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美学新论蒋孔阳作者说:自己平生服膺马克思"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的话,主张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去发现和创造美。 本书即是一部体现了作者上述主张和认识、关于美学理论研究与探索的集大成的优秀学术专著。
-
死亡之美陆扬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怎样才能使我们宛如流星的短暂生命变得灿然生动起来呢?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们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本书以死亡的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用充满哲理和诗歌一样的语言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念以及死亡与崇高、悲剧、宗教、灵魂鬼怪世界的审美关系,并解析了死亡的现代意识和种种自杀现象。
-
神学美学刘光耀,杨慧林 主编《神学美学》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的支持。本辑为第一辑。本刊辟有“神学美学”、“神学批评”、“神学与文学文化研究”、“圣经研究”、“圣经与美学”、“名典首译”等常设栏目,并设有“本辑特稿”,专门刊发时下学界所关注议题之文章。本刊可 中外学人、教俗两界读者阅读。
-
美学导论李华暂缺简介...
-
现代西方美学二十讲朱立元导言第一讲心理学美学新范式第一节美学的心理学方向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几个主要代表第二讲表现主义美学第一节表现主义美学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克罗齐与“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说第三讲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第一节以“绵延”为核心概念的生命哲学第二节直觉主义的艺术观第四讲自然主义美学的变迁第一节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观第二节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观第五讲精神分析学美学第一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理论第二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第三节拉康的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美学第六讲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第一节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第七讲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与布拉格学派第一节俄国形式主义与什克洛夫斯基第二节布拉格学派与罗曼·雅各布森第八讲现象学美学第一节现象学美学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英加登与审美具体化活动第三节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与艺术品的区分第九讲存在主义美学第一节存在主义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海德格尔“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哲学和美学第十讲符号论美学第一节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的艺术哲学第二节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第十一讲实用主义美学第一节杜威的“艺术即经验”论第二节刘易斯、佩珀等人的实用主义美学观第十二讲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上)第一节列斐伏尔的人本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美学第二节费舍的新现实主义美学第三节葛兰西的文化美学思想第四节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第十三讲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第一节布洛赫以“希望”为核心的乌托邦美学第二节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与技术主义艺术理论第三节阿多诺以“否定的辩证法”为基础的美学第四节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与“造反”的美学第五节哈贝马斯以“交往合理化”为核心的美学第十四讲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下)第一节加洛蒂人本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第二节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第三节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第四节詹姆逊走向辩证批评的解释学美学第十五讲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美学第一节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美学概况第二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第三节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变第四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美学第十六讲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第一节解释学美学第二节接受美学第十七讲女权主义批评和新历史主义诗学第一节女权主义批评第二节新历史主义诗学第十八讲后现代主义美学(上)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美学概况第二节理查德·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第三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话语与权力理论第四节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第十九讲后现代主义美学(下)第一节波德里亚论消费文化与拟像第二节德勒兹的欲望生产理论第三节齐格蒙特·鲍曼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第二十讲文化研究与批评理论第一节文化研究与批评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及研究领域后记
-
