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中国美学研究朱志荣 著《中国美学研究》集刊,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计划每年两辑,每辑电脑字数25万字(约25篇论文),刊载发表尚未正式发表并且还没有出现在书中的首发论文,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出版。该辑刊从第三辑开始希望由我馆出版。《中国美学研究》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CI集刊,在国内外产生持续产生较大的影响。
-
王尔德的美丽哲学(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 哲空空 译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言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和艺术家,与莎士比亚比肩,其作品跨越时代,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100多年前,王尔德通过纽约海关时,曾口出狂言:“我没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天才。”100多年后,王尔德被英国民众票选为“最具智慧的英国人”,领导英国赢得二战胜利的前首相丘吉尔排名第五。当丘吉尔被问到来生愿与谁倾心长谈时,丘吉尔毫不犹豫地说:“奥斯卡?王尔德!”本书编译者哲空空在研读王尔德全部著作后,精挑细选出最能代表其思想精髓的211句话,把艰深晦涩的经典著作转化为人人都能领悟的极简哲思,将人类最顶级的智慧无损耗、无障碍地传递给日理万机的现代读者。
-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袁宏 著《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在概述周敦颐理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太极”的化生之德及其蕴含的动静美、和谐美、圆融美,分析了高洁、洒落的君子人格和“孔颜乐处”的审美意蕴,论述了《太极图》之“象”与“意”、诗文中的“文”与“道”、礼乐论中的“乐”与“礼”所体现的文艺美学思想,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了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
-
现代西方美学史牛宏宝 著《现代西方美学史》按历史用五个部分,即19世纪末叶的美学、1900-1920年代的现代主义美学、1920到1930年代的现代主义美学、1930到1950年代的主体性的衰落与美学形态演变、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探讨现代西方美学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的发展历史。《现代西方美学史》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方法,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历史做了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阐述。
-
江南美学读本吴海庆 编《江南美学读本》呈现诗画中的江南意境、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江南民间艺术的婉约风格、江南宗教的独特之境、生态美学在江南的独特体现、江南的日常生活审美等共六编,这六编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它们相互补充和印证,基本上反映了江南美学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体例上全书每一编都有简明扼要的导读、资料汇编、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几个部分。
-
聚焦与变奏陈豪 著本书旨在通过探讨这部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接受状况来揭示本书的美学特征和原则。
-
艺术设计造型与美学研究胡佳,关晓娜,梁爽 著《艺术设计造型与美学研究》以艺术设计造型为基础,对其中的形态构成、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分别进行论述,然后结合艺术设计美学对审美的本质、形式美的规律、审美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此来提高造型设计师的创造力、审美观等综合素质,并且能运用造型知识、形式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来服务于艺术设计编排等实践活动,所以《艺术设计造型与美学研究》除了艺术设计造型中的字体运用、图形运用、色彩运用以外,还增加了艺术设计编排的实践内容。
-
审美无区分何小平 著“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该概念所蕴含的思想超越了审美领域和艺术领域,具有诠释学的普遍意义,是把握伽达默尔诠释哲学和诠释学美学思想特征的不可缺少的维度。“审美无区分”思想力图为艺术真理辩护,强调艺术经验是通向真理的基本途径。伽达默尔对艺术经验与艺术真理的辩护,不只是为了发展出其诠释学立场,最根本动因是在于发展精神科学具有自我特征的思维方法,维护精神科学本身的自主性。本论著主要研究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从艺术活动的艺术作品本体论、艺术作品的表现本体论到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及从艺术理论、方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过程,追溯该思想渊源,分析其表现形态,梳理其实现原则,归纳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凸现其对当下审美与艺术危机的应对作用。
-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郭守运 著《“远”范畴的审美空间》主要内容是关注“远”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和美学领域内的文化呈现。作为文学主题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远”呈现为“游子”、“远游”、“远方”等主题,审美意蕴丰富。从屈原《远游》篇开始,到描绘近代文人漂洋过海远赴异国求学的《异国》,中国历代文人对于“远方”的遐思是无穷无尽的,所遭遇的人生境遇是多种多样的,形成的文学篇章也是多不胜数的。而《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是“游子”诗中最有代表性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因此,“远”范畴的第一个美学意义就是关于“远游”和人生追求之美的,尽管这种“在路上”之美有喜剧性也有悲剧性的。总体而言,“远”的三个维度就包括了有限空间的距离之美、超越有限空间的心理空间之美,以及艺术世界的空间营造之美。
-
美在境界陈望衡 著《美在境界》收录了作者陈望衡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撰的环境美学、中国古典美学、艺术述评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作者的“美在境界”的核心思想。该作者从事美学、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