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为什么要有道德黄勇 著,崔雅琴 译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吴根友 万百安 主编)之一。 规范伦理学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人有道德。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出现了“我为什么应该有道德”这个利己主义者提出的问题,意为“我有道德对我有什么好处”或者“我有什么理由应该有道德”。这个问题的最早形式是柏拉图的“我为什么应该有正义”,而正义是一种美德,因此,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问的是“我为什么应该成为具有正义这种美德的人”。只是在近代以来,随着义务论和后果论伦理学开始占主导地位,这个问题逐渐变成了“我为什么应该从事道德的行动”。缘于这个问题的难以回答,一些哲学家干脆把这个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看作一个荒唐的问题而不予理睬。因此,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回答,还是要回到美德伦理学的进路,将这个问题理解为“我为什么应该成为有美德的人即有德者”。但真正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美德伦理学回答的却不是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西方哲学家,而是像二程这样的儒家美德伦理学家,因为他们认为美德是人之为人者,如果没有了美德,一个人就成了有缺陷者和与禽兽相差无几者。
-
大家小书青春版 谈修养朱光潜 著本书着重呈现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在面向人生时的诸般极精微的见解。“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作者学贯中西,视越古今,从散淡出精切,以随意显从容,境界愈宽,识力愈正。”
-
畲族生态伦理研究雷伟红,黄艳 著本书着重探讨畲族生态伦理理念为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当代的实践。畲族主要居住于山区,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包括敬畏自然、关爱生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等等。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如今,畲族地区传承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探索和实践。畲族生态伦理的理念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目标,将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传统文化支撑。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畲族生态伦理,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践经验。
-
亚相容解悖方案研究付敏 著本书提出了对悖论之“悖”的“元层次”解析,揭示了亚相容解悖方案在方法论上的独特性质;考察了亚相容解悖方案在弃合方向、多值化方向、正加方向和相干方向的核心成果,分析了其消除悖论的主要机制;运用RZH评价标准,讨论了这些成果在“狭窄性”、“宽广性”和“非特设性”方面的成绩与不足;批判了以允许“真矛盾”或“有效性”为手段的“基础逻辑”研究路径;提出了亚相容解悖方案“逻辑应用”研究路径的构想,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构建了一个面向悖论的亚相容置信逻辑公理系统。
-
情理合一刘悦笛 著本书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刘悦笛。全书围绕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应对疫情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较的视野中探讨自由与生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情与理等如何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实现偶然性与必然性、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并指出,用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的“情理合一”来最终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身心,直至人与诸文明等之间的矛盾,从而把人类遇到的各种灾难的悲剧性降低到最小程度。作者认为,中国人“通情达理”的生存智慧,不仅已经正在解决中国自己的困境,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世界。这种生存智慧,所背靠的乃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哲学不仅成为指导践行的“生活之道”,而且也形成了一种具有指导方向的“生活艺术”。
-
这就是哲学[日] 山竹伸二 著意义是穿越谎言之后的相信,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是个问题。本书引导读者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打开认知世界理性的界限,深入探究世界与我的关系。不断找寻世界上所谓的真理。告别晦涩难懂的传统哲学思维,发现哲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好玩、有趣的东西。于哲学实践中锤炼理论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用思想实验不停挑战并重塑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
人工智能与价值观李仁涵,黄庆桥 等 著李仁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顾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咨询、科技成果与产业化、智库建设等研究。黄庆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人工智能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进入各个产业领域和社会方面,预示着科技与经济、社会、生活融合的未来景象。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准确评估其对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产生的影响,将是我国应对下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手段,以便明确前进方向,实现精细治理,维护社会价值体系在科技大潮中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从以下章节展开:章技术革命中的价值观演变、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价值观的重塑、第三章人工智能与美国价值观——控制文化的二次发育、第四章人工智能与欧洲价值观——以人为本、第五章人工智能与日本价值观——文化惯性、第六章人工智能与中国价值观—与时俱进(或和而不同)、第七章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观重塑的基本原则。
-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文清,高小莲 编本书分为二十章,首先从生命伦理学的概论、学科发展概况、基本原则出发,再从具体论述医患关系、器官移植伦理、生命技术、基因工程、临终关怀、死亡伦理等内容,很后从医学伦理学的评价、科学评价、卫生政策等宏观的角度总结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伦理学《伦理学》编写组 编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留了第一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行了修订。新版教材阐述并分析了伦理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道德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功能、基本范畴、核心与原则、规范和道德的评价、教育与建设实践等内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材由国内知名的学者担任撰写任务,且经过了多次审议和修改,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是众多伦理学教材中的精品。
-
逻辑课殷海光 著金岳霖的学生,李敖的老师写就的简明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更不是不相干的名词。《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从对”思想“与”实际活动“的争论入手,别出心裁地将你心中对逻辑、逻辑学的疑问和不解融入场景。书中有渊博且耐心的先生,有求知又热情的青年。先生和青年的对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也在现场参与师生妙趣横生的交流。 《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中,除了深入浅出的说理,还有大量的图表,直观、形象,更有助于理解。如果你对逻辑有懵懂的认知,缺乏清晰的了解;如果你想通过逻辑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进一步厘清逻辑、推理、经验等的关系,这本《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正可以解答你心中对逻辑、逻辑学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