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职业伦理[瑞士] 罗世范(Stephan Rothlin),[美] 丹宁思(Dennis P.McCann),[澳] 山显治(Roderick O'Brien),杨恒达 编《职业伦理(双语版)》是“应用伦理学系列丛书”的第三册,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IBE)和力推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北京罗世力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设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职业伦理(双语版)》可作为慕课课程学员的辅助读物。《职业伦理(双语版)》的章节标题与慕课课程结构一致。本系列丛书尤为推崇通过实践方法解决关键伦理问题,着重强调这些方法与创业之间的关联性。通常,任何一点伦理原则都会被视为无用的“软技能”而遭到漠视,因为人们会认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里,伦理原则本质上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白日梦形式,这个世界会让人无法坚持遵循基本的价值观和法律。事实上,乔装打扮的“企业社会责任”往往自我显现为一种洗绿公关工具,在出现强硬的商业决策和大范围的腐败时,这种公关工具就会很快失效。因此,这套应用伦理学系列丛书意在提供另一种选择。该系列丛书认为,良好的商业实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越来越有必要。尤其在年轻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上需要有一个根本的态度转变,这涉及影响人们作为群体一员或未来成员的信念、承诺、能力和行为的所有过程。《职业伦理(双语版)》希望能够充分利用亚洲各地一直从事职业伦理教学工作的学者的丰富经验。
-
伪善论王宏 著伪善是人性之根本恶。本书聚焦于伦理学领域研究伪善这一道德难题,结合生活世界的道德与现实,从伪善的意涵呈现、伪善的道德甄判、伪善的发生机理、伪善的成因实证、伪善的矫治智慧、伪善的矫治进路等维度,深入探究伪善的本质、根源及其矫治对策,为道德个体涵养“诚”的德性、追求“真”的德行、塑造“善”的人格、构筑“好”的生活,提供了智慧启迪与路径指引。
-
淄博孝文化王荣敏,孙其香,王延雨 著本书是山东省淄博市2019年校城融合项目“新媒体时代淄博孝文化资源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建设成果之一。孝文化千百年来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淄博孝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值得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整理。本书共分为七章,在概述孝文化的本义后,从孝道传说到孝亲庙宇,从聊斋文化中的孝道观到淄博民俗中孝文化的具体呈现,详尽地梳理了淄博源远流长的孝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历史反思,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提出了现代孝道构建的途径和建议,同时论述了现代淄博孝文化建设的成就。本书适合地方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中小学教师阅读。
-
规范与自由李伟 著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空间。网络规范是人类享受高效、便捷、自由的网络生活的必要条件。本书首先廓清了网络规范的概念、性质、特征、类型与功能等,进而通过分析构建网络规范的充分必要条件,指出了构建网络规范的两种模式和两个原则;其次探讨了网络规范合理性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提出网络规范合理性的判定标准和方法、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方法;最后探讨了网络规范和网络自由的关系问题,指出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是实现网络自由、消除网络异化的必要条件,而网络权利和网络义务是网络规范和网络自由的中介,只有自觉履行网络权利和网络义务才能实现网络自由。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江畅,戴茂堂,G.John M.Abbarno,Thomas Magnell 编《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共同编辑,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理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文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本辑围绕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以及伦理学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探讨了墨子的和平伦理思想、梁漱溟的政治哲学、陶望龄生死观的“五个面向”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又深入思考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休谟超越自然法的现代意义等西方价值与伦理,聚焦气候危机的伦理重构、人工智能伦理的发展等当前伦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体现了价值与伦理在当今社会的普遍存在性。本刊作为国际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英] 西蒙·布莱克本 著,梁曼莉 译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并提醒我们,应该对那些经常主导着道德论辩、事实上不过是诱人噱头的绝对原则保持怀疑。
-
社会道德风尚的现代性阐释郭长军,苏永利 著社会道德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风向标,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社会道德风尚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书从社会的现代性转向——从超越转向世俗——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现代性转向对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和社会整合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舆论环境的营造、公正严明的制度建设、发展理念的人文关怀等方面阐述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的路径选择。
-
道德实在论及其认知向度钟磊 著,魏犇群 译道德真理是否存在以及道德知识何以可能是亘古未绝的哲学问题。本书旨在提出一种精致的道德实在论以尝试解答这些问题。根据此种道德实在论,一方面,道德属性具备自成一格的规范特征,因而不能还原为经验科学所研究的各类属性(如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道德真理具有不可妥协的客观性,能够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从而使道德知识得以确立。围绕这一主旨,本书具体探讨了道德哲学的若干重要论题,例如道德属性是何种属性;道德事实能否解释道德信念;道德知识是先验知识还是后验知识;情感及理性在道德领域中扮演何种角色等等。本书所采取的分析哲学进路不仅强调概念的明晰与论证的严谨,而且重视哲学各个分支(如道德哲学、心灵哲学、形上学、知识论、科学哲学)之间的深层联系。
-
言辞的混淆[新西兰] 斯蒂芬·芬利(Stephen Finlay) 著,苏庆辉 译《言辞的混淆:一个规范语言的理论》作者斯蒂芬·芬利从语言学分析出发,提出一个统一且广袤的规范语言理论─“good”被定义为一个介于事物与特定目的(或潜在事态)之间的概率关系,并借此去定义其他规范语词(如“ought”与“reason”等),体现了彻底的自然主义倾向。《言辞的混淆:一个规范语言的理论》内容广泛,论证缜密,若想充分理解《言辞的混淆:一个规范语言的理论》内容,读者*好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如概率、条件句、认识论、模态逻辑、语言哲学、语用学等。
-
道德与美好生活刘时工 著德性与幸福是伦理学中的经典问题,同时也是古典时期西方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始于苏格拉底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追问。苏格拉底之后,不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亚氏之后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神学家,都试图给出解答,这一问题因此成为理解西方伦理精神和逻辑发展的重要线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其范围已不再限于伦理学,而是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因其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也成为每个人的关切。 《道德与美好生活》第一部分阐释道德的意义,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第二部分讨论至善生活是什么样的,其构成要素有哪些,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的关系,等等。第三部分尝试解决道德与幸福的统一问题,探讨当二者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本书对此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