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老小孩日记张占军《老小孩日记》是专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脑健康自我管理的日记体手册。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首席专家张占军教授结合20年的老年身心脑健康的实证研究,为中老年人设计了53组认知、情绪、心理、语言的纸笔训练,这些训练每周一练。同时,这本手册还可以作为中老年人的日记本,让中老年人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重建生命秩序和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延缓大脑衰老促进脑健康,预防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类相关疾病。
-
走出创伤的阴霾梁一鸣每一个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种创伤,痛苦、愧疚、愤怒、羞耻,这些强烈、消极的情绪与其紧紧捆绑,创伤因而成为很多人不敢面对的话题。但创伤会制造阴霾,将人们笼罩其中。一旦我们能更合理地看待创伤经历,理解创伤的影响,我们就能汲取力量,愈挫弥坚。这本书科学解读了创伤心理,介绍常见创伤经历的类型与后果,普及创伤后的心理症状及心理障碍的表现,讨论为什么有些人能在创伤后实现积极适应,而另一些人会产生心理障碍。作者还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培养成功应对创伤的能力,在经历创伤后如何自救,助人者正确的助人策略以及转危为机的途径。不被妥善处理的心灵
-
好故事如何掌控思维【美】乔纳森·歌德夏 著,许可 译这是一本跨学科的社科图书,作者通过对脑神经科学、生物进化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创造性的结论:讲故事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是人类得以生存和进化至今的生物本能。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故事是人类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况时的本能反应,而讲故事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大脑如何不自觉地编织故事,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梦境中和神经受损的病人身上,还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更广泛的社会的角度,论述了泛化的“故事”施加在我们思维方式上的影响,不仅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叙事形式,还包括神话、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zui后,作者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讲起,证明人类永远对故事有强烈的渴求,讲故事的能力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能力。
-
乔治·凯利特雷弗·巴特(Trevor Butt)本选题是“心灵塑造者:心理学大师及其影响系列”(8册)之一。该系列丛书由英国理查德·史蒂文斯(Richard Stevens)担任丛书主编 , 由南京师范大学郭本禹教授和河北师范大学阎书昌教授担任译丛主编,选取对人类思想有重大影响的8位思想家,包括:弗洛姆、达尔文、弗洛伊德、凯利、斯金纳、米尔格拉姆、埃里克森和艾森克,对这8位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权威阐述。
-
性格心理揭秘李娟娟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吗?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你是否知道自身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性格”,我们有太多未知和“轻视”,尽管知道“性格决定命运”,却不知该如何激发性格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在此,我们邀请你带着这些问题,从性格的生理成因,到父母教育和生活情境对性格的影响,再到自卑情结和性格障碍的突破,最后到性格重建,一步步解开性格密码,探索内心世界。作者用一个个鲜活贴切的案例和权威的心理学理论与实验,对性格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帮你突破性格劣势,发掘潜在优势,维持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心态,打破平庸的困局,更好地享受自己宝贵的、唯一的生命。
-
拨开信念的迷雾李献云本书展示了作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全部过程。在总论的基础上,结合一个真实的抑郁症案例,从第一次评估形成初步的案例概念化、制定治疗计划开始,到后续的一步一步治疗的实施,再到最后的结束治疗和随后的巩固治疗,从自动化思维的调整、行为激活、睡眠习惯调整、停止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到信念调整,让读者领略认知行为治疗在具体案例中的魅力与效果。同时针对评估和每次治疗,就总体架构、逐字稿及其讲解、真实连续性治疗、治疗的回顾与反思、治疗记录以及案例概念化进行专业说明,以引导精神卫生与心理学领域的同行和初学者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更好地为抑郁患者服务,促进患者的痊愈和康复。全书由24次治疗构成(包括1次评估)。
-
想和大家一起,也想一个人待着[韩]沈庭佑 著这是一本面向当代年轻人群体并根据MBTI性格心理学理论撰写的社会生存指南。在越发强调自我与个性的年代,很多年轻人都为自己贴上了“社交恐惧”的标签。本书以MBTI性格理论为基础,为内向读者打造了不同的社交法则。每个人既有外倾的一面,也有内倾的一面,只要学会自我发掘,便能够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社交。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包含内向人的特征、内向人扬长避短的方法、内向人进行社会生活的要点等内容。作者结合心理学研究,分享了自身的成功经验,内容实用且专业。
-
数字化孤独 社交媒体时代的亲密关系[美]米歇尔·德鲁因封面、版权页、条形码:内容介绍: 著名心理学家的研究观察手记 ╳ 现代人亲密关系的诊断书直面当代社会的“亲密饥荒” 解读科技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为什么技术越发达,联系方式越简单,我们的孤独感越强烈?◢?知名心理咨询师 李松蔚 崔庆龙 诚意推荐?《新科学家》杂志2022年度非虚构图书 普通人每天接触手机2617次,重度手机用户每天接触手机5427次。当人成为“科技人”,一场旷日持久的“亲密饥荒”正在蔓延。 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观察手记。从童年时代的“拥抱饥渴症”到中年夫妻的“性欲不匹配”,从后疫情时代的“孤独大流行”到互联网造就的新型“全景监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米歇尔·德鲁因描绘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亲密饥荒”现象,帮助人认识自身处境和问题,提醒“数字化孤独”背后,人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
幸福的陷阱(澳)路斯 · 哈里斯 (Russ Harris)◎你是否曾因逃避负面的情绪而化悲痛为食欲,大吃一顿?◎你是否曾因工作压力而选择沉迷于社交媒体?◎你是否曾深感疲惫和焦虑,怀疑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于是本能地想要回避或消除这些不适的想法和感觉。问题在于,你越努力控制这些想法和感觉,越会深陷其中。本书是一本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之书,将教你一系列崭新、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帮你迅速削弱痛苦的想法、感觉、情绪、身体感受和回忆带来的冲击,采取有效的行动,从而过上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 ◎接纳所有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意识到此时此刻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行动起来,去做对自己真正有用和重要的事情阅读本书,你将学会:◎以全新的方式看待消极情绪和想法,停止内耗◎以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重新思考成功的定义,遵循价值而生活◎把浅层次的、短暂的快乐转化为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
心理委员督导360问詹启生本书在对上万名大学心理委员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近7000个有效问题中筛选出360个最具典型性的问题,结合各种现实情况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本书中的问题均来自大学一线心理委员,采用问答式呈现,分类合理、目标性强、实操性好,可供大学心理委员日常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