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迈向和谐与生命尊严的社会(日)石神丰本书大致分为序论和本论( 部分、第二部分)。序论介绍了本书的基本观点。本论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也能成为独立的形式。 部分考察“和谐”理念的历史,同时又论述了我的主张即为 现代危机应该复活这个既古又新的理念。第二部分,从何为现代所追求的普遍价值观这一问题开始,介绍了创价思想创新的生命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基于深刻的生命认识之“生命尊严”理念作为现代的伦理才是 适合的。因为可以说和谐的根柢里有生命论,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深度关联的。
-
绝对精神的感性知识徐贤樑“ 精神的感性知识”是黑格尔对艺术的 规定,概念的自我规定在不同层次上的展开决定了艺术的不同功能:既包含了在《精神现象学》中引导个体意识上升到科学立场的真理性功能,又指向了实在哲学中唤醒个体不断反思和认识到自身自由本质的审美教育功能。黑格尔认为,传统美学的各种形式均已无法容纳艺术的新规定——对人类在世界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自由本质的直接反思,而必须以概念前进—回溯的方式严密地建立起艺术和真理、艺术与自由的内在关联,这构成了艺术哲学成立的基础。故此,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黑格尔艺术哲学的描述性研究,而是对黑格尔对艺术不同层次的规定(由现象学中的“艺术—真理”论和实在哲学中的“艺术—自由”论所共同构成)的整体性阐释。
-
道德经阐幽谢青松老子《道德经》以凝练至简的语言、玄妙空灵的风格、正言若反的方式,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旨在劝诫世人止息向外求取之妄念,探索内在世界的奥秘,进而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本书立足历代名家注释,融入自身人生体悟,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阐发《道德经》中的幽微义理,有助于读者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探寻生命的真实意义。
-
哲学的门槛(英)奈杰尔·沃伯顿这本书是给第一次接触哲学的人写的。作者成功地避免了使用不易理解的学术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让读者跨过哲学的门槛,走进智慧的殿堂。每一章主讲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如:对与错、政治、科学、心灵、艺术等),列举每个领域所探讨的关键问题,以及历史上不同哲学家、哲学流派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但这样的思考对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绝对是有意义的。比如:你能证明上帝存在吗?人有来世吗?我们怎么知道对与错?你能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吗?你知道科学是怎样运作的吗?你的精神跟你的肉体不同吗?你能给“艺术”下个定义吗?本书不仅传授了关于西方哲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一些大问题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
逻辑思维综合训练1000题吴星光本书是一部综合逻辑思维训练集,将思维训练融入各类有趣的情境分析中,旨在对读者进行全脑逻辑思维训练。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寻找规律、图形想象、逻辑推理、横向思考、智巧对策、语言谜题等多种类型,熔创造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帮助读者提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判断能力,增强思维的发散性与缜密性。此外,书中的各类小百科知识可拓宽读者的视野,开阔其眼界,使得本书兼具训练价值与阅读价值。
-
21世纪美国生态批评范式及流变叶玮玮本书以美国生态批评范式及其流变为研究对象,阐述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观察工具、中间地带等关键词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及物质转向。通过分析环境正义思想对生态批评社会转向的推动作用,尝试厘清该思想的理论基础及文化根源。此外,通过阐述多元文化生态批评从本土、正义、多元层面变革生态批评的内在逻辑,预测未来跨文化生态批评的边界及特征。
-
儿童身体哲学陈乐乐本书以儿童肉身为研究对象,将儿童肉身置于哲学和教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讨论中,突显儿童肉身的精神性、文化性和先验性之本质。作者认为儿童肉身并非纯粹物质器官之堆积,它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奠基,它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根和基础,它是先验知识与后验文化的辩证统一。本书不仅从哲学上把握儿童及其肉身的形而上学存在,而且从本体论、发生学的视角还原肉身作为儿童特殊认识样态的源初性规定,进而试图阐明儿童肉身是人类认识诞生和发生的潜在精神根基。儿童的肉身世界比成人的精神世界 丰富、古老、原始和常青,儿童精神乃至人类精神在儿童肉身开裂之处找到了它存在的根基和本源的意义。
-
政治与美学谢静暂缺简介...
-
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张亮本书稿是一本哲学理论专著。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史上,阿多诺具有不同寻常的理论地位。作者运用深层历史解读法,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和大量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阿多诺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早期的主要哲学文献进行了开创性的文本学解读,首次揭示出了“崩溃的逻辑”这一段不为国内学界所知的思想建构历程,其中特别呈现了阿多诺对克尔凯郭尔、胡塞尔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深层理论逻辑,从而为进入阿多诺最后的《否定的辩证法》迷宫开辟了一条畅通的道路。
-
中国宗教伦理近代化研究刘登科本书先通过分析、梳理中国宗教伦理的生成、发展,展现其发展历程、阶段,力图勾勒出近代之前中国宗教伦理的历史图景,从而为中国宗教伦理近代化研究进行具体的历史定位,凸显时代特色。然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入手,分析中国宗教伦理遭遇近代困境的原因和根源所在,提出启蒙理性祛魅、救亡救世乏力和本土化色彩淡薄等困境表现。 通过回溯中国宗教伦理的近代化进程,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努力为引导中国宗教伦理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与积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