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心的秩序倪梁康 著《心的秩序:伦理现象学研究/康乐哲学文存》讲述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主要是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也是在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的背景下的一个伦理学的探索尝试,它意味着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心中的道德律。
-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张艳国 著《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本非常重要的关于家训家风的著作。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给予高度评价。本书以《颜氏家训》善本、校勘、句读为基础,钩玄提要,在每章“提要”、每节标题拟定、每节注释和原文大意中予以概述、点评并指出其思想来源和亮点,对于文中涉及的名物、典章、制度、风俗、重大历史事件、音韵、训诂、异体字等都简明扼要予以介绍和解释,特别是在“大意”中,立足于准确掌握原意、忠实原意,着力复原对话语境,再现原作的丰沛情感,体现原作内涵的完整性,重点把握《颜氏家训》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性和在当时的创新性、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准确把握《颜氏家训》思想的完整性、从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通俗性和学术性、严肃性相结合的角度,突出把握本书的可读性、大众性和深化研究的前沿性和可拓展性,既方便大众性读者阅读,也为学术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依据。在重视家训文化传承创新和家风家规建设的新时代,本书为读懂《颜氏家训》、掌握并继承《颜氏家训》的思想精华,提供了一个新版本为基础、以立足于学术研究前沿为依据、适用于大众阅读的范本。
-
中华家训讲读张艳国 著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时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传统家训,不仅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形式,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步入世界化、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仍然有极强的影响,如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虽然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别于中国古代社会,但是,就其家训的内容而言,仍不逾传统家训的轨范。中国传统家训关于为政,关于养生,关于从事家教等等方面,都有很多十分精彩的内容,可供我们批判地借鉴、吸收,将它们转化为时代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辩证逻辑学梁庆寅 著《辩证逻辑学/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共十二章,论述了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及判断、概念、科学理论、规律和方法、真理及辩证逻辑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作者认为,辩证逻辑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逻辑类型,根据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可归纳为如下三条:对立面并协律、整体综合律和具体再现律,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辩证思维过程的本质,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互相替代。
-
逻辑学若干问题研究诸葛殷同 著本书是一部逻辑学的学术作品文集,是作者诸葛殷同先生多年来从事逻辑学研究的成果汇编,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出版项目之一。本文集共收录诸葛殷同1957—2006年发表(含合著出版)的学术文章60余篇,全书共有六部分:传统逻辑的局限、讲逻辑要合乎逻辑、当代中国的逻辑学、寻觅了半个世纪的辩证逻辑、关于逻辑知识的意见、附录。主要包括四大类内容:关于逻辑基础问题的研究、关于逻辑学教材和教学中的基本问题研究、逻辑的相关应用研究、关于一般逻辑哲学问题的探讨。
-
#生态危机的哲学批判余玉湖生态危机作为现代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是当代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生态危机的哲学批判》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角探讨生态危机问题,通过梳理和挖掘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危机批判理论,并结合现代实践探讨产生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探索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过,实现了对传统现代性的理性和主体性的扬弃,针对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理性“工具化”发展造成的“自然异化”现象,依据“两个制约”,主张实现“工具理性”向“生态理性”转向,实现“两个和解”,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针对资本逻辑支配下造成的“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两次提升”,使主体由“异化主体”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转变,使人类的主体能动性转化为作用自然的现实力量,以实现人和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摆脱生态危机,走文明自觉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资本的道德与不道德的资本余达淮 著本书共收录论文三十篇,分资本伦理发凡、资本伦理的道德渊源、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伦理思想、资本与伦理道德的关联、资本伦理与经济伦理、新范畴与新问题六个部分,详细论述了资本与道德的关系,如《资本的伦理内涵、结构与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马克思对剥削与贫困问题经济伦理意蕴的揭示》《经济伦理学面临的优选现实背景探析》等。书中对资本与道德关系的诠释和对求利行为道德合理性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层次把握资本伦理问题。
-
生命伦理学前沿探究田海平 著《生命伦理学前沿探究: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形态研究》以现代医疗技术与生命伦理问题的内在关联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医疗技术的医学人文形态和技术伦理形态的双重视域出发,着眼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三大伦理形态(常规伦理形态、转化伦理形态、增强伦理形态),对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立意是从现代医疗技术中生命伦理形态出发对生命伦理学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究。
-
走向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田海平 著《走向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是一部从道德哲学的思想进路上探究伦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理论性学术著作。作者从一种道德探究的范式出发,提出了从本体思维到伦理思维的转换,并围绕十大问题展开:何谓道德?谁是道德的敌人?我是我兄弟的看护人吗?如何理解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人为何要“以福论德”而不“以德论福”?伦理治理是什么,治理什么?“环境如何进入伦理”?如何以“伦理”看待生育?怎样让企业家“讲道德”?“水”伦理如何可能?这十大“道德之问”是从理论向实践拓展,乃走向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之契机。它们从文明史或精神史的形态学勘测中厘定伦理学作为哲学,并由此寻找人类精神生活的实践性“地标”。
-
美德、信仰与契约田海平 著,吴向东 编《美德、信仰与契约:西方伦理精神的三大根源》着眼于人之类型的三种形态,诠释并理解西方伦理精神之根源,梳理西方伦理精神演进的轨迹,探究其中的“美德论”、“信仰论”和“契约论”之三大根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从西方社会结构转变中勘测其中的人之类型学的转变和伦理精神的发展脉络,围绕人之形态的转变展开对其伦理精神之根源的探究:生活在古希腊城邦社会结构中的古代公民;中世纪基督教一体化世界中的基督教徒;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的现代市民。由此梳理了与之紧密关联的三种伦理精神之传统:希腊美德伦理传统;以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为中心的基督教伦理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契约伦理传统。全书的中心问题是在学术史层面梳理西方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样式,在思想史层面回应一个现代学问题,即追问现代人类型的伦理精神气质。《美德、信仰与契约:西方伦理精神的三大根源》原以《西方伦理精神——从古希腊到康德时代》出版,并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