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池田大作德育理论及其实践王丽荣 著《池田大作德育理论及其实践》主要研究国际教育界、社会活动家、中日友好使者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理论思想及其实践。该书主要从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理论思想的历史渊源、德育思想微观视阈、实证考察、理论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该书获得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
-
职工道德四字经向德荣 著《职工道德四字经》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布局章节。作者采取论述式表达方式,新颖巧妙,独具一格,文风朴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其中不乏道德思想的火花和道德修养的良方。
-
网络道德问题研究吕本修 著《新世纪应用伦理学丛书:网络道德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道德概述、网络、网络的一般含义与特点、网络的特定含义与特点、网络的构成与功能、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概念释义、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的价值、网络道德、网络道德主体、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博客、网络游戏、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规等。
-
生态伦理学维度任重 著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伦理学维度不可或缺。作为伦理学的最新发展,生态伦理学是关涉人类价值观念的一次重大革命.其核心在于强调人际平等、代际公平的同时,试图扩展伦理关怀的范围,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的力量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学维度》坚持生态伦理学赋予人类存在以内的价值、并把道德义务的对象从人这一种扩展到了人之外的其他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同时,揭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生态困境的解决,有赖于人们生态意识、生态制度和生态行为的高度协调。
-
每天读点孝经智慧大全集钟墨 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也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本书以《孝经》智慧为主体,同时汲取《论语》、《弟子规》、《礼记》的精髓,从做人的基本道理讲起,诠释了“孝道”的意义,大至天下政治、社会环境、君王作为,小至个人、家庭的望子成龙(成凤),旁征博引,引导读者从小处做起,修身养性,小孝于家,大孝于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里的优良美德,又传播了国学常识,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
谈修养朱光潜 著以诚挚的态度与读者谈心,谈来谈去都是做人的道理。《谈修养(精)》由朱光潜著,作者这样评价本书: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藉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藉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论胡飒 著本书在全面梳理新时期三十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总结了八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即坚持“生命线”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足党的理论创新,解决新时期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利益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区分教育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树立载体意识,重视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道路。
-
面向心灵的道德教育区应毓,方悦,肖安平 著教育的首要的目的是树人。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多么渊博,才能多么卓越,若不具备应有的道德水准,教育仍是失败的。遗憾的是,这正是当今社会的现状。经济迅速增长,道德却在急剧败落。针对这一时弊,《面向心灵的道德教育:发展健全成长的金科玉律》让人欣喜地窥见了教育的另一条出路,即重新回到育人的根基:面向心灵,建立道德。《面向心灵的道德教育:发展健全成长的金科玉律》以健全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必要因素为经纬,融汇古今各种教育理论和现实生活的丰富例证于其中,既能从大处着眼,让人认识道德教育的金科玉律,又能从小处动手,帮人落实实际步骤和具体反省。行文之间,作者对心灵道德教育事业的拳拳挚爱之情跃然纸上,其一片苦心和多年的经验,无论对父母、老师或其他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
发现你的道德盲点(美)巴泽曼,(美)坦柏伦塞 著,李洪涛 译关于伦理道德的传统研究和培训方法向来缺少对不道德行为的理解,如果道德研究和培训想要真正改善道德决策的过程,就需要运用行为伦理学予以解释。行为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旨在研究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行事,并解释其原因。《发现你的道德盲点》正是运用行为伦理学这一新思路,研究那些导致普通人甚至善良的人作出与他们自己理想的道德标准相悖的行为的驱动力。作者提供了大量充分的证据,证明现实中存在着道德盲点,这种道德盲点妨碍人们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人和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人们的道德目标和行为之间隐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组织和政治环境在加剧这种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也提供了大量测量工具,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逐一客观、准确地衡量一些重要的道德决策。最后,作者针对上述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改善道德决策的方法,即改变自己(准备决策,预测“欲望”的自己、决策之时,倾听“应该的”自己、准确地评价你不道德的选择)改变组织(识别潜在的、影响巨大的非正式价值观、找到组织中的道德“漏洞”)改变社会(改变默认选项、构造信息以揭示和评价不同选择、更加关注未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读者“看见”自身存在的道德差距,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社会事件和经典图例作为案例,将产生道德盲点的心理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包括预测外部刺激对你的影响、正确评估行为等,让读者在深刻反思后作出与道德标准相一致的决策。
-
蔡礼旭蔡礼旭 著阅读千古文章,承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转变人心,心转境就转!《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是“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以“孝”这一人生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为主题。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千古文章,接受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体悟古圣先贤的学问和智慧,从改变自心开始,实现幸福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