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春风过耳杜严,魏松根本书稿一字字,字字珠玑;一句句,如坐春风;一章章,直扣人心。大道理,言近旨远,深入浅出,景行行止;品其理,悟其人,栩栩如生,高山仰止。一部《论语》,说尽天下事,道尽世间道理。《论语》二十一问,返璞归真,还原孔夫子本真,深入每一个信条背后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警醒人们一个道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的出版具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和研思价值。
-
匠心筑梦张西玖,刘传菠本书选取了我国航空、高铁等各领域的杰出工匠,从不同视角讲述他们如何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时代需求、 发展需求当中。通过讲述大国工匠的成长及工作历程,弘扬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社会风尚,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 ”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帮助广大青少年及技能劳动者深刻认识工匠精神及其时代内涵,激励 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有利于传承中华 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师顾堂丛书 金泽文库本春秋经传集解责编:马豔超,刘扬本书全书共10册,收录了日本金泽文库旧藏抄本《春秋经传集解》,此帙现藏日本宫内厅,卷轴装,为足本30卷。此帙以唐代抄本为祖本,对校宋刊本附记异文而未删减原文,是学者研究《春秋》的重要版本依据。此帙之前未曾影印出版,编者在整理影印时对原卷子的图片进行了切割整理,并且调整了其中顺序错接的页面四处,增加了官方漏拍的纸背内容四处,增加了目录、页眉,纸背内容与正文对应的页码,阅读和研究起来 为便利。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学界研究《春秋》增添重要的版本资料。
-
创造力心理测量的方法论解析与超越李良敏本书结合对创造力心理测量相关文献的解读和《中文远距联想测验》本土化编制的实践经历,从分析主义的还原、 的量化、 的预测等方面分析了创造力心理测量的方法论特征;从分析主义的还原导致创造力研究的碎片化、 的量化导致创造力研究的去质化、颇受干扰的可预测性导致创造力研究的生态效度低下等方面解读了创造力心理测量的方法论局限;从人是机器的机械主义、世界是量的差异的方法中心论、因果决定论的解释框架等方面探讨了创造力心理测量方法论局限的深层根源。
-
国际儒学论丛刘云超《 儒学论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儒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集刊,其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 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本辑刊2019年被收入我社的集刊名录。《 儒学论丛》( 3辑)分为多个专题,组织了海内外学者关于儒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论题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学、新儒家,反映了 儒学研究的一些新动向和新发展。
-
少仪外传(宋)吕祖谦暂缺简介...
-
幸福需要博弈苗健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互动决策的学科。简单来说,它涉及三个部分: ,局中人;第二,决策策略;第三,报酬(也称之为支付矩阵)。也就是说,首先你要搞清楚和你互动所涉及的主体有哪些,其次搞清楚他们会采取哪些行动, ,大家各自采取这些行动后会带来什么后果。本书立足于生活,强调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以经济学、博弈论的模型为基础,从爱情、性、婚姻、父母、友谊五个角度逐一分析,让读者能够获得实操性 强的建议和观点,从而获取幸福。
-
劳动的空间分工与地方洪北頔本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政治经济学为主题,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 阶段到第二阶段中产业地理学思想的演进,其对象是“劳动的空间分工”,核心术语是“区位”、“区域”和“聚集”;另一个是卢森堡、布哈林、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它们是对梅西缺乏战后新自由主义的大背景下 性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是彰显后者空间理论在左翼思想中的脉络。第二章以空间理论为主题,同样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第二阶段末期到第三阶段其空间元理论的发展,以与哈维等人的理论分歧为出发点来展开她自己的空间理论逻辑,核心术语是“地方”和“后现代”;另一个则是在空间观上根据与梅西术语和逻辑上的关联性对列斐伏尔、哈维和拉克劳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不仅检验梅西是否误读和误用了他们的思想,还能在左翼思想 为梅西定位。第三章相对来说起附属和补充作用,关注于梅西两个时常为人所提及又是其现实政治落脚点的“女性主义”和“世界城市”,意在表明它们与梅西的空间元理论保持了一致性,是后者必然的政治归宿,同时也暴露出其理论与政治取向的命门。
-
汉娜 阿伦特(瑞典)安·黑贝莱因汉娜·阿伦特,20 世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她生活的时代被战争与政治的动荡所主导,其个人生活也同样波澜壮阔。时隔多年,阿伦特仍凭借其真知灼见影响着世人,并激发出新的思想与讨论。本书采用一种独特的传记方式,将阿伦特的生平和思想联系起来,展示了她如何在个人和政治层面上应对爱、恶、极权主义、流亡等命题。?一部“流亡者”的实用主义哲学
-
美育视角下审美素质养成研究李德辉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本书以美育教育为视角,以审美素质的养成为目标,为读者在充斥着各种审美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发展和提升个体的审美素质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在本书中,主要探讨了审美素质的本质与意义,讨论了审美素质的重要性和在个体成长中的角色。本书通过对美育教育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如何通过美育教育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审美素质,从而实现美的感知、美的体验和美的创造。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用性上找到了恰当的平衡,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美育教育研究者和学生,也对普通读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