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美的历程李泽厚 著《美的历程》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
审美即生活刘悦笛 著生活美学,是一门学科(“生活的美学”),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美的生活”)和生活姿态(“审美地生活”)。本书确立了生活美学作为“作为哲学的美学新构”的学科定位和作为“回归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美学”的核心规定;爬梳中国社会所固有的生活美学传统,为中西方生活美学建构指明了“新构”与“返本开新”两种不同路径;剖析以公共艺术、日常设计等为代表的当代生活美学实践,重构以“全球化”“微时代”“电子复制”“景观社会”等为表征的新历史语境下美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实现美好生活”为指归,反观生活美育与审美人权等问题,集中展示生活美学作为新世纪美学新潮与主潮的范式与尺度双重价值。
-
中国美学史刘纲纪 著中国美学是在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国历史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美学史》分为上下卷,整体梳理了中国美学发展历史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上的重要思想、代表人物等。上卷为先秦两汉编,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论述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确立中国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认为在禅宗诞生之前,中国美学以儒、道、楚骚美学思想为三大主题;下卷为魏晋南北朝编,全面地分析论述了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文论、书论、画论、乐论、人物品评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
-
现代美学视域下的形而上学价值研究杨波 著现代美学已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美学学科边界变得日益模糊,美学几乎成为文化学的一部分和关于快感、美感的社会解释学,越来越丧失精神性,沦为感性认识论和趣味理论。当美学沦为文化工业的附属,成为人生活世界的装饰品和商品营销手段时,美学的生存境况促使美学自我反思变得迫在眉睫。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对形而上学价值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阐述。本书包括八个章节,从形而上学内涵、表现、主体到,反思、意义、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本书作为作者形而上学之思的路标,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
曾繁仁文集曾繁仁 著曾繁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他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生态美学作为我国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收获之一,曾繁仁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成果。曾繁仁文集共五卷,将曾繁仁先生几十年来对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收录。分别为第一卷:生态美学导论;第二卷: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第三卷:西方美学论纲;第四卷:美育十五讲;第五卷: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曾繁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美学方面的建树。
-
现代农业实用审美欧俊 著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这是传统美学的精髓。同样,现代农业实用审美也应符合这一原则。在现代农业审美中,应把真实作为美的基础,把善作为美的前提,最后显示实实在在的美。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以现代农业、美学、审美要素等基本理论和实用审美方法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认识和感受现代农业的美,解析现代农业不同对象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方法,让人们学会在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实情况中,探索发现现代农业的美。
-
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 著这个美学论集共收录论文8篇,作者对诸如美与人的类本质之关系、美感的历史及社会属性、美感中的感性动力与理性结构之关系、美的本质等诸多聚讼纷纭的问题,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可以看到,高尔泰先生不仅熟稔康德、黑格尔等经典美学家的论述,而且勇于吸收卡西尔符号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等现代理论,以清晰、晓畅的语言阐扬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主题。而在马斯洛的话语体系内,人的感性动力大于理性结构,我们应当避免把人简单地视作符号动物;文化积淀等社会生活的内容在个体生命中具有非符号、非结构、非语义的性质,一旦它既不能作为精神活力的起点又不能作为终点,文化就腐朽了,理性就僵死了。
-
美妆的凝视[奥地利] 伯娜德.维根斯坦 著,张小平 译本书以美妆为接入点,介绍了化妆品、整容与女性之间的种种文化关系与历史。本书始终相信身体是一个宇宙,是在构造中作为无尽装饰的有效力量。作者维根斯坦将媒介研究和身体批评、精神分析、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和媒介研究等理论相结合,分析面孔如何作为凝视的媒介,并与社会、历史、文化、媒介、认知、艺术以及影院等发生了多维联系,分析视觉实践如何与现代世界的主体构建以及文化表征的运作之间产生了复杂关系,试图以此揭示人类文化行为中“看”与“被看”的辩证法以及这一辩证法与现代主体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爱恨纠葛。全书表明如何用美妆的凝视最终取代男权的凝视,来解释美妆在我们生活中的持续力量。进而赞扬了女性的主导作用,揭示美妆的凝视力量如何吸引生命。
-
中国美学邹华 著第8辑中,集中呈现中国古代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这归功于四川大学李天道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专题研究”(13AZD029)。此课题从环境美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值得学界同仁借鉴。此外,本辑依旧保留了特色栏目“中日美学交流”。此次分别发表日本著名美学家小田部胤久、植田寿藏和冈林洋的三篇文章。其中,小田部胤久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审美生活”论争为对象,考察日本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美学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植田寿藏以东亚山水画为线索,讨论绘画的空间构成问题;冈林洋对和辻哲郎的《风土》进行新的评价和解读,将其作为文化论文本,分析其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的批判。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为国内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值得国内学界学习借鉴。
-
雅诺什的面孔[匈] 阿格妮丝·赫勒 著,傅其林 编本书重点收录了阿格妮丝??赫勒有关美学的重要论述,图从不同的维度来讨论赫勒的美学以阐发美学在其哲学和文化政治学中的地位,诊断美学从“马克思主义复兴”到“后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转型。她的美学是其哲学的基础,考察她的美学的基本维度可以把我们引向她的思想的核心观念——多元主义的文化政治学。主要篇目有《科学、哲学和艺术》、《美学的必要性与不可改革性》、《美的概念出了什么问题》、《关于道德审美的信件:论美的和崇高的人物,论幸福和爱》、《友谊之美》、《人类学的“第三思潮”或人格论的自然主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