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中国美学纵横论马白 著本书题名为《中国美学纵横论》,其实是比较系统地体现了马白同志对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和见解的。本书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总论,着重研究了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民族特点以及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科学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样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马白同志在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真实说、情性说以及对形与神、情与理、虚与实、动与静、心与物等文艺辨证法的论述中,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重要范畴,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与西方美学中的有关部分作了对比,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的资料,论证充分,是很有说服力的。本书第三部分是对《文心雕龙》的专题研究。马白同志这几篇文章既有对《文心雕龙》的宏观考察,研究它在整个中国美学史和世界美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又有对《文心雕龙》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渊源微观研究。由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到点面结合的研究,这就构成了本书完整的内在体系。
-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阐述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是20世纪中西方普遍流行的各主要流派和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20世纪是西方哲学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纷出现,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也是一个轮换多变的时期,哲学之花朝放暮谢,匆匆来去,叫人目不暇接。它们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发人深思的问题,促进了人类哲学思想的繁荣。现代西方哲学虽流派众多,看来漫乱无序,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内在逻辑,掌握了它,就把握住了它的发展脉络,就有利于对它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大体可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者都来源于西方近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潮来源于近代英国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原是唯物主义的,后至贝克莱转化为主观经验主义,而后至休谟又转化为不可知主义的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的不可知主义的经验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本主义思潮则渊源于近代西欧的理性主义,康德的先验理性的批判哲学是西欧大陆理性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它通过对先验范畴和先验统觉的提出,强调人的主体性,而费希特等以此把客观的理性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就是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比兴思维研究李健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博大精深,很早就引起了我的兴趣。50年代,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曾在杨晦、宗白华、罗根泽等先生的指点下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特别是在跟随杨晦先生作副博士研究生时,我从庄子、孔子的著作开始,一路读下去,有三年的时光,对此倾注过全力。我曾沉浸在古人对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意象融洽、气韵生动、文质彬彬、意境深远的美妙阐释上,积累了许多文艺学、美学的资料,对后来进行文艺美学研究很有帮助。后来,我的主要精力转到文艺美学的研究上,致力于这一门学科的建设。虽然未能专治此道,但却久久不能忘情,还时时将我的点滴感想写成文章,聊以慰藉我内心的渴望。我在治文艺美学的同时,也关注着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研究的发展,希望它能够为文艺美学的建设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也要求我的学生们能够更多地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文艺美学研究的深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
零度写作与人的自由项晓敏著罗兰?巴尔特作为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尤 其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成为领衔人物。纵观 巴尔特的文学美学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一切权威和中心,反对观念意识对人的束缚,主张给人以自由。本书对巴尔特重要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巴尔特强调写作中语言结构的形式自由和作者中性的、零度的写作观,反对表现 社会思想观念的价值式写作。他创建起系统的符号学理论,用符号学方法解读现代社会现象和文化信息所构筑的现代神话,对其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欺骗性进行了揭露。巴尔特将 结构主义观念运用于对文学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 之中,从作品内在的结构层次去认识和把握叙事作品。作为解构主义代表的巴尔特将理论的 重点放在了对作者和文本的解构上。他的作者之死的理论强调读者不是被动地阅读文本,而 是主动地在阅读中介入作品的再创造,达到文学艺术的审美和个人身心愉悦享受的完美融合 与统一 。 巴尔特的美学思想从零度写作到符号学、神话学,从结构主 义到解构主义,无不体现出对审美主体人道主义与人的自由存在的终极关怀。
-
美学概论牛宏宝编著美学是汉语言文学系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诸如哲学、广告学等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基础理论课,占3学分,需40个学时。美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讨论人类审美活动的本性以及它所展开的不同方面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讨论什么是美学、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感经验、美感经验的不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和艺术活动等七个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主要是一个理论理解的过程,因此,这门课程主要诉诸学生的哲学素养;同时,这些讨论会不断涉及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因此,也要求大家能够多积累一些艺术鉴赏的经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家不仅要掌握最一般的美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以及理论的思路。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在探究美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运思的训练。这些思维运思的训练是最重要的,它比那些获得简单结论的课程更能启发人的思考能力。《美学概论》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一些特点,注重了基本概念的解释、理论表达上的逻辑运思的清晰等方面,力图在每一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上,能够结合具体的例证,诉诸每个同学的经验,以加强大家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式学习。同时,这本教材较为简捷,主要围绕美学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因此,那些与美学或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审美活动——没有关系的方面,基本都排除在外。这样可以让大家以一种非常切近的方式进入审美活动的王国。《美学概论》对美学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吸收了20世纪中国和西方美学研究的许多新成果,并把它们融会贯通为一个美学理论的新体系。在解释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全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目前最好地解释美学问题的理论途径。这也是本教材创新的方面,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课件、讲解光盘等,来学习这门课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练习,加强理论与自己的艺术体验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自己很快进入对美学问题的把握之中。
-
典型化过程马觉民著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美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它力图阐明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是如何由实用、认知向审美转化的美学观点,对美与典型化的关联及人的情感意象的生成过程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
送给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德王大鸣译本书从恭维的历史出发,探讨了恭维的由来,并进而展开,指出恭维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
东方美学史邱紫华著内容概要 东方美学包括古埃及、印度、波斯、日本和中国的美学思想,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美学。本书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东方美学的各种理论,对东亚的美学及艺术特征进行了精彩阐述,并对鲜有人涉足的两河流域古文明中的美学加以研究。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流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看·听·读(法)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著;顾嘉琛译C·L-施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 1908-),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种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在岁月长河中,作者看过许多画,听过许多音乐,读过许多书:这些奇异美妙的作品在他的心灵中交织成相互感应的网络。由此,从人种学家的角度,作者讲述了南美印第安人通过神话创造自己特有艺术作品的故事,阐明作为美学判断根基的某些原则,并指出艺术在精神知识领域中应占有的重要地位。
-
中国美学诗学研究毛宣国著本书收入论文23篇,是作者在中国美学诗学方面学术研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编为三辑:先秦美学研究、中国诗学经典与审美范畴研究、走向现代的中国美学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