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电影彭吉象著这是一部从美学角度探讨电影艺术的书籍。本书追溯了近百年来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中外电影的主要流派,对电影语言、电影样式、电影表演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电影艺术的呈现出来的美学特性的辩证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和电影审美过程中所蕴含的心理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揭示,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到见解。全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配合以大量的中外电影实例,内容充实,趣味性强,有助于电影爱好者较系统地了解电影,欣赏电影这门艺术。
-
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成复旺著本书从人-文化-审美的高度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深刻思考,按照人的群体意识、个体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描述了儒道两家经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的中国文化史的轨迹。
-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王志敏 著在本书中,作者以尽量简洁而指要的方式,不但把上述理论背景加以清楚的勾勒,而且言简意赅地对各种电影理论和流派主张加以概括和聚会,在阐释之中又不时地插入作者个人化的评述和分析,为初学者理解和认识这些复杂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虽然,为了真正了解和深入地研究电影理论史的发展,地掌握电影符号学的各个专门课题。本书的另一个值得提出并有待加强之处,是电影实例分析典型性问题。为了加强论证而转入影片实例分析时。有两个方面深沉使我们感到不够满足:其一,是刚刚触及到被论证的影片实质就不再深入讨论或仅仅点到为止;其中、二,是有些例证的影片,尚未达到足以成为经典性分析对象的欠,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论证的坚实性和普遍性。麦茨的现代电影理论的叙事研究,深沉以好莱坞常规电影作为一种规范和模式加以分析,但这种立足于意识型态操纵或集体潜意识为对象的研究,很重视解构对象的典型和普遍性,更以分析研讨过程中的详尽细致,而达到举一反三,令人信服的科学化效果。
-
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陈伟著本书勾划了“五四”运动到建国之前的中国美学发展史,并对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了介绍和评价。
-
美学新编欧阳周等编著《美学新编(修订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全书除了引论外,共分为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育四个部分。这四部分有着内在联系,处于为互因果的辩证关系中,而各自又有所侧重;美重在哲学思辨,这是美的本体论,是美的基础部分;美感重在心理学的探讨,这是美的主体论,是美的核心部分;美的欣赏和创造重在社会学考察,这是美的实践论,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重在教学的研究,这是美的功能伦,也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处。在各部分体例的安排上,也自成系统,有所创新。《美学新编(修订版)》对美学界不够重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如:美与真、善,美与对立面——丑的关系,美的形式和形式美,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法则,科学美、技术美的内涵、特征和具体内容,现实美和科学美、技术美的欣赏和创造,审美意识的构成,美感和快感的联系和区别,西方审美心理评述,美育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解。这些,也都和一般流行侧重于讲艺术与艺术美的美学教材或论著不同的(《美学新编(修订版)》对艺术和艺术美同样是极为重视的)。《美学新编(修订版)》融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与生动性、趣味性于一体 ,在阐述深奥的美学理论问题时,力求用大众化的简明、浅显的形式将抽象、深广的内容表现出来,既注意到理论的高度与深度,又注意到语言的形象、流畅,和选用典型的例证加以说明,做到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实用性强。这也是《美学新编(修订版)》一个鲜明的特色。
-
新编美学教程司有仑主编分为:美的本质论、技术美论、审美意识论、现代西方美学思潮概述等14章。
-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美术教育译丛》丛书之一。
-
谈美朱光潜著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往往应用这点知识去欣赏,去批评别人的作品,去创造自己的。不少的诗文和绘画就如此形成。但这种东鳞西爪积累起来的知识只是“杂拌儿”;——还赶不上“杂拌儿”,因为“杂拌儿”总算应有尽有,而这种知识不然。应用起来自然是够苦的,够张罗的。从这种凌乱的知识里,得不着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又如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就像是难分难解的一对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乱坠的话。你有时乐意听这一造的,有时乐意听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难!还有近年来习用的“主观的”“客观的”两个名字,也不只一回“缠夹二先”。因此许多青年腻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着一条道理,“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谈”不出什么来。留心文艺的青年,除这等难处外,怕更有一个切身的问题等着解决的。新文化是“外国的影响”,自然不错;但说一般青年不留余地的鄙弃旧的文学艺术,却非真理。他们觉得单是旧的“注”“话”“评”“品”等不够透彻,必须放在新的光里看才行。但他们的力量不够应用新知识到旧材料上去,于是只好搁浅,并非他们愿意如此。这部小书便是帮助你走出这些迷路的。它让你将那些杂牌军队改编为正式军队;裁汰冗弱,补充械弹,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其次指给你一些简截不绕弯的道路让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诉你怎样在咱们的旧环境中应用新战术,它自然只能给你一两个例子看,让你可以举一反三。它矫正你的错误,针砭你的缺失,鼓励你走向前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写给你《十二封信》,他的态度的亲切和谈话的风趣,你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书里他的希望是很大的,他说: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第一章)这却不是大而无当,远不可几的例话;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第九章)“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第十一章)这便是“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第九章)是精粹的理解,同时结结实实的鼓励你。孟实①先生还写了一部大书,《文艺心理学》。但这本小册子并非节略;它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例子;这是孟实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论。他分人生为广狭两义: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他说,“生活上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又引西方哲人之说,“至高的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以为这“还是一种美”。又说,“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又说,“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了。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朱自清,一九三二年四月,伦敦。
-
西方美学史教程李醒尘著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不仅介绍了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法国、英国、德国的古典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而且用很多章、节介绍了现代诸多美学流派,既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美学,又有精神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符号论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结构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文科师生及美学研究者学习参考。
-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狄著本书主要讲:“艺术”概念的历史性变化;当代西方几种主要艺术理论; 艺术创造及各种艺术不同的存在方式; 解释作为再创造; 艺术作品与审美经验; 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 艺术是进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