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基本演绎法刘洪波,李媛媛,刘潋 著你知道什么是逻辑吗?现代人常说的一个词汇就是逻辑,但逻辑到底是什么?是电视剧中神探长达1分钟的分析,还是以“因为”和“所以”为关联词的句子呢?逻辑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大多数人对它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演绎法作为逻辑学中ZUI基本、ZUI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因此一直保持着模糊的形象。本书是一本专为中国人打造的逻辑科普书。作者通过70个有趣的事例,从演绎法的原理、推导、论证到应用,带领读者逐步认识并掌握演绎法,识破现实生活中的伪逻辑,感受逻辑思维的独特魅力。
-
悖论[英] R.M.塞恩斯伯里(R.M.Sainsbury) 著悖论是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性、边缘性课题,从严格的逻辑悖论到宽泛理解的类悖论现象,悖论几乎存在于人类理智所及的任何领域,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已成为学界共识。本书提出并论证了对推进当前悖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一些观点,深刻阐明了悖论作为严肃的学术主题的理论机制。基于这些认识,本书就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悖论进行了梳理,其中既涉及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的芝诺悖论,又包括居于当今前沿领域的关于合理行动与合理置信等主题的悖论。考虑到其独特价值,本版还新增了探讨道德悖论的专题。结合学界已有成果,对诸多经典悖论如模糊悖论、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等进行了研讨,并就悖论与真理、矛盾等问题的关联进行了系统把握。全书各章有针对性地列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及推荐读物,试图激发读者就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深入思考,鼓励读者合理怀疑。
-
信念悖论与策略合理性[美] 罗伯特·C.孔斯(Robert C.Koons) 著,张建军 等 译罗伯特·C.孔斯的《信念悖论与策略合理性》一书,为“策略合理性”概念发展出了一个分析框架。“策略合理性”是作为理性行动者互动理论之形式研究的当代博弈论的核心概念,这种形式研究已被证明在当代经济学、政治学及企业管理等领域中,都是极富成果的。《信念悖论与策略合理性/悖论研究译丛》作者论证表明,一种“逻辑悖论”(由古老的“说谎者悖论”而为人知晓)存在于博弈论研究中许多长期困惑的根基之处,尤其关涉到试图建立某种“声誉”的理性行动者的一系列难题。《信念悖论与策略合理性/悖论研究译丛》基于帕森斯、伯奇、盖夫曼、巴威斯和埃切曼迪的工作,为类说谎者悖论的整个家族构建了一种语境敏感解决方案,包括首次为悖论性陈述如何被语境所固定给出了精致说明。这种分析也为理性行动者模型如何解释规则、实践和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崭新的理解。怎么解决囚徒困境、说谎者悖论、连锁店悖论、置信悖论?《信念悖论与策略合理性/悖论研究译丛》给出了强大的解决方案。
-
源自动机的道德[美国] 迈克尔.斯洛特 著,韩辰锴 译当代大部分对德性伦理的复兴,都是朝着亚里士多德的方向前进的。斯洛特提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缺少对全体人类的关切,德性伦理学需要从18世纪英国的道德情感主义中寻求灵感。通过求助于休谟和哈奇森的理论,他不仅填补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缺陷,还以此拓展了伦理学疆界,展示了基于动机的“纯”德性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人类福祉和实践理性。
-
极简逻辑学李艾伦 著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候群。而《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
伦理世界研究刘淑萍 著本书以建构中国道德哲学的“伦理世界”为理论诉求,积极回应西方现代社会伦理发展困境,努力探索中国现代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全书共分“伦理世界”的道德形而上学、中国文化的“伦理世界”、西方文化的“伦理世界”、黑格尔的“伦理世界”、公民的“伦理世界”等五章,进行道德哲学探讨并研究伦理变革及实体建构现实问题。
-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杨武金 著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人们的理论思维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逻辑学在北美和欧洲由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方向有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一股潮流,并影响到了中国。本教材将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以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学科中的根本性问题为导向和基本框架,同时对其中所涉及的非常重要的形式逻辑原理和理论进行尽可能充分可靠的科学阐述,注重现实中关乎人类思维逻辑的重大问题的分析,尤其突出、加强对于学生或读者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关于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写作和挖掘隐含假设等问题的探究和剖析,让学生或读者通过阅读和学习本教材能掌握充分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巧和方法,更好地进行日常思维的论证和实践。
-
行为起底周洪涛 著行为,熟悉而陌生。熟悉,因为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它,习惯地不问缘由地执行它;陌生,一旦多问一个为什么,则心生茫然、无言以对。《行为起底:价值观制胜》试图揭开行为陌生的“面纱”,探究它本源的模样,从源头把控,把自动自发的行为变成自觉自主的行为。行为来源于生存与繁衍,维护于生存与繁衍,生存为路径,繁衍为根本,由生存与繁衍产生需要。为了生存与繁衍,就有了趋利避害的选择,选择自认为很合适的行为。行为的诞生由个体的需要度、可选择行为的目标价值率、可支配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选择行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四个要素共同决定,且它们的量值决定行为动力的大小,很终,个体只会选择行为动力优选的行为。行为的控制,从控制行为四个要素着手,通过干预“四要素”其中一个或多个因子的量值,就可以得到希望的行为结果。行为受控“四要素”都受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它决定行为动力的大小,行为方向、进程和结果,因此,控制行为的很好方式是从确立人生价值观入手。人的差别表现在行为上,归根究底是人生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决定人生高低!
-
道德哲学与人类学邓安庆 编《伦理学术》以交流伦理学研究为中心,展现zuixin的伦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世界性哲学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探究当今世界的伦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一个自由对话和学术切磋的公共空间,促进中国伦理学术融入世界,也力将世上的“仁心仁闻”纳入中国伦理话语之中。本卷《伦理学术》探讨道德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真正的伦理学,无论中外,都不从人的殊相论人,而是从是不是一个人的角度论人。唯有在人的意义上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以之为基础的人类学,不是作为科学的经验人类学,而是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实际上也有理论的和实践的区分,有先验的和经验的区分。
-
中国逻辑的发现[德] 顾有信 著本书考察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流,既有对中国逻辑思想史和西方逻辑学传入过程的细致梳理,又有对相关史实的钩沉和评价。作者不带偏见地将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的坎坷历程与中国本土逻辑思想的发展相结合展开论述,从这个角度切入对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演进和近代以来逻辑学如何扎根中国学界并为汉语言创造新概念新术语提供强大助力进行多角度的考察,这一考察大大丰富了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并揭示了近代以来汉语言在概念术语上创新演化的历史脉络。全书结构清晰,文献征引广博,考证精详,而其结论落实于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建构上,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和延伸了中国逻辑学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