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探索伦理学(英)布伦达·阿尔蒙德(Brenda Almond)著;刘余莉,杨宗元译<br>这是一本对伦理学进行生动而广泛介绍的著作,它汇集了主要伦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为应用伦理学主要问题的探索及其最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作者的方法与近来其它介绍伦理学的著作不同,避开了功利主义的方法而提倡一种权利论与德性论伦理学。特点:形式上像《苏菲的世界》一书一样,通过一种对话和通信式的新方式介绍伦理学;是作者《探索哲学》的姊妹篇;包含了对伦理学生动而广泛的介绍;坚持权利和德性论伦理学以反对通常为人所接受的功利主义方法。
-
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李宁淇 著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想、伦理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殚精竭虑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称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他呕心沥血地研究中国伦理文化,按照改造后的儒家伦理原则设计中国社会变革方案,并且身体力行,亲躬践履,希冀实现儒学伦理的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本文试图通过对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及他的伦理思想的建构基础、总体特征及核心内容等的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指出其成败得失,评价其历史地位和时代局限,阐明其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的论述是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展开的。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梁漱溟是时代的产儿,他的伦理思想亦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他那颇具特色的人生经历的结晶。要研究梁漱溟的伦理思想就不能不了解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更不能不了解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学理传承。梁漱溟是一个喜欢学习和思考而且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于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替释迦说个明白”,“来做孔家生活”,重新注释孔子人生精义,以与现代生活衔接。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广泛的学习、吸收。探讨其学理渊源发现,他主要吸纳扬弃了三个方面:一是自陆王心学体认的孔孟道德;二是由释家伦理孕成的悲悯情怀;三是从柏格森生命伦理中习得的直觉态度。这三者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源泉。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梁漱溟伦理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梁漱溟的伦理思想主要是借助于文化研究表现出来的。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大路向”说及未来世界的文化图景等便奠定了梁漱溟伦理思想大厦建构的理论基础。“三大路向”说使中国的传统伦理避开了被谴责被抛弃的命运而获得了与西方、印度文化伦理并列的地位,而“未来世界文化图景”的设想则更使中国传统伦理获得了再生的机会。因此,这一多元伦理文化理念对于梁漱溟整个理论建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第四部分着重阐述了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总体特征。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总体特征概而言之即是重光孔学。一为了达此目的,梁漱溟首先致力于甄别和区分真假儒学的工作,修正和剔除了儒学中那些与现代生活不符,僵死呆板不近人情的东西。他希望通过筛选使孔学能够适应未来的道德精神。其次是标帜“孔颜乐处”,突出孔子活泼“乐生”的人生态度,强调其与现实人生的亲和力。再次是援佛人儒,援西学入儒,从而使儒家伦理生命化并进而现代化。第五部分着重阐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弥漫着伦理气氛的国度里,处处讲伦理,事事讲伦理这是自然之事。在梁漱溟看来,重义轻利,尚情无我是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如果能够这样理性重建,人类社会就会进入善与美的境界。第六部分着重阐明梁漱溟伦理思想的价值指向。“重光孔学”也好,“返本开新”也罢,讲的都是如何使儒家伦理获得新生命,以适应当今社会,即儒学伦理的现代化。本章在反思传统儒家伦理缺失的基础上探讨了“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方式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梁漱溟理论的两难困境。第七部分着重阐述了梁漱溟伦理理想的实现途径。这里重要讲的是道德修养方式问题。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是内敛式的,因此梁漱溟强调的都是这类修养方法:寂且易感,修身慎独;向里用力,反求诸己。整个社会亦是以“礼俗”代替“法律”,建立一种人人以对方为重的新的社会秩序。用这样的途径来达到理想的伦理境界。第八部分着重论述了梁漱溟的伦理实践。梁漱溟是一个“有了思想便去行动”的人。他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开展乡建运动是为了实践他拯救乡村,普度众生的伦理理想。由于梁漱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错误以及历史的局限,他的乡建实践只能失败,他所向往的“儒学现代化”也只能是一种幻想。