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杨曾文,黄夏年 编《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是一套关于中国禅宗系列的文献选编,收录了中国禅宗方面的重要史书、语录和清规等文献,邀请国内著名的学者,依据好的版本做了校勘、分段和标点。该丛刊自2001年首次出版,17年来已陆续出版10余种书,对于读者阅读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次再版的《中国禅宗典籍丛刊》选取了《赵州录》《马祖语录》《临济录》《祖堂集》《禅林僧宝传》《大慧书》《正法眼藏》《禅源诸诠集都序》《敕修百丈清规》《禅苑清规》10种著作。在内容上,作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增补;在体例上,统一版式设计,力求美观大方。因每本书略有差异,部分书依据情况在编排上保留原貌。该丛刊的出版是在主编杨曾文教授、黄夏年教授以及10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协助下共同完成的,谨在此表示感谢。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一定尚存讹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法] 勒内·笛卡尔 著,李琍 译,徐卫翔 校《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是法国17世纪重要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作品选译,涵盖了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包括《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和《灵魂的激情》,其中《哲学原理》自1958年后再无汉译出版。 笛卡尔作为欧洲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等重要的哲学主张,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黑格尔称其为“近代哲学之父”。本选集内的四部笛卡尔作品,较早时候已翻译出版过中文单行本,但其中有些由于年代久远,难觅踪迹,有些则沿袭了原版中的不少错讹。 本书对勘笛卡尔著作的拉丁版、法文版和英语版,标示出版本间差异,有助于读者通过对比,更细致准确地把握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
与古希腊相遇[法] 雅克利娜·德·罗米伊 著,姜丹丹 编,黄琰 译这本小书着眼于相遇:作者漫游于古希腊历史长河各个角落时的相遇,一些在偶然场合下发生,但始终受同一个精神启发的相遇。为了满足业余爱好者对古希腊的好奇,并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法国古典学家罗米伊从50年来积累的论文和讲座中,遴选出15篇题材各异的文章,集结成册。虽然研究主题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广,但都侧重于从文本细节中发掘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性意识,意在让人们理解古希腊思想的独特之处及其深远影响。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荷马的梦幻花园徜徉到修昔底德的历史必然性,见证雅典和诸岛文化的兴衰,探寻地中海的古希腊文化印记,接收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著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思想不惑,精神明亮。你将在这19位大家的生平故事中,理解他们建构思想大厦的地基与框架。你还会在思想大厦之上,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收获审慎而真诚的回答。
-
生活在裂隙立雯 著“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如果你觉得生活中时有痛苦和焦虑,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每个人都向往简单、单纯、微妙的幸福,但在生计的奔波中,在职场、家庭、人际关系交织的复杂中,在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的冲击中,我们又避不开挫败的沮丧,欲望的焦灼,离别的伤感,甚至对缥缈未来的失望。这个时代不缺崇拜与荷尔蒙,缺的是冷静的注视和理性思考。书中有作者对人世的观察,对社会百态的反思,对哲学观点的辨析,也有作者旅居美国十余年间对中美商业、职场、文化的对比与思考。文字简洁澄明,逻辑清晰流畅,观点理性独立,引发读者对觉知当下、观照自己的思考。作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告诉你,直面当下才是享受当下的真谛。徘徊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的时候,别忘了抬头看一眼窗子里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把温柔碾碎,放进生活的缝隙中,生活依然会温暖而美好。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明] 宗喀巴大师 造论,法尊法师 译论,智敏上师 集注本书为智敏上师于三门多宝讲寺讲授《广论》的讲义,2003 年首次出版,颇获赞誉,今为修订版。本书集注《广论》的前十三卷,即三士道和道前基础,为显密共通相对完整的修持次第。本书广征博引,释义解惑,主要引书达 20 余种。其间,还就有关问题征询拉卜楞寺洛桑嘉措、洛桑札巴等老格西,书后附有科判表 32 幅。在藏文有关讲义、注疏译出前,《集注》诚为沟通藏汉、研究《广论》的上乘读本。
-
贾题韬讲《坛经》贾题韬 著此为已出书的改版。《贾题韬讲》是佛学家贾题韬于1990年11月由四川省佛教协会等单位在成都举办的讲习班上讲解《坛经》整理而成。《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禅的原理和修禅方法。
-
落叶〔美〕威尔·杜兰特 著从1968年到1978年,威尔?杜兰特曾几次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自己正在写一本名为《落叶》的书。他说:这是一本不太严肃的书,是我对政府、生命、死亡与信仰的思索,我简单、公正但并不完美地回答了所有重要问题。不过在杜兰特逝世之后,包括他的后人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落叶》的存在。直到2013年,这部手稿才意外重见天日。 应读者要求,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杜兰特将他对“从青春到老年,宗教与道德,以及性、战争、政治与艺术”等问题的思索,化作了片片落叶回馈世人。《落叶》是杜兰特最个人的书写,是他倾注六十余年心血,深研哲学、宗教、艺术、科学与世界文明所精粹出的最后的智慧之语,回应了人类存在的全部重要哲学问题。杜兰特在哲学和历史方面的精深造诣,使得这些简洁而微妙的思索“真正通俗而有价值”。
-
人应该如何生活[美] 阿兰·布鲁姆(Allan Bloom) 著,刘小枫 编,刘晨光 译《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释义》为美国著名学者阿兰·布鲁姆对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一书的经典解读。《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释义》致力探究的“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必能激发每个读者的头脑和心灵,进而引起读者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读者不仅可以超过这一对《王制》的解释,超过《王制》本身,还有望直抵思想的圣殿,在敬拜思想之伟大的同时,为自己作为一个能够思想的人而感到幸福。
-
国外马克思主义林青,肖巍 编本书选取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涉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全方位展示了国外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国内的学术研究提供*的、典型的文献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