现象学审美对象论张永清 著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对二十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随着国内对现象学理解的逐步加深,其重要性也不断被人们所认识;随着现象学“本土化”趋势的逐渐扩大,它对我们各个学科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现当代西方美学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趋势,有助于新世纪中国美学理论的建设。本文将以审美对象为切入点,力图全面准确把握现象学在解决传统美学问题时所呈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方法。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需要就以下问题作简要说明:现象学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哲学变革对美学的影响;审美对象与其他相关美学问题之间的关系等。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最终是为正文的相关探讨“铺平道路”。
-
仪式思维(意)马里奥·佩尔尼奥拉马里奥·佩尔尼奥拉就是当今意大利哲学界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在意大利思想家比较年轻的一代中,他可算是一位主导人物,而且在广义美学框架内,发展了一套创新、富于想象力及批判精神的文体。本书是马里奥·佩尔尼奥拉众多著作中被翻成英文的第二本。不但如此,本书还非常独特,因为它实际上包含了20世纪80年代中意大利出版的两部著作的精华:这两本书即是《模拟社会》和《过渡》。本书内容涉及到性、死亡和世界,主要展现了佩尔尼奥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过渡、表现和没有神话的仪式。本书为“新世纪美学译丛”中的一本。阅读本书,不仅让人欣赏到佩尔尼奥拉的思想,而且还必将掀起新的思潮,为我们指引出以当代意大利哲学界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哲学与美学理论里的崭新方向。
-
审美价值的本质(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 著,凌继尧 译本书是斯托洛维奇的重要代表作,是一部主要运用价值说方法研究审美关系和艺术活动的专著,出版后在苏联美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获得了的较高的评价,被人称为研究审美情感同人们的生活活动、实践需要和利益之间联系的“最成功的著作之一”。审美价值问题是作为一个相当新的问题出现的,是美学界的可喜收获。自从斯托洛维奇的专著问世后,美学家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广泛使用“审美价值”这个术语。本书共七章,十五万字。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72年出版,凌继尧将其译成中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出版。本书为美学名著,作者是前苏联著名学者。本书系统论述了审美价值的本质,审美价值的标准,审美价值的结构,艺术价值的实现,美的哲学等。本书的理论价值文化价值,使它在世界美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长期的读者。汉译第一版出版后,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很快售罄。此次重版,译者进行了修订。
-
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程孟辉何谓美学?美学就是美的哲学,美学就是关于美和艺术及其创造的哲学思辨和诠释。西方美学研究在中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学者最早接触西方美学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时期。那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出现,一些有识之士(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在熟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美学成果,并开始用一种新的审美眼光和研究手段探讨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本质等问题。此外,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宗白华、邓以蛰、朱光潜等先生对西方美学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介绍和研究。可以说,这些先辈学者是将西方美学传入中国并为当代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奠定基础的可敬的先驱。然而,这只是中国人研究西方美学的前奏。西方美学思想真正大量地传入中国并为国人所重视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只有在这个时期,我国的西方美学研究才从量的概念上见出了规模,从而在质的方面有了飞跃性的突破。
-
走出艺术哲学迷宫陈鹏 著黑格尔《美学》的“全书序论”讲了四个大问题:一是美学的范围和地位;二是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三是艺术美的概念;四是题材的划分。“全书序论”是思想观点最多、最不易读的部分;“全书序论”把黑格尔《美学》中所有的重要观点几乎都在这里提出来了.黑格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走进神秘宏伟的美学大厦铺平道路,扫清障碍,就此把读者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入他所构建的体系中。第一个问题“美学的范围和地位”,黑格尔老人利用“心灵”这个充满想象、富于情感、具有理性色彩和艺术品质的戒尺,牢固确定了艺术美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地位;轻而易举地把艺术之外的美挤出了“心灵”之外,挤出了美学理论的范畴。第二个问题“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分析总结了侧重于经验的美学研究方法和侧重于理念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实现了“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第三个问题关于“艺术美的概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黑格尔在未充分展开理论与历史长卷之前,聪明地回避对“艺术美”的“概念”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其次,在关于“艺术的道德目的”的讨论中,黑格尔从他所创建的逻辑学的角度,论述了“概念”的哲学含义,并涉及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对“概念”的不同理解。这将使我们不得不专门拿出精力来进行一段黑格尔深奧哲学的晦涩之旅。另外,黑格尔分析了“流行的艺术观念”,并对康德之后艺术概念的演绎进行了总结,从中可以看出黑格尔美学观点的来源。第四个问题“题材的划分”,是整个《美学》巨著三大部分(四册)的全部内容划分:一、“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这也就是《美学》的第一卷;二、“理想发展为艺术的各种特殊类型一一象征艺术、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也就是《美学》的第二卷;三、“各门艺术的系卜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等”,也就是《美学》的第三卷(两册)。“全书序沦”开章明义,确定了美学的对象和范围。“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