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中外道德警示100例刘上洋 主编《100例经典系列:中外道德警示100例》讲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族各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指针。
-
中国传统伦理概论田亮,陈丛兰,敬晓庆 编著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宗统”“君统”“道统”三位一体伦理结构,宇宙观、认识论和道德观交织一体的“宇宙伦理模式”,都根本地规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天人观、人生论、价值观和德性论。其中,“天人观”包含“天”的本质观、“人”的本质观和“天”与“人”的关系观;人生论涉及人性论和伦理观两个论域;价值观涉及义利、理欲、公私问题;德性观包含义务论、修养论与幸福观三个层面的内容。中国传统伦理的主旨在于现实的关切、实践途径和人生之终极目的,这些对于今天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借鉴价值。《中国传统伦理概论》的编撰正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的这些价值,以达到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中国传统伦理概论》适合高等学校师生用做中国传统伦理概论课教材,同时可供中国传统伦理爱好者阅读参考。
-
廉陈杰思,毛勇 编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关。中共十六大提出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将以上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将国学经典纳入国民教育之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中缺乏而又最迫切需要进入学校的,就是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本教程首次为将义理之学纳入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本教程具有以下六项价值: 一、培养道德品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最完善的道德理论与践行事例,是当代中国人培养道德品质的主要资源。 二、汲取圣贤智慧:经典语句凝聚数千年以来中国圣贤的智慧,汲取圣贤智慧,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 三、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对中华义理经典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铸造健康人格: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健康人格的成长与健康心理的养成,需要吸取中华文化中这些健康、积极的精神营养。 五、建立主导价值: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须要通过国学经典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避免价值观的混乱与扭曲而导致行为失范。 六、提高汉语水平:背诵并理解大量的经典语句,记住每个字的音、形、义,有了古代汉语的基础,才能真正掌握现代汉语。本教程具有以下四项特点: 一、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整套教材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屎、毅、和十大义理为主题,每册教材分别以其中的一个主题为名,共十册。每个为学期使用一册,使师生围绕着同一义理主题展开深入、系统的学习、思考与践行,理清思考的线索,可以避免重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本教程将经典语句同大量的生命实践事例相结合,将经典文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指导与矫正,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的思想,通过践行体现出来,达到“知行合一”的要求。 三、回溯源头,融贯古今:只要人类存在,就有共同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存在。这些共同的道德观念存在于古代,但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当然,具体的道德行为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当作与自己不相关的客观知识。所以,这套教材引导学习者回到源头,汲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集体智慧,并同当代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同读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四、弘扬精华,与时俱进:中国文化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所以,这套教材将历代文献中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语句集中起来,让大家认真诵读、理解、体悟、践行,文化的精华就会在人们的思想中得以强化,不拘泥于一时一派之说,从而激荡出时代的心声。
-
和陈杰思 等编著本套教材主要供中小学师生作为国学教材来使用,古文全文注音,便于诵读;故事遍及古今中外,丰富多彩,增长知识,活跃思维;课后的[记言述行],让家长、老师共同帮助学生学习、践行、反思。青少年则可以将其作为国学义理的读本,[理论指导],剖析精义;[思考讨论),深化辨析;[活动天地],知行合一。各年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把握讲解的难度、深度,调整学习方式。建议在中小学,每周2课时左右,每一册可用一学期。十个分册不分顺序,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安排。同一套教材,可以在学校的各年级中循环使用。同时,本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国学启蒙教材和大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国学培训教材。
-
中华诵·经典义理陈杰思,毛勇 编著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不伤害自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晚辈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长辈对晚辈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男尊女卑观念严重,重男轻女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孝》从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上孝养志、自尊自爱、遵循正道、祭祀祖先、事亲以礼、真诚孝亲、为亲解忧、忠孝一体十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解析“孝”的义理。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
理解功利主义(英)蒂姆·莫尔根 著,谭志福 译《理解功利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古典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论证、安康、非正义与苛求、行为、规则与制度、结果论、实践性、功利主义的未来等。
-
忠陈杰思,毛勇 编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关。中共十六大提出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将以上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将国学经典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中缺乏而又最迫切需要进入学校的,就是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本教程首次为将义理之学纳入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
中华诵·经典义理陈杰思,毛勇 编著“毅”字的内涵就是指在困境当中振作起来。“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以及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在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自尊自信、自主自为,克服奴性意识、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毅”就是要具有正义之勇,坚强不屈、以力抗命的精神,在抉择面前能超越生死、舍生取义,这也是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毅》从立志坚定、自尊自信、自主自为、经受磨练、自强不息、正义之勇、坚强不屈、以力抗命、超越生死、舍生取义十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解析“毅”的义理。倡导“毅”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
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孟威 著《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所讨论的近90个媒介现实案例,标示出媒介日常工作中司空见惯且容易身陷其中的道德泥沼,提供了实践操作层面的禁忌尺度,并创建性地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伦理思考角度。《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既可作为新闻传播学教材,也可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并广泛适用于期望提升媒介认识与素养的人们。
-
灾疫伦理学唐代兴 等著从伦理角度切入系统地拷问灾疫问题,努力开辟灾疫伦理学研究之路,检讨灾疫问题及其被动防治模式,探索当代灾疫防治的社会伦理方案及实施方法。为实现此双重目标,首先整体勾勒灾疫伦理学蓝图,为具体探讨灾疫防治提供宏观视域、认知引导、价值导向、方法规范。然后以“灾疫防治”为主题,对当代灾疫失律予以历史性反思,尝试构建当代灾疫防治的价值系统,整体勾勒“预防治理为本、救助治理为辅助”的灾疫国策和“治理为本,防范为辅”的预防战略,探索构建“在全新制度框架下重建生境→在国际平台上构建生态家园→在全球视域中创建生态文明”之三级目标,和以“利益补偿”为核心,以惟生命原则、普遍平等原则、全面公正原则、存在安全原则和生存健康原则为基本内容的当代灾疫防治的道德原则体系。以此为规范,首先从伦理实践的基本理念、视野、目标、内容和宏观方法等方面入手,对灾疫预防、灾疫预警、灾疫后重建三环节展开系统探讨,初步构建起当代灾疫防治纵向实践的伦理案及实施方法;然后围绕灾疫生境重建、灾疫治理、灾疫生命、灾疫康复和灾疫教育等领域的伦理实践问题而展开探讨,初步构建起当代灾疫防治横向实践的伦理方案及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