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德] 霍格尔·丹贝克 著,罗松洁 译三个逻辑学家走进酒吧,酒保问“每个人都来杯啤酒吗?”di一、第二个逻辑学家都说:“我不知道。”第三个逻辑学家说:“好的!”这时酒保应该端上几杯?逻辑学家的世界就是如此“令人头秃”。 翻开本书,经典谜题、逻辑谜题、数学谜题、几何题、脑洞题,100个谜题向你扑面而来。你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横向思维、立体空间感、非凡的脑洞,还有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
逻辑思维与诡辩张晓芒 著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技能。 《逻辑思维与诡辩》在强调逻辑本身的逻辑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在体味如何认识、破斥诡辩的方法论意义的同时,也要追寻逻辑之“法的意识”下的人文价值。
-
朱熹《家礼》思想的朝鲜化彭卫民 著16世纪之后的中国与朝鲜王朝(1392-1910)的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况我累世笃忠贞,岂但输珍与献宝”那种顶礼膜拜式的朝贡关系来描述,作为“番邦”的朝鲜对“上国”明朝的认识停留在了乌托邦武的想象当中:此时的大明王朝与梦想中的中华帝国之间已经呈现出并不对等的影像。古代中朝关系研究者或多或少会从“天下主义”与“中国中心主义”的路径出发,大致形成如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东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东亚近代化的原因并不全然在于过去学者所说的“冲击与回应”或“欧洲中心论”,而在于17世纪中期因为有了朝贡体系内部催生的自我消化与认同迷失,使得东亚传统的国际关系名存实亡。其二,以朝鲜的认知及域外史料为镜鉴,重新认识中国、定义中国,认为因明清易代而导致中国政治权力的转移,从“朝天”到“燕行”带来了藩国认同观的改变。其三,从以朱子《家礼》朝鲜化为象征的儒教文明域外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朝关系,认为中国文化在朝鲜适应、生长及其对朝鲜政制构建的影响,是自称“礼义之邦”的朝鲜自我认同的关键。朝鲜王朝开国后,改变了高丽时期佛教教义控制世俗政权的局面,开始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构建以《家礼》为代表的儒教体系并使其国法化,其本质是“彬彬乎拟唐宋之制”。朝鲜在14至16世纪,是礼制政典化、法规化、“治由道同,政由俗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借《家礼》《经国大典》等典籍完善两班社会政治制度和政府体系的时期。从宗藩关系角度来讲,运用中国礼学体系来重构藩国王朝秩序,是延续中国“经典治国”这一传统经验的域外实践;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朝鲜建国对唐宋礼制国家化的运用以及朝鲜儒学的自我繁荣,本身又是建构其自身文化及政治认同的过程,即体现文化与政治自我张力的时期。
-
论证是一门学问[美] 安东尼·韦斯顿 著,姜昊骞 译《论证是一门学问》(第5版)是一本全面、实用、精炼、有趣、直击要害的论证规则手册。本书运用大量易于理解、有趣、生活化的例证,归纳了50条论证必须遵循的规则,几乎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论证和论证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本书能够使辩论、谈话和文章更有说服力、有理有据,从而被对手、听众和读者所接受;有助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怀疑精神。 无论是进行调查研究、阅读论证类文章,还是赢得听众的信任,这本小册子都将成为论证者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是撰写论文、发表演说、展开辩论时,清晰有力阐述自己观点的得力助手;久而久之,还有助于养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
承认的过程[法] 保罗·利科 著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逝世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初版于2004年,系利科在奥地利维也纳人学研究所和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中心所作的三次报告的结集。本书从哲学、词源学、词典编撰学、思想史、比较语言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承认”这个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展现了“承认”一词的有规则的多样性与思想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阐述了“作为认识的承认”、“对自我的承认”、“相互承认”的内在机制,呼应了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对“承认的政治”的理论探索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袖霍耐特对黑格尔提出的“为承认而斗争”的命题的发挥。
-
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吴宁宁 著作为近代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梁启超的思想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其伦理思想,可看作是近代国民改造的一个缩影。梁启超伦理思想的内容主要经由两个层面呈现:一是在本体观的视角,体现为其中关于道德依据与道德范畴的运思;二是从实践观的维度,通过对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等的设定,展现出它的实践重心。梁启超伦理思想构成了一个既包括理论架构又含有实践路径的完整体系,是对近代历史及文化道德的一种积极回应,其借道德人心治理国家的思维路径以及对中国伦理道德的情感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普遍性和个人独特性,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
小逻辑[德] 黑格尔 著,王义国 译《小逻辑》以小节的形式阐发了逻辑学的原理。每一个小节阐述一个具体的论题,有的小节后面又附加了注释,对论题作进一步的详尽阐发。黑格尔并不是单纯阐述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而是结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对西方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探讨。
-
织梦肖巍 著本书收集作者发表在《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肖巍专栏”中的50余篇文章,作者将自己五年多来相关的体会和行踪点滴都写进这方专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闻。本书分为三部分:身体、精神与伦理;女性、女性主义与哲学;文化、体验与教育。书中多从女性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于细微见闻和人生思考中,探讨女性和生命科学,进而感受呈现出来的新女学,以及由此编织出的有关女性的思考与梦想。
-
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汪文学 著《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人伦关系,以儒家五伦为基础,旁及由父子伦理衍生而来的祖孙、母子、父女、师徒伦理,援用社会心理学、民俗学等理论,对其伦理现状形成之原因,从历史、文化、心理、习俗等方面,进行追本溯源的诠释。尤其是对传统民间社会诸多隐而不显的人伦现状,或者是被道德家有意掩饰的人伦关系之真面目,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深入的阐释,从而展示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秩序的真实状态。真实地展现传统人伦关系的本来面目,并用现代观点予以充分诠释,是《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的宗旨。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组织创造力研究与管理张剑 著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组织创造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创造力的概念、本质,研究起源,理论模式等,为深入研究组织创造力提供知识准备。第二篇,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及组织领域相关研究。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思想、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组织创造力研究的指导价值。第三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组织创造力研究。介绍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所进行的组织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包括领导力、反馈、时间压力、文化等组织环境因素对员工创造力产生影响的动机、情感等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