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余开亮 著由先秦诸子发端的儒、道心性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最为精粹的哲学理论,一直以来被学人当做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它以探求人的本质、本性、使命、价值、理想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为根本内容,以揭示主体精神、主体意识为特征的存在认知、本体认知为基本方法。心性论本身具有深厚的生命美学色彩,同时它为中国的美学和艺术奠定了底色。就先秦美学而言,心性论问题是其美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通过心性论哲学视野,从整体上来展开先秦儒道美学思想研究,剖析美学与心性论基本概念,挖掘心性论与美学的关联,呈现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的整体性关联。
-
美学漫步汉宝德 著《美学漫步》是作者又一部谈美并致力于国民美育的作品,全书分为四辑:
(1)美与生命的体悟。(2)美育出了什么问题。(3)寻找美的途径。(4)美与人文内涵。
总体来说,《美学漫步》主要是厘清美感的内涵与外延,辨析美感、人文、艺术等长期以来人们容易混淆或者等同的领域,指出人们在美感、美育等问题的认识上所走入的误区,并指出寻找美的途径和培养美感的正确方向,表达了作者对后现代社会美感缺失的担忧。 -
郭因美学选集郭因《郭因美学选集(套装1-5卷)》为郭因美学论著,约250万字,拟分成五集出版。《郭因美学选集(套装1-5卷)》主要内容包括《大文化大美学》《表演美学》《城建美学》;第二集《朱光潜评传》、《审美散谭》;第三集《绿色文化绿色美学》、《文艺美学》、《语言美学》、《景观美学》、《技术美学》;第四册《绘画美学史论集》、《美术评论集》;第五集《中国绘画美学史稿》、《生活美学》。
-
时尚与身体美学齐志家 著时尚历史表明,当代时尚就是“身体化”的时尚。与此相应,它要求一种从身体出发的时尚研究;而不是以往那种从心灵出发的时尚研究。实际上,也只有真正从身体出发才能真正揭示时尚与身体的存在本性。由此,《时尚与身体美学》的研究包括了以下四部分:“时尚与身体”(从时尚与身体的历史关联出发,追溯时尚的“身体化”历程);“身体与美丽”(考察时尚中的身体如何在历史中呈现为美丽?);“身体与解放”(批判在当代身体实践中,时尚的身体究竟意味着什么?);“身体与生成”(从身体出发思考时尚与身体的生成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当代时尚风格的多元性,并没有令我们更加自由,我们仍然是新时尚暴政的臣民。与此同时,时尚主题的身体化也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在于身体在当代的发展正在成为一个虚拟的存在,一个纯粹的能指。但是,即使我们承认身体具有必死的命运,然而我们始终依靠身体而活着,仍然需要为它找到一个根基。
-
中国古代美学史论王向峰 著《中国古代美学史论》按史序共设为六编30章,从《周易》的意象美学到先秦诸子、汉魏晋梁的美学,以至唐宋明清诸代美学的显要人物、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以时代人物为明线,以制导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儒、道、禅学为伏线,全面深入地阐释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内涵,显现其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精神表现的学术文化价值所在。
-
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董惠芳 著对于杜夫海纳的整个哲学、美学体系来说,主客 体统一是一个核心问题。在由胡塞尔开创的以超越笛 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目标的现象学运 动中,杜夫海纳继承、借鉴和发挥了胡塞尔、海德格 尔、雅斯贝尔斯、萨特、梅洛-庞蒂以及康德等人的 相关思想,立足音乐、绘画、戏剧、雕塑、诗歌、小 说、电影等艺术门类的审美实际,从美学的角度回答 了哲学所探究的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的问题,是对 哲学的互证与互补。他对审美对象、审美知觉与审美 经验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的专门而系统的研究,集中 展现了他的美学思维方式,既拓展了胡塞尔现象学的 研究范围,也大大促进了西方现代哲学对主客对立等 二元论思维的清算。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越来越广泛 地运用到了审美活动的研究中,并且已经成为当代美 学研究者们不断受到启发和汲取力量的源泉,这也正 是他的理论价值之所在。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 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7卷 第2期)》收入的大多是第四届中英双边论坛的专辑文章。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这些文章,有的站在美学的高度概括和梳理了中国梦的三个维度及丰富内涵;有的把乌托邦的理念引向了宗教领域;有的论证了乌托邦精神既具有批判的理论性又具有实践的意识形态性。
-
向翔学术文选 美学文化学论集向翔 著向翔教授经过对审美关系与审美方法研究,*一辑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研究,把审美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清楚解释。第二辑从弗洛伊德美学、文化学思想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与原欲动力学的创立、美学评述等多方面的分析。第三辑从文化理论方面理论与若干具体的文化形态的对比研究。作者对美学有多年研究经验,分析比较到位,理论结合实例案例做了翔实分析阐述。《向翔学术文选 美学文化学论集》投入社会效益应当比较好,因为同类书籍虽然有,但《向翔学术文选 美学文化学论集》的研究有其独到见解。
-
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建构孙晓青 著有关凯瑟作品的评论中鲜有针对凯瑟的文体和主题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凯瑟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的艺术造诣,还在于她的小说所折射出的深沉的情感。凯瑟并不是在作品中说教布道,而是通过丰富的情感来传递道德能量,利用恰当的形式建造一个深沉的情感世界,而情感世界建构的方式与其表达方式相得益彰。
-
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程晶晶 著《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选取“自然”、“静”、“灵”、“适”、“化”等主体审美心境范畴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中国审美心境历史发展的脉络,厘清范畴内涵,兼与其他相关范畴比较,揭示各范畴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探讨其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心灵境界和修养方法等。主体审美心境范畴的研究,不仅在中国美学和文论范畴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西方当代艺术及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人性心灵的建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