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生成与审美曾永成 著众所周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学说的胚胎,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和经济各方面;也包含了极具启发性的美学思想,被誉为马克思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本导读旨在开示其中美学思维的内容,围绕美学主题进行梳理和解读。上篇阐释“生命活动”的生成性根源、对象性关系基础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性特质。下篇阐述《手稿》美学思维的基本进路和整体格局,根据文本的内在逻辑,着重论述以美和审美生成论为主干,以审美活动论和艺术生产论为人类向美生成的两个重要环节的学理内容。本书的解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别开生面,其中对实践性特质及其美学意义和“对象性关系”的论述,以及对美和审美本体特性的重视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江南地区古今游具的设计美学研究秦菊英 著现今,户外运动旅游用品的内涵与游具概念一致,它也是《江南地区古今游具的设计美学研究》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游具设计及其审美相对贫乏,并对国外存在依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游具丰厚的设计美学并没有得到良好传承,古今游具设计美学存在断层问题。《江南地区古今游具的设计美学研究》的研究呼唤人们对传统游具设计美学的研究和关注,以促进当今国内游具设计和审美的研究。《江南地区古今游具的设计美学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部分为古代江南地区游具的设计美学研究。这部分主要运用历史资料,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相继展开,结合历史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的地域研究方法定义这些历史时期的“江南”,继而研究这个“江南”和一定辐射区域内的游具设计美学。第二部分为江南地区当今游具设计美学研究。当今江南地区的游具设计美学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随着区域融合的加速,江南的区域特色已经不那么明显,当然游具设计美学也几乎失去区域特色;二是由于古今游具设计美学断层现象严重,江南地区的游具设计美学也几乎失去了传统文化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展开了对汀浙沪这些江南核心区域内当今游具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扎扎实实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结合一些重要且典型的游具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比国外案例进行分析,做出思考,以期启发国内游具业界对游具设计美学的更多关注。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传统游具设计美学的传承与流变。这部分阐述以实证和精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主,采取的是总、分的写作手法,先是阐述游具设计美学守护、传承与发展、流变的辩证统一关系,继而以江苏、浙江为主要研究区域,以典型的案例作为实证研究,探讨古今游具设计美学守护、继承与发展、流变的种种途径,并力图上升为一种启迪方法和策略。这里,我们并没有纳入上海,因为直至清末,上海仍然是作为江苏省松江府的辖区存在的。
-
美学基本成峻,叶其蓁 著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实现、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化分析方法。以上方法体系可以有效对美的现象进行分析。
-
生命沉思录2曲黎敏 著《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人的身体,探究身体内部隐藏的秘密,以及人的崇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曲黎敏依靠自身丰富多元文化的积淀,及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文笔,由身及心,由物质及精神,提出以一种沉思的、文学的方式,来觧读我们的生命的方法。养身先养心,只有内心觉悟,才能离苦得乐。
-
爱与存在刘燕 著本书是对弗洛姆《爱的艺术》的一种解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爱”的发问,阐释到底什么是“爱”;下篇是回答“爱”是什么,即“爱”的具体内容,指出“爱”是可以通过耐心学习而得来的一门艺术,类似于对艺术的 感受力,爱情、母子之爱、朋友之爱,都是走向完善、丰富灵魂的人生实践。全书旨在告诉人类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完善自己的人格。
-
生命沉思录 1曲黎敏 著《生命沉思录 1 :一代人的文化焦虑》涉及衣食住行、男女、婚姻、情感、人性、生死等种种现实问题,将经典解读和作者多年的阅历、思悟融为一炉,带领读者领略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与认知,指出当物质文明出现危险的时候,传统文明就是对我们的救赎,意在帮助读者实现从“能明白”到“能做到”的跨越,是写给一代人的文化焦虑治愈书,是浮躁社会中的一剂心灵读药。
-
善美求真黄发科 著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中的案例带着教育的温度,反思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回顾过去,笔者正是从善出发,在自问、他问、追问和答问中探寻教书育人的真理。故该书取名《善美求真》,以“问”为线,以“立德树人”为核,逻辑上分为“情善念问心无愧”“行善教问道求真”“持善思问底搜根”“求善美问径探幽”四个部分,通过对实践案例与反思的梳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理论纲目,以便明确行走的路径。
-
审美的境象时胜勋 著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进行梳理和探讨。书中重点考察全球本土化、再东方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跨文化身份建构,四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性、文化性、现实性、域外性情境;重点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以及审美现代性、方法探索、美学追求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即境象互生,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文化挑战。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审美的境象”)这一范式将语境性与本体性、审美性与现代性、一体性与多元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等结合起来,对于理解中国当代艺术话语的复杂性、可能性与实践性,有参考价值。
-
生命沉思录3曲黎敏 著《生命沉思录3:人生的四季风景》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应人生的各阶段。通过对经典(《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等的解读、文字解说等方式,对四季养生、养心之说进行阐释,强调“因天之序”、顺其自然,意在说明人生应该每一段都“好好地燃烧”“好好地冷却”,由“从寻找外部力量”,转为“从内部寻找力量”,用一生积淀的精神财富,享受最单纯、最诗意的生活。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三千年间的美学思想精髓。全书以时代为线索,流派为纲要,主要人物为落脚点;结构清晰,融会贯通,深湛的西学修养中透出东方的灵性,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人文通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