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雅俗之间魏琛琳 著李渔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之一,从“俳优”到“帮闲”,到“文化商人”,其形象变异承载着时代的观念变迁。《雅俗之间:李渔的矛盾性及其审美独特性/文学研究丛书》从李渔的生活美学、文学创作、人生道路选择、饮食文观等方面对李渔进行了详细而又扎实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李渔本体研究,还将视野扩展到了当时的社会和时代,在全面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并分析了李渔身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特点“矛盾”—这是他亦文亦商、亦士亦优的基础,是其“仕”而又“不仕”的原因,更是其“风流”而又“道学”的关键。《雅俗之间:李渔的矛盾性及其审美独特性/文学研究丛书》丰富翔实,观点新颖,尤其是对李渔饮食书写进行的分析,见解独到。《雅俗之间:李渔的矛盾性及其审美独特性/文学研究丛书》将李渔置于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下,将其与同时代其他社会阶层,以及他们采取的生活方式、秉持的思想主张加以比较,比较其间的异同,从而对其社会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进而探究李渔的特殊社会角色对其艺术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其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与代表性,旁涉其审美独特性的成因,切实填补了目前学界的研究空白。
-
声无雅郑 嵇康的音乐美学与政治张玉安 著《声无雅郑》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嵇康的音乐理论。 嵇康的乐论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而深入触及到当时的哲学、艺术、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 从哲学上讲,嵇康乐论体现了他卓越的思辨才华,集中展现了其名理之学的思维方式与高度。 从艺术上讲,嵇康乐论突破了当时经学音乐观的束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音乐审美观,为六朝悲歌、悲曲的兴盛奠定了哲学上的基础。 从文化角度看,嵇康乐论顺应了当时“人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这一历史潮流,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从政治角度看,嵇康乐论又是对曹魏乐制变革的一种回应,且卓尔不群,和嵇康自己的人生悲剧密不可分。
-
建筑、空间与哲学汪民安,郭晓彦 著这本哲学文集,精心选编、翻译了列斐伏尔、齐泽克、德里达、鲍德里亚等当代著名哲学家论现代建筑与空间概念的若干理论文章。列斐伏尔谈及“走向享乐的建筑”;哈贝马斯讨论“现代与后现代建筑”;齐泽克从“建筑视差”概念入手,围绕建筑学侃侃而谈,并对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闪灵》、科波拉的《对话》、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和《迷魂记》等加以独到的解析。荷兰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雷姆·库哈斯(封面人物)则展示了“‘大都市的生活’或‘拥挤文化’”。美国学者莫里奇奥·马里内利的《中国空间中的对话》通过福柯和本雅明历史理论研究的视角来考察中国艺术家张大力的作品,着眼于主观表现与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
审美的盛宴米家文化 绘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会带来一阵清新的风;一云推动另一朵云,会现出一片美丽的蓝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会产生一颗感动的心。在成长的路上,无论欢笑与哭泣,我们都需要一个伙伴来携手同行,需要一座灯塔来指引方向,而童话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伙伴、一座灯塔。这套丛书中,故事的主人公有因说谎变长鼻子的匹诺曹,有静静倾听然之声的喧闹王子,还有会搔耳朵的猫、磨麦仙人、地球清洁工,等等。在这“人生一课”中,我们学会诚实与倾听、善良与包容,学会坚持与奋斗,学会如何欣赏美……请记住,前行路上,你不是孤单一个人。
-
审美与表现李沐熙在相机如此智能的时代,人人看起来都会摄影,但要真正掌握摄影的诀窍,使其贴切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却并非易事。“摄影必修课”丛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旨在拨开摄影看似简单的外表,将其内核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获得对摄影的清晰理解,并掌握摄影这门语言。《审美与表现/摄影必修课》是丛书之一。对摄影的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细致的讲解和基于实践的案例分析。一线专业摄影师撰写,教给你一生受用的摄影法则。
-
