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群言典藏朱光潜 著《群言典藏:谈美·谈修养》谈了何为美、修养从哪里来等问题。它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文中涉及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种种方面,如谈心性、学问、交友、性爱、恋爱结婚乃至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
-
美学的重建·布达佩斯学派论文集[匈牙利] 阿格妮丝·赫勒,费伦茨·费赫尔,衣俊卿 编;傅其林 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美学的重建·布达佩斯学派论文集》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赫勒、费赫尔、马尔库斯、瓦伊达、拉德洛蒂、塔马斯等布达佩斯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关于美学重建的论文及思想,为重建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富于创造性的新思考。
-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汪正龙 著《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兴起,马克思早期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马克思与当代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与现实主义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多重内涵、当代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六个方面清理马克思美学基本话题、准话题、问题域在20世纪美学思维、命题、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凸显了二者的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发掘思想史、美学史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潜在线索。
-
李退溪美学思想研究马正应 著《李退溪美学思想研究》不像以往的一些研究者那样,仅仅迷恋于李退溪运用“四端七情说”,使程朱理学中的理、气、性、情关系更加精致的理论建构;而是要剥开这些形而上学的理论外壳,深入到其以主观情感为内在动力,以日常践履为基本方法,以涵泳忧乐为修炼方式,以精神超越为最终目标的审美人生境界之中;即在非宗教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一种以“敬”为态度,以“乐”为旨归的“人生一宇宙”论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它既是退溪先生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也是韩国学者对人类美学的贡献。
-
审美人格教育新论何齐宗 著《审美人格教育新论》从分析当今面临的人格危机入手,揭示了人格发展的未来走向,认为审美人格是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审美人格包含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合理因素,却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审美人格既具有理想性,也具有现实性,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特质的现实人格。学校教育在建构审美人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理性主义、模式化、强制性、功利主义及机械主义等倾向是审美人格建构的主要障碍。
-
中国美学研究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编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中国美学研究》第4辑主要栏目有“中国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等。
-
谈美朱光潜 著《百年国学经典选刊: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其经典代表作《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百年国学经典选刊:谈美》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朱自清语)。全书最后呼吁人们“慢慢走,欣赏啊”,认为“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百年国学经典选刊:谈美》文字明白晓畅,充满了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的道路”,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
死亡美学颜翔林 著《死亡美学》从美学、文化哲学、神话学、阐释学等视界对人类精神现象学的最高命题——生与死予以本体论、生存论、价值论的诗意运思,进而进入生存与毁灭的美学探究。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前提下,结合文化史、艺术史的丰富资料,提出一系列富有审美发现意义的见解。
《死亡美学》分为五个逻辑相承的部分。导论部分,简述思想文化对于生存与毁灭这一永恒精神主题的沉思。
价值论部分,对生死命题予以价值论的沉思,并结合艺术文本加以分析。本体论部分,阐释东西方富有代表性的生存哲学及其死亡意识,对生与死予以生存论的领会。创造论部分,援引丰富的艺术史现象论述死亡意象及其表现方式。欣赏论部分,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欣赏者对于死亡意象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发现。 -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李红春 著《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立足于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以私人领域为具体切入视角,对当代审美文化的领域归属、性质功能、发展源流、现状困境、未来趋势以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重新把握和阐释,拓展了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认为,以自由为核心理念、以法律为活动准则的私人领域,促进了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使之转化为一种激发生命愉悦的生活形式和一项不可剥夺的社会个体权利。由于当代审美文化日益与市场、传媒、政治、公域、法律、阶层和种族等要素交织在一起,自由与危机并存,因此《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主张一种融价值中立与权力批判于一体的研究方法,在客观求真的基础上,揭示并批判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异化、霸权因素,维护审美的人文、自由内涵。 -
审美八讲·情感洋溢的日常生活杨培明 编《南菁美育丛书:审美八讲·情感洋溢的日常生活》属于美育系列教材的一种,是当前美育教学和美育实践的理论成果。作者从审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践,对于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审美环境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说明,生活感很强,读来令人亲切而不失理论归纳,是一本审美教育甚至美育教育相当有意义的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