综观梁漱溟的伦理思想及其人生经历,尽管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谬误,但是,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着重于发掘中国故有文化中那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因素,主张应当在中国文化本有的土壤中吸取西方文化的养料,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新文化的种种努力和探索,在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Al-sunel Ma'arri)著;王雪编译一位传奇的王子撰写的一本传世奇书。饱经沧桑,充满入世智慧的古波斯王子昂苏尔·玛职里以睿智深邃的思想、诱导劝诫的口气,言简意赅的语言,论述了在这个表面祥和、安静而内部却永远充满欺伪、狡诈的世界里,如何既保持令世人所称道的美德,又能运用智谋在尘世的争斗中永远处于上风的入世谋略。书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警言隽语:“并非任何情况都有求于好人,有时也有求于坏人,但这要以不伤好人为条件,否则你就会因同坏人打交道而破坏了同好人的友谊。要能在同坏人交往中提高威信,并且能发展同好人的友谊。”此书曾被伊朗“诗人之王”著名学者巴哈尔宣称为“伊斯兰文明的百科全书”。这是一部影响世界的伊斯兰文化经典。
-
鼠标下的德性李伦著编辑推荐:应用伦理学丛书。 鼠标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上网工具,也是一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用的时间长了,人们常常不得不启开清洗一下,否则,光标就不听使唤,人们就无法在网上畅游。然而,仅仅清洗鼠标就能使我们在网上游刃有余吗?我们是否意识到同时需要经常清洗打理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为深层的东西需要梳理和打点? 网上的一切行为,无论好与坏,似乎都是在轻轻点击鼠标一瞬间完成的。小小的鼠标所承受的已远远超越它仅作为一种工具所能承载的。即使我们能经常保持鼠标的清洁,使我们能自如地驾驭它,我们也难以保证网络的纯洁、畅通和安全。我们握着鼠标该滑向哪里,点击何处,以及对由此而延伸的世界产生何种影响,已不是清洁小小的鼠标那么简单,它链接的另一端是鼠标使用者——人本身。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世界,面对互联网上种种诱人的机会和五光十色的陷阱,我们每一个人还能洁身自好吗?新兴的互联网世界将驶向何方?我们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
伦理学导论倪愫襄编著这部《伦理学导论》所论及的公民道德建设、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经济伦理、高科技及应用伦理等各章,都是对当今我中和世界所存在的主要伦理热点问题,所作的深入研究,它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的需要,也融会了当今各家论说之长,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建设,对于我们深入把握现代伦理发展的脉络,亦均会大的裨益。
-
德育.德育自学指导书徐正春 主编按照铁劳卫函[2001]50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岗位达标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适应对部颁典型岗位35岁以下工人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南昌铁路机械学校根据铁路职工教育的特点组织编写了这套“铁路职工文化素质培训教材”,分语文、数学、德育三科,包括教材与自学指导书。本书分为教材和自学指导书两大部分。其中教材又分为四篇: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与实践、法律及职业道德;自学指导书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及自学指导。考虑到成人中专教育的实际,本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论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力图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理论的精髓;自学指导书本书突出实用性,内容贴近实际,便于学员学以致用。本书适合作为铁路成人中专各专业教材和铁路职工培训政治课教材,也可作为路外成人中专各专业教材。
-
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陆士桢著本书论述了信仰与追求、真善美、生命的意义、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辩证法、社会理想、科学的思维方式、健康的情感意志因素等问题。
-
与生活有约(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著;吴群芳译本书的读者是那些渴望建立亲密情谊和更深的爱、获得幸福的人们。在书中,作者谈论了从孤独和抑郁走向自我接受和内心宁静的途径,探讨了亲密情感和融洽相处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加深自己从各种关系中吸收养分、获得乐趣的能力。
-
我的人生思考(英)詹姆士·艾伦(James Allen)著;李汉昭译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许多人认为贫富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禁锢了他们的理想,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外在的客观条件只不过是自己逃避困难的借口。詹姆士·艾伦经过艰辛的寻找,终于在人的内心深处发现一条爱的法则,一种顺应道理的人生,一个掌握自如的意志与平和心的真理。他将这些思想写进了著作中,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成功学的理论基础。《我的人生思考》由《思想的力量》、《自信与实践》、《命运的主宰》、《生命的安顿》和《圆融的智慧》汇编而成,是一部启发世人的哲学原典,一颗人类文坛上闪亮的钻石!虽然本书是约一个世纪前的著作,但至今全世界仍不断有新读者加入。这或许是惟一次于《圣经》,历久不衰的畅销书!
-
生活在碎片之中(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著;郁建兴,周俊,周莹译本书系"欧洲思想系列"之一,其主要思想在于:对现代文明社会的进程中的种种缺陷,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整个思想界反思现代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