美的解释与嬗变陈树峰 著哈尼族历史悠久,其身体审美文化异彩纷呈,尤其是奕车支系女性的身体审美更是独具特色。从古自今奕车女性头戴尖顶白布帽,上身穿靛青色套装,小臂外露,下着短裤,腰系彩色腰带,喜欢多层衣服与满身的银饰。本书以奕车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奕车女性的服饰美和身体美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展现和分析奕车女性身体美的表现形式及被建构的过程,同时探寻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的生成机制,关注文化交融中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的多重表达。
-
中国古典美学史陈望衡本书是第一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的通史类著作,1988年初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反响。此次增订再版,增加了三十余万字。论体系之完整、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修订后的本书,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堪称翘楚。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美学的独特发展历程,将中国古典美学分为奠基期、突破期、鼎盛期、转型期、总结期五个阶段,用五编四十九章内容,对各阶段重要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作翔实介绍,涉及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诸种艺术美学,独创性地概括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从时间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书都做了翔实介绍,书中还特别分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戏曲,本书有重点评论。 对于中国古典美中“美”“妙”“味”“兴”“游”“神”“气”“韵”“逸”等重要范畴及“言志说”“缘情说”“兴寄说”“美刺说”“妙悟说”“神韵说”“境界说”“诗史说”等重要学说,本书都做了源流上的梳理,并概括其要义。 zui为重要的是,本书独创性地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即: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本书还独创性地总结出中国古典美学五大传统,即:乐天忧世、崇阳恋阴、尚贵羡仙、自然至美、中和为美。本书行文精当至妙,深入浅出,不仅于美学、哲学、文学、艺术专业工作者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著作,而且于一般的读者,也是一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
诗与禅程亚林程亚林的专著《诗与禅》由佛、庄、玄、禅、诗五大部分的论述组成。从印度佛学的人生态度与特色谈起,逐渐进入对中国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庄学与玄学的分析,,又论述由佛与玄的结合所产生的禅学,然后围绕全书的核心部分——诗与禅的关系作深入的探索。读着《诗与禅》如同顺着一条蜿蜒的小径漫步,不时闪现的诸多精辞之见,给人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智慧享受,在不知不觉的盘旋曲折中登上了思维的高峰。
-
肖鹰文集初编· 美学卷肖鹰 著本书是肖鹰教授治学近40年美学研究的学术论著选编。作为一部自选集,肖鹰教授选择了他既往发表的代表性论著,并通过分集编排,以“美学理论研究”“中西艺术哲学比较”及多位中国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美学思想专题研究作类别,精要而清晰地呈现了肖鹰教授美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肖鹰教授的美学研究方向,以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纵深展开,而落实于当代艺术的重要问题。在本书中,肖鹰教授对王阳明美学思想、徐渭美学思想、董其昌美学思想的专题研究,充分展示了他的中国美学史视野,而对王国维美学的专题研究,则表现了他在古今、中西的纵横交集中的美学思索和理论建树。
-
中国现象学美学刘彦顺,张永清 编《中国现象学美学(第一辑):现象学美学的基本问题》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一种现代的哲学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现象学美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对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整体而言,西方传统美学一直在绝对的主观与绝对的客观之间来回剧烈摇摆。在绝对的主观一极,滋生了神学美学,诸如《中国现象学美学(第一辑):现象学美学的基本问题》对柏拉图、奥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尔以及康德发挥过度的主体论美学;在绝对的客观一极,滋生了知识论美学,诸如《中国现象学美学(第一辑):现象学美学的基本问题》对柏拉图的分析等;西方美学自席勒始,能够保全审美活动原初的构成本貌,全面、系统且专题性地探究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并把时间性作为美学思想的机杼之一,《中国现象学美学(第一辑):现象学美学的基本问题》在此方面还涉及叔本华、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们在审美时间哲学上的论述尤为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