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仰望星空(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著,佘卓桓 译《仰望星空:这个星球上站得最高的灵魂》是一本励志之书。作者用他理性的思考,对人生的各个方面,诸如幽默、旅行、羞怯、专长、平等、乐观、幸福、精神等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森告诉人们:人生最大的胜利,就是不论历经多少失败、几多失意,都能將希望长存于心底。
-
小爱大德(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著,赵克非 译全书以礼貌开篇,而礼貌还算不上美德;以爱心结尾,但爱心已经不再是美德。这样做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其他的,比如顺序的选择,虽绝非纯属偶然,更多的还是出自某种直觉和需要;有时是出于符合教育学原理的考虑,有时是出于伦理学或美学的考虑,而不是出自某种我不知道的演绎推理或等级排序。一部论述美德的著作,特别是像我这样一部浅论,不构成一个伦理体系:这是应用伦理学,而不是理论伦理学,是尽可能的现实的,而不是纯理性的。在伦理学中,难道还有什么比应用和现实生活更重要的吗?
-
普遍性种种陈嘉映 著《普遍性种种》收入了与会学者所做的报告,以及讨论会的录音整理。录音整理发回给各位学者修订过,但由于我工作上的疏忽,没收入梁治平第二轮又做的几处修订。《普遍性种种(修订版)》还收入了我的“有没有普遍价值”,那是后来在首师大为“校长邀你听讲座”活动做的一个报告。
-
穆勒姜新艳 著穆勒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但决不曾是一个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他之著书立说旨在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的绝大多数论著都是为改良社会、促进人类进步而作。这就是为何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方面。他一生为英国的立法改革、妇女权利等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果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进步的先锋和社会的良心,那么穆勒就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不仅是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哲学的大师,而且也是其忠实、热诚的实践家。他是以天下为己任、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奋斗的楷模。《穆勒:为了人类的幸福》一书评传了这位伟大思想家。
-
自我与他者苏欲晓 著《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内容提要:根据路易斯的生前挚友,英国哲学家、批评家与诗人欧文·巴菲尔德(1898—1997)的判断,20世纪最“牛”的牛津人C.S.路易斯(C.S.Lew’ls,1898—1963)拥有三重身份:“杰出的具有独到见地的文学批评家”。“高度成功的小说家”,以及“通过文字与广播深入人心的基督教护教家”。其中,身份之二以《纳尼亚传奇》最闻名遐迩;身份之三以《纯粹的基督教》、《魔鬼家书》最发人深思,也令人捧腹。然而。他最重要的第一重身份——文学批评家——在英美国家却“很遗憾”地被后两者过于普及的光芒“淹没”了:当然,2010年之前。汉语语境对于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思想价值更是完全陌生。本论著旨在填补这份空白。
-
非人(美)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Dr.David Livingstone Smith) 著 冯伟 译《非人》探讨“非人化”,是一部涉及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哲学的跨学科大众读物,阅读极富快感。事实上,非人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极易左右个人和集体。“野兽”、“蟑螂”、“虱子”、“狗仔”、“畜生”等各式各样的骂人话在任何语言中都是高频词,人们使用这些脏词的理由也不一而足,政治、宗教、族群或性别差异等原因都可能让这些贬损他人的语言脱口而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将他们的同类视为低人一等的动物。这种心理倾向,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纳粹以道德责任的名义消灭被他们定义为劣等人的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导致了卢旺达的种族灭绝,甚至导致二十世纪前的奴隶贸易,今天仍能够在加沙地带、阿富汗、利比亚等地看到它影子。事实上,除了这些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事件,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城市居民对农民的歧视、大城市土著对外地人的排斥、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还有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歧视,甚至对军事和战争的痴迷往往都根源于我们人性深处缺失的那一角,因为缺失了这重要的一角,我们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纵容自己做出不公平的判断,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作者认为,人类的非人行为深植于人性之中,但他并不就此陷入对人性未来的悲观,因为在他看来,生物特征是可塑的,也就是说人性也可以变化。本书是对人性的一个冷峻的指控。当今的人类,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
-
劳动伦理研究夏明月 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劳动伦理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问题。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体面劳动,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普适伦理。本书将依据马恩经典文本、社会调查,紧扣劳动范畴,从劳动伦理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不仅着重从应用层面研究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状,揭示了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而且从伦理视角,提出了完善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等基本思路,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应当通过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正当要求体现出来。
-
仰望老子柯美淮 著感悟了老子的智慧果,就要去摘下来使用。如果只是仰慕、欣赏,那果子再好也与已与人无关。只有去使用,那果子才有益于自己和他人。摘下了智慧果,不能随便乱用,必须剖析,懂得什么部分适用于什么地方,这就叫作“慎用”。《仰望老子(第4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重点是在讲如何用《道经》里的原理,即论述伦理学和政治学理论是否是从形而上学的原理演绎出来的。
-
德育人本论杨艳春 著《德育人本论》从德育人本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三大方面系统构建了高校德育人本化的理论、实践和保障体系。首先,主要从理论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德育人本化指导思想上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通过对“人的本质”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不同理论定位的解析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德育人本化的启示,从而凸显“以人为本”在促进德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价值,论证“以人为本是德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化德育人本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研究,并将这些理论成果运用于高校德育发展的分析,揭示高校德育人本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为探索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实践路径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其次,在实践上主要从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几个基本维度,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哲学高度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辩证吸取中西方人学思想的合理因素来指导高校德育发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入的本质的健康生成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德育人本化的有效机制,从德育人本化视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体系建设。
-
中国古代道德生活史陈瑛 编《中国古代道德生活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有关道德生活的通史类著作,涉及古代中国与道德生活相关的主要方面,如家庭关系、政治生活、各行业、各阶层的生活等,时间跨度从先秦直到明清,在全书的最后一编还详细研究了古代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道德生活史,可谓是一部完整、系统、贯通的道德生活通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