培养成效,哲学系将从近几年培养的优秀学生中,遴选一批优秀论文结集出版。该论文集的出版,一方面将会成为国内哲学人才培养成效的一次代表性展示,另一方面也会为后续国内相关哲学系如何进一步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
坤道与空阙王堃“儒家女性伦理”是从“女性”之思出发、以儒家“正名”理论为基本方法的伦理话语建构。以“女性”之名为中心的关键话语,围绕着《周易》中的“坤道”与朱熹关于“空阙”的表述展开,呈现为“生生不已”的“过程宇宙论”叙述。作为一套伦理话语,其真实性的保证落在“名”何以“正”的问题上。在儒家语境中,孔子与荀子的“正名”学说是关于伦理规范“礼”之“名”何以被约定的理论。伦理话语作为被约定的对象语言,其之所以被约定、给出、并调整的根据则处在元语言层级。在孔子儒学中,关于“名”之所以“正”的元语言是“依于仁、游于艺”的诗情叙述。朱熹则对此本源的诗性言说赋予一种气化体验的表象,将其阐发为智、仁之际的“空阙”之境,亦即老子的“玄牝”。“空阙”之境涌动着由坤道工夫涵养的本源之思的诗性言说,形而上的“天理”、“德性”在此诗性言说中得以被约定,形而下的“礼”的命名以及践行规范的伦理主体同时被确立。“空阙”中的诗性叙述使“理”与“礼”以及主体“人”皆得以确立于当下的体验之中。“儒家女性伦理”亦成为“人”所共知的一种“女性”化的儒家伦理。
-
笛卡尔语言学乔姆斯基《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是乔姆斯基论述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中的描写和解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这部著作中,乔姆斯基把当代语言理论的根源追溯到17世纪。例如,有关“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设想其前身可以在法国“保尔?罗雅尔语法学者”中找到,现代语言学的其他重要观点可以溯源至笛卡尔,这些观点如人类先天就有语言原则的知识,借助天生的原则和结构,人的心灵能够从各种感官中吸取零散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