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杨永胜 编《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是一本感动心灵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经典的父爱母爱故事,每读一篇,仿佛就能看见父母所做的一点一滴。虽然《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中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他们所表达的父爱母爱的内涵都是相同的。
-
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季羡林 著《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纵观季老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是一座后人汲取人生经验的富矿。在他丰赡的著述中,也常见论及人生之作,为此,我们编选了本卷,《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充分展示季羡林对人生意义与价值、为人与处世、隐忍与成功等的参悟之心,对当下生活忙碌的青年一代而言,极具开解、教导意义。
-
普遍性种种陈嘉映 著《普遍性种种》收入了与会学者所做的报告,以及讨论会的录音整理。录音整理发回给各位学者修订过,但由于我工作上的疏忽,没收入梁治平第二轮又做的几处修订。《普遍性种种(修订版)》还收入了我的“有没有普遍价值”,那是后来在首师大为“校长邀你听讲座”活动做的一个报告。
-
穆勒姜新艳 著穆勒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但决不曾是一个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他之著书立说旨在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的绝大多数论著都是为改良社会、促进人类进步而作。这就是为何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方面。他一生为英国的立法改革、妇女权利等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果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进步的先锋和社会的良心,那么穆勒就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不仅是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哲学的大师,而且也是其忠实、热诚的实践家。他是以天下为己任、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奋斗的楷模。《穆勒:为了人类的幸福》一书评传了这位伟大思想家。
-
德育人本论杨艳春 著《德育人本论》从德育人本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三大方面系统构建了高校德育人本化的理论、实践和保障体系。首先,主要从理论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德育人本化指导思想上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通过对“人的本质”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不同理论定位的解析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德育人本化的启示,从而凸显“以人为本”在促进德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价值,论证“以人为本是德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化德育人本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研究,并将这些理论成果运用于高校德育发展的分析,揭示高校德育人本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为探索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实践路径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其次,在实践上主要从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几个基本维度,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哲学高度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辩证吸取中西方人学思想的合理因素来指导高校德育发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入的本质的健康生成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德育人本化的有效机制,从德育人本化视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体系建设。
-
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李萍 等著《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将“社会管理” (social governance)界定为寻求个体及其集团的行动逻辑和秩序的过程,在此秩序下,以理性参与的方式共同实现包含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个人平等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符合目标(参见导言第2页),而“现代”(mod-ern - type)则指现代性社会,即形成了市场(私人的、营利的领域)与国家(公共的、政治的领域)、公民团体(社会的、世俗的领域)三足鼎立的社会形态(参见第一章第4页)。《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论,包括了导言和第一章,确立了全书的基本论题、现代社会管理的属性和研究进路,将现代社会管理看作现代性的产物,提出了现代社会管理的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确立了全书伦理分析的框架。第二部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即不同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形态,包括第二章的公民个体的社会管理、第三章的公民集团的社会管理、第四和第五章的政府的社会管理。重点提出了公民风范是公民完成自身社会管理主体角色的重要伦理依据的观点,主张应从公民结社权角度来认识公民集团的意义,在保障公民结社自由的前提下落实公民集团作为社会管理参与者、监督者的重要职能;论证了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其核心是在保护公民权利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实现。第三部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参照性资源研究,其中,第六章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了跨国社会管理的可行性,第七章从制度构建这一约束条件阐述了社会管理的结构,第八章从文化氛围营造这一公民日常生活世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衔接来着力分析社会管理的叙事性及其中的公民身份认同问题。
-
御注孝经(唐)玄宗,(清)顺治,(清)雍正 著《御注孝经》作为《精选整理本丛书?经部》的一种,包括三位皇帝所注的《孝经》:《猫注孝经》(清顺治皇帝注)、《御纂孝经集注》(清雍正皇帝注)、《孝经注疏》(唐明皇注、宋邢□疏)。底本采自我社已出版的《故宫珍本丛刊》经部,清乾隆《四库全书》均有收录。孝为百行之先,“一孝立而百善从”(原书语),作为“德之本”的“孝”,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封建王朝时期,历朝历代的诸多统治者大都奉行以孝治国的方略(最典型的如汉朝),早在行科举八股取士之前,“察举孝廉”这一重要的取士制度就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因而在儒家十三经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孝经》,自然成为历代君王和广大儒者学士们争相传注的对象。《御注孝经》所选的三位皇帝所作的注释,详实准确且有所发明,堪称现存《孝经》注本中的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注本“语其平易,则人人可知可行;语其精微,则圣人亦覃思于阐绎”;使《孝经》“无一义之不彰,无一人之不喻”。《御注孝经》体例统一、严谨,均先照录一段经文,然后是皇帝所作的注释。此次出版的整理本,除将繁体竖排改成简化字横排并加标点外,还对较难的字词进行了注音释义,此外还注释了不常见的人名、地名和典故等。
-
佛教伦理学导论(英)彼得·哈维 著,李建欣,周广荣 译《佛教伦理学导论:基础、价值与问题(套装共2册)》以清新简洁的风格为那些对佛教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而写。它对佛教伦理学的性质及其演变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和描述,既考虑到各个佛教传统之间共同的主题,同时也不忽视它们各自的特色。该书在对佛教伦理学的共同基础和核心理念进行详细分疏的基础上,不惜把大量的笔墨都放在佛教伦理学对当前全球所关注许多问题的分析上:诸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济、战争与和平、安乐死、流产、男女平等和同性恋等等。该书作者充分利用佛教经典和有关佛教徒行为的历史记载以及当代记录,描述了现在的佛教伦理学并对其各种观点进行评述,作者还把佛教伦理学应用到一些新的领域中去。
-
道德哲学史讲义(美)罗尔斯 著,顾肃 等译《道德哲学史讲义》是约翰·罗尔斯逝世后出版的第一本(也许是最后一本)罗尔斯自己的专著。《道德哲学史讲义》是编者萨缪尔·弗里曼依据罗尔斯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现代政治哲学”课程的相关讲义、录音和笔记整理而成。
-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建构王雅 编日常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寓所,人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确立、遵守的伦理观念、准则、规范构成了日常生活伦理,维系人类社会正常运转,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具有塑造和建构日常生活的功能。传统儒家伦理就具有这样的性质和功能,儒家倡导和持守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德性既源于使传统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又养成了传统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生活样式和传统中国礼仪之邦、君子之国的大国气度。《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建构:以儒家伦理与传统中国日常生活的关联为参照》认为:在当代全球化、多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何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以何种样式生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建构:以儒家伦理与传统中国日常生活的关联为参照》重温儒家伦理与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关联,不是复古式地全盘照搬儒家伦理,而是从中汲取有益的资源,与其他文化共同整合出既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的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