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杜威的实验观念论研究肖根牛杜威提出西方哲学 的危机是无法建立统一的规范性基础,源于传统理智主义哲学从一个错误的起点出发,把世界当成一幅处于认知者对面的静态图像,人成为矗立在图像旁的静观者,认知与实践的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一条主线。杜威认为康德的先验观念论正是此种路线的典型代表,认知和实践的规范来自不同领域,两者之间截然分立,这会让人变得无所适从,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杜威提出实验观念论的目的之一,便是颠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理智主义哲学路线,提出人与世界之间的源始关系是实践关系,而非认知关系,认知的结果只能在实践关系的网络中来确定。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推论的过程,一方面解释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也呈现了行动的展开过程,所以杜威的实验观念论 消除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知行二分问题,为西方哲学走出危机提供了一种有益方案。
-
回到福柯张一兵 著本书为2016年出版的张一兵著《回到福柯》的作者修订版,在原书基础上添加了新版序言与内容上的补充。 《回到福柯》作为“回到”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是张一兵教授对福柯哲学的重读,提供了一种当下学者对于福柯思想的详实综合而不失洞察力的原创性诠释。本书试图让福柯自己隐然现身,以本人的声音与自白为线索引出这场对其异质/他性哲学的追寻之旅。通过选取福柯不同阶段的《词与物》《认知考古学》《规训与惩罚》以及“法兰西学院课程讲座”作为聚焦的核心文本群,以1970年福柯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的节点作为分界,精彩地阐释了其话语哲学与生命政治哲学,同时揭示出福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隐秘联系以及与后马克思批判话语思潮 为明显的连接。在信手拈来的思想评述与阐释之外,作者还运用了现有思想研究中较为新颖的词频统计方法,以此突显并还原福柯原初写作中经中文转译而模糊的核心概念与范畴,以此为地标勾勒出其观念图景、通过概念与文本的对应关系揭示其思想不断自我重构的断裂式演进。
-
中国古典哲学导论罗利建上册遵循中国古典哲学范畴及命题之脉络,渗入西方哲学之元素,设定了四十个古典范畴和命题,即规律、人本、治未、阴阳、中和、智慧、有无、天人、实践、批判、知行、思辨、精神、爱情、谦诚、生死、尚武、美感、人生、养德、善学、自强、成败、发展、权变、财富、核心、共赢、传承、整体、主动、博弈、危机、奇变、逆袭、雄辩、修错、补短。每个范畴或命题后有两到三个结合社会实际的短论,以具体事例或小故事阐述古典哲学理论,有理、可看、有味,从而形成《中国古典哲学导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全书内容丰富,读来轻松有趣,也有益于增长知识。
-
良知学的展开彭国翔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 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详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本书有 学生书局2003年的繁体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联书店2005、2015年的简体字版。2023年上海三联书店的这一版是迄今为止校订 为精良的一个版本。
-
管理哲学视域的环境伦理问题研究宋烨本书以管理哲学的视域,站在哲学的高度,立足于管理活动领域,依据环境伦理的道德规范,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通过管理的有目的的控制治理活动,通过更加民主、开放、多元化的制度体系建设,化解人与自然环境及人的代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使环境伦理不仅具有理论阐释力,同时更加具有实践性。本书从管理活动的不同视域相对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出发开展探讨,以求解决管理活动中的环境伦理问题。通过对管理与环境伦理的相互作用予以充分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提出环境伦理某个具体面向的管理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环境伦理对于管理活动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形成对上述管理困境的有力回应。
-
中国管理哲学年鉴吕力 著《中国管理哲学年鉴(2020—2021卷)》是由扬州大学著名学者吕力教授主编,江西财经大学与扬州大学共同主办,遴选优秀学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代表了中国管理学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力求反映对中国当代管理实践的哲学思考以及中国管理哲学研究总貌与年度进展。本书力图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管理学,包括“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中国管理学流派”“中国管理哲学与本土管理理论创新”“中国管理思想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中国本土管理思潮”“实证中国管理哲学”“中西管理比较与融合”六部分。
-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刘明明“历史终结论”预设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典型和灯塔,驳斥“历史终结论”就是在捍卫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是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当性。本书从两个维度驳斥“历史终结论”:一是国外左翼的视角,二是中国道路的视角。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捍卫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犀利批判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重重,不可能是历史的终结。如果说国外左翼侧重于对“历史终结论”的理论批判,那么中国道路则侧重于实践批判。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成功表明,西方自由民主不是世界各国走向繁荣富强和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方案,这是对“历史终结论”直接而有力的终结。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姜敏,薛冰清本书是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奠定了西方社会形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正是在本书的基础上深论而写成。在本书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学研究、法学发展研究、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是人文科学学术名著中的不朽经典。
-
朱子仁论研究赖尚清本书以朱子仁论为研究对象,对朱子仁论的伊洛渊源、朱子早期仁论、湖湘学派对朱子早期心性论的影响做深入的讨论;对主要发生在朱子和张栻等湖湘学者之间的“《洙泗言仁录》辩”“‘观过知仁’辩”“‘知觉言仁’辩”“《仁说》之辩”的近百封书信进行坚实的考证,明辨其序次与往复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朱子中年时期四大论辩的义理亦做深入研究,进而专章论述朱子《仁说》的主要义理,并在“综论”一章统论朱子哲学的特质,特别研究了朱子哲学中的“生理”思想、太极和理一分殊的关系、理和心的关系,论证了朱子之仁为道德实践的自律主体,研究朱子仁论和伊藤仁斋、戴震仁论的异同,对当今朱子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有深入的回应。
-
儒家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黄国波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 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内容。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理论逻辑篇,下篇为现代价值篇。理论逻辑篇包括绪论、儒家德育的发展历程、儒家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机制、儒家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融合、新时代对儒家德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代价值篇包括“天人合一”的儒家生态思想、“生生之谓易”的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和而不同”的儒家群己思想、儒家视野下的 地域文化。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深入认识儒家德育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间的冲突、融合和发展,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