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中华美学概论杨春时中华美学思想丰富而精深,堪与西方美学比肩,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故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华美学概论》通过中西美学的对话,运用现代美学观点和框架,展示中华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关系,建构中华美学体系,并揭示其特色和长处,如主体间性、现象学特性、情感性、直觉性、世间性等,以达成中西美学的互补,进而促进中国美学的现代化。
-
实践转向与美学张玉能 张弓 黄健云本书以多层次的视角剖析了美学实践的转向与美和美感、艺术、社会思想转型、分支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美学的逻辑等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
-
爱是生命的觉醒佟易城 著² 现代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烦恼和不顺,总希望别人能排忧解难。本书作者从家庭、婚姻、事业、品行、为人处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提出想法,用平实精炼的话语或小故事,告诉读者人生的道理,只有读者自己觉醒才能改变身处的逆境,收藏爱与真理,让更多的人沐浴温暖。
-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戴孝军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古塔进行审美文化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国古塔审美文化的神秘性、世俗性和美观性的关系分别从纵向上按时间顺序分析研究中国古代造型特色,从横向上来研究古塔在寺院中的位置变迁,梳理出中国古塔审美文化内在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变化背后的审美文化意蕴。
-
音乐的网络化生存袁茜《音乐的网络化生存:网络音乐文化的伦理思辨和审美批判》以网络音乐传播中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伦理学和美学视角对当下网络音乐传播中较为典型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辨、归因、评价与批判,并从音乐的价值角度对网络音乐的审美现状进行反思,对网络音乐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林华《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音乐审美心理文论集》的前四篇,带有一定的概述性质,简略地介绍了审美心理与音乐符号运用逻辑的基本原理;文集的后六篇,是音乐创作技法与审美心理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结构、和声、复调、音色等不同音乐思维的各自特征的描述和抽象;接着的三篇与表演有关,特别是即兴技能与审美心理的关系;最后一篇是对现代音乐思维的历史溯源以及现状的介绍。
-
视觉现代性的褶曲李长生视觉机制(Scopic Regime)是当前视觉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也是视觉文化研究重心从视觉文化文本转向视觉主体、观看方式和视觉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重在考察视觉主体、视觉对象与观看方式之间的动态关系,目的在于从视觉的角度重新理解现代性的发生、演变过程以及现代主体的建构与解构等问题。本书以法国思想家、情境主义代表人物居伊·德波(Cuy Debord)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为起点,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为方法,以现代性批判为问题意识,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提出并全面、深入、系统研究“景观社会的视觉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厘清“视觉现代性”的基本问题域和内在规定性,凸显其对现代性研究的巨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研究中,本书着力从“景观社会的视觉生产”“景观社会的视觉对象”“景观社会的视觉主体”“景观社会的观看之道”“视觉机制与视觉现代性”等方面展开对上述问题的研究。
-
谈美朱光潜 著《谈美》是美学大师朱光潜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在《谈美》中,朱光潜以朋友般的谈话语气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等内容娓娓道来。《谈美》全书抒发了作者的人格理想,美学理想,他将人生纳入到美学中,提倡“人生的艺术化”,使读者懂得美,学会去发现美,从而获得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同时,本书还附录朱光潜其他谈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方便读者更好地学习美学,理解美学。
-
美学的历史[意] 克罗齐 著《美学的历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是《美学》的一部分,《美学》是克罗齐的第一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克罗齐认为哲学自有一个系统,美学在这个系统里只是一个方面。继《美学》之后的三部书:《逻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表现了克罗齐所谓的“心灵的哲学“的全貌。后来的这三部书的要义都已在《美学》里约略提及,所以《美学》这部书含有他的全部哲学雏形。《美学》分“原理“和“历史“两部分。
-
跨界柯蒂斯·卡特《跨界:美学进入艺术》是卡特先生的本中文论文集,全部译自他的手稿。承恢复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连续性理念,不但在理论层面努力阐释艺术之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探访,先生与中国的美学家与艺术家的联系很好广泛,书中有大量篇幅谈论中国的艺术。本书共包含八个板块,分别是“美学与艺术”“艺术与文化”“先锋派与观念艺术”“变化的现实”“建筑、雕塑与公共艺术”“舞蹈美学”“设计艺术”以及“博物馆美学”。全文是由卡特先生的论文构成,按照相关的话题编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