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本书是陈嘉映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一部专著,呈现的是他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论述。“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在初期“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
尼各马可伦理学I.1—Ⅲ.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Ⅰ卷阐述伦理学的原理——幸福即目的善,含13章;第Ⅱ卷阐述伦理学的第二原理——德性,含9章;第Ⅲ卷1—5章阐述德性内涵的意愿性原理。这个部分构成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具有为重要的性质。译者以其组织的文本研读小组历时七年(2005—2012)的研读为基础,经数年整理并撰写注释,完成对此部分的译注。本书正文以希腊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以尽可能切近希腊语原文的语言形式呈现,以页下脚注形式给出语言注释,并在正文之后给出内容注释,释义详尽,可谓是一部对经典的精细解读之作。
-
道德地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李亚明在有关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中,道德地位概念受到非常广泛的援引,但这个概念尚未得到清晰阐释,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本著作尝试对道德地位概念进行系统论证,并以此为线索,对各种规范性理论进行反思,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第1-4章对道德地位概念及相关研究现状做了总体性说明:探讨了道德地位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在道德地位的来源、本质和要求等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总结了现有研究对于道德地位概念的共识性意见;通过论述道德地位和其他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澄清道