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道家思想与苏轼美学杨存昌本书并不是面面俱到地罗列苏轼的美学理论见解,而是紧密结合苏轼的审美创造实践,机敏地从道家思想与苏轼美学思想的关系这一切面入手,竭力理清苏轼美学思想的主轴,再探求道家思想在其美学思想中的主要体现。全书高屋建瓴,首先论述了道家特别是庄学在中国美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苏轼的人生哲学及其如何以审美态度对待社会人生和万事万物,从而有力地说明道家思想已渗透到苏轼的血液里、俏髓中,进而体现到他的创作和美学理论上。在艺术创作上,就客体方面说,他崇尚自然;从主体方面说,则突出真性情;在思维方法上,他以道家为主体融合诸家,充满着朴素的辩证色彩。著作的逻辑框架完整,分析细密,论证谨严,浑然一体。作者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苏轼思想的儒道之争,经过辩析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成一家之言。由于他在分析论证中大量地征引了苏轼自己创作的诗词文赋,读来有如行云流水,甚觉轻松。
-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邹华著本书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现代美学近百年来的历史过程,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揭示这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把握当今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向,因而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是研究这一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研究必须运用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和谐与崇高的历史转换、现代美学的历史开端、两种美学矛盾观的对立与互补、古代传统的现代延伸、审美方式的分裂与对峙、主观论美学的初建等共十二章内容。
-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美学三收》收作者著名的美学专著三种,其特色是现代哲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美的历程》是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所作的鸟瞰式的宏观美学把握,提出了诸如“龙飞风舞”、“狞厉的美”、“儒道互补”、“楚汉浪漫主义”、“人(文)的觉醒”佛像雕塑、山水绘画三品类等等重要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华夏美学》则从传统理论出发,比前书更为深入地谈论了华夏文化强调理欲交融的非酒神型特征。此二书构成作者中国美学史的内外(艺术史)篇。《美学四讲》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论著,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话语,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构建起作者本人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回应了国外派哲学美学思想。本书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其影响超出了美学学科的范畴,这一现象恰恰证明了作者反复申说的一个重要观点:美学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本书前言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相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审美与人生黄学规著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一切。人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一切。这可以说是至理名言,是金科玉律。要美不要丑,也必将是人生的价值尺度!我在欧洲,从英国到法国,又从意大利到奥地利,我发现这些国家,都是追求美的国家。他们用诗歌体现美。他们用音乐体现美。
-
追寻美德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 著;宋继杰 译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成为近三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麦金太尔(1929-)早年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现任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1981)、《谁的合理性,谁的正义》(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麦金太尔认为,在启蒙所规定的现代世界,以任何理由为任何一种道德主张辩护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这导致了当代世界中的道德话语与实践的空洞性:虽然道德的语言与外表还在,但它质已经不存在。道德语言的惟一用途便是控制。这本书激发了关于美德的哲学研究,复兴了传统主义与共同体主义的思想,在道德哲学史方面挑起了有价值的争议。……《追寻美德》值得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任何对道德哲学及其历史感兴趣的人的重视。
-
美学前沿陶伯华著本书认为,千年之交,人类的超越、文明的转型正在凸显令人神往的美学前沿地位,推进从真善美到美善真的位序变化与美学理论的现代转型。美学的前沿课题,叩问的是人生之根、价值之本、文明之基;美学的前沿探索,寻求的是人类的未来命运、最终指归。实践本体论美观不仅能历史地揭示美的根源,而且能科学地阐明美的特质,破解美学的四大核心(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感机制、美的形式)难题与美的四大形态(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疑难。依托这种新实践观,我们才能在对“物是什么”、“人是什么”、“美是什么”的追问中,解答历史演进之谜、破译人类提升之秘、点勘超凡人圣之路,勾画新的世界图像。
-
学科定位与理论建构曾繁仁,谭好哲主编《学科定位与理论建构:文艺美学论文选》按基本内容分为三编:上编:“学科生成与理论进展”,曾繁仁、杜书瀛、谭好哲等人的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对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生理路、内在根据、理论进展、未来展望等问题做清晰概要的梳理和分析;中编:“学科定位与学科特性”,钱中文、王元骧等人的论文,着重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特性,文艺美学与文艺理论、美学、艺术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分野等问题做深刻精到的研究和探讨;下编:“理论问题与学术视野”,佛克马、王德胜、王汶成等人的论文,则各自对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特别是文艺美学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
当代美学原理陈望衡著审美经验是一个在当代西方美学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虽然广为使用,却少有人对它的外延与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大体上,它应分为三个部分:(1)审美活动。它是指人们现实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这里包括:日常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的联系与区别;日常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态度的联系与区别;审美潜能的实现;审美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2)审美心理。包括审美当下的感受与当下审美成果的心理积淀、前者包括“审美知觉”、“审美直觉”、“审美注意”、“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问题;后者包括“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个性”等问题。(3)艺术。艺术创作是审美经验的物态化;艺术欣赏足审美经验的典范形式。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经验的研究非常关注它与艺术的关系,通过艺术研究审美经验基本上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的共识。
-
散步美学王德胜著本书将杰出美学家宗白华放在20世纪中国百年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审视,论述了宗氏的审美本质论、美感论、艺术美论、中西比较美论等内容。
-
西方美学撷珍程孟辉著本书介绍了古代希腊的诗学概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学说、表现主义美学述评、精神分析学美学述评、完形心理学美学述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