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明代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审美诉求李天道,李玉芝 著审美文化(文艺美学艺术)作为最敏感、最前卫的文化,以审美的、感性的形式展示了整个文化的擅变、演化的进程。明代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作用下的产生的审美文化就是这样。基于此,《明代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审美诉求》从明代文艺美学的总体特征、戏曲、诗文、小说、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诉求进行深入考察,以图揭示明代的美学精神,呈现其多元的审美取向。
-
茶美学蔡镇楚 编茶之为美,在绿色生命之饮,美意延年之寿,茶道四谛之义,倩倩茶艺之精;在茶韵之流香,器韵之清雅,君子之美德,人生之甘苦;在仁爱之笃诚,河岳之英灵,社稷之和谐,故国之安宁。你从自然神韵中走来,你在神话与现实交汇中生发,有茶祖神农氏之尝荼,有茶圣陆羽之茶经,有中华茶人之国饮,化一片绿叶为神奇,融一杯茶水为禅心,天地人、儒道释、真善美、阴阳五行,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尽在其中矣。
-
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魏怡 著本书旨在阐发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大文豪、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绘画美学和建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试图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探讨他深厚的宗教观念、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持久的道德诉求。研究发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至少存在两个主要向度,一是强调上帝是世间万物的本源,亦是一切美的形式的根源。而人作为上帝的最高造物,必须服从热爱上帝,在艺术创作中虔心模仿上帝所造之自然。二是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想象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除模仿自然外,人更要加入自身的解读与诠释。在此过程中,他始终要怀有深刻的道德诉求,审视艺术。这两个层面的关注密不可分。本书在研究上述问题时,除了细读文本、分析艺术作品与考察宗教信仰变迁之外,还尝试借鉴了历史语境、圣经注释学以及对比分析等相关方法,以便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并由此得出言之有据的结论。除导言外,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论述了罗斯金宗教思想的变化历程。第二章:画论。此部分主要依据《近代画家》五卷本。第三章:崇高特征说。第四章:建筑美学思想。依据的相关原著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主。结语:在持有坚定的福音派信仰时,罗斯金所谓的美是上帝永恒统一的神性显现。在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时,他又从上帝转向尘世人间,强调人类主观情绪和道德追求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无论宗教信仰发生何种变化,罗斯金始终非常重视宗教与道德的教化意义。他认为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作训练,可以加强宗教信仰,提高道德修养,彰显人类的部分神性。与此同时,本书还从实践的视角,进一步指出罗斯金美学的现实意义。与他所生活的19世纪英国社会一样,当代中国也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象。但在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人们精神世界十分空虚,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贫富差距加大等严重社会问题。罗斯金强调通过追求艺术和美学价值,加深人类的宗教信仰,培养其神性,提升其道德修养,实现人文价值,促进社会进步。这一主张是否能够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绝不是几句空话即可断定,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
西方文论经典高建平,丁国旗 编《西方文论经典(第三卷):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自然主义》》主要是对西方近代晚期的主要文论著作进行节选、结集,并按照西方文论的分期方式分为: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四部分,节选收录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中的经典论述,很好地再现了西方近代晚期文论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此书是文艺理论学习者、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收藏的佳作。
-
美学的理论(意)贝内德托·克罗齐 著,田时纲 译本书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和政治家克罗齐撰写的亨誉世界的美学名著。1947年朱光潜先生曾根据英文译本翻译成《美学原理》出版,影响了几代中国学人。此次重译,译者根据意大利文第7版译出。新译本汲取朱译本的精华,并对不少美学、哲学范畴进行了全新的翻译,对读者和美学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体验美学谭扬芳,向杰 著《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体验美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学大讨论以来少见的书。马克思关于“矛盾的解决”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体验美学》的灵魂。作者认为美就是主客体规定性的超越,是矛盾的融合,也就是矛盾的解决。融合有两条途径:一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中介泛化并被隐匿,不断超越事物规定性,人的一切合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并感到完全的自由;二是从精神上通过“本质剥夺”的方式达到与万物合一。这两种方式都与体验有关。美,只能通过体验才能被把握,被实现,被显现。
-
最后的事情(奥地利)奥托·魏宁格 著,温仁百 译奥托?魏宁格,奥地利学界一个早逝的天才。1903年,二十三岁的他出版了《性与性格》,这本书日后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然而,就在此时,他不可思议地举枪自杀。《最后的事情》是魏宁格的遗作,是他阐述自己美学思考的散论,收录了数篇独立成章的随笔。在书中,魏宁格对自己钟爱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主题,做了不拘一格的评论。从瓦格纳到易卜生,从形而上学到性格学,救赎、道德、自由、艺术,都是这本书关注的主题。这本书是魏宁格仅有的两部作品之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直白而纯真的作品不可多得。他的自杀为本书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而德国学者特奥多尔?莱辛说,这本书是“解答魏宁格可怕命运之谜的钥匙”。
-
西方美学简史王文生 著,颜筝 编这是一部提纲挈领的西方美学史。作者以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后为三个大的时间节点,遴选出西方美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理论进行述评。作者将西方美学史置于中西美学比较的视野,对美学的定义、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与方向等方面得出以下结论:一、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对美感的研究。我们应该把现在中外美学史中的论美的哲学还归哲学史,使之成为“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把以研究美感为核心的美学研究纳入文艺思想史里,使之成为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二、为中国美学“正名”。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应是经过三百余年的努力,逐渐形成“美学以文艺为领域,以研究美感为内容”的共识。可是沿着这个方向的美学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就被二十世纪的美学混乱导入歧途。反观三千年中国文艺思想史。从“诗言志”最早的文学纲领始,作家就以“和”、“应和”、“滋味”、“趣味”、“情味”、“兴趣”、“韵”、“神韵”等等名义来对文艺美感进行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来推动文艺实践、文艺欣赏,取得丰硕的业绩。三,美学是有用的。从抒情文学总结出来的“情味论”,同样地给叙事文学、绘画、雕塑、音乐以影响,使得各种文艺作品都以含有不同程度的情味为其民族特点。它也培养了中国和世上爱好中国文艺的读者,使他们具有细腻精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它犹如阳光雨露润物无声似地灌溉着周边国家的艺苑诗坛,使它们生长出各种形式含有情味的奇葩异果。
-
颠覆与拯救黄力之 著《颠覆与拯救:现代性审美文化批判》主旨在于对现代性审美文化进行分析透视。全书通过对传统审美文化,特别是欧洲中世纪审美文化进行对比,认为现代性审美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征集中于审美自由、感性的放任、反叛精神、文化的大众化、文化生产的商品化等方面。现代审美文化的发生与存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性的合理性与异化同时存在,现代性审美文化在为人类文明提供有人性深度、生动、活泼、精致、普遍的精神产品时,也在若干方面走向自己的反面。
-
美学与艺术的集思封孝伦 编这部论文集是贵州大学美学创新团队跋涉多年后的首次作品集结,由美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美学、文艺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研究理路既有宏观的思想爬梳,又有微观的文本细读;所关注的问题既有学科范畴和概念的厘清,又有艺术和文化现象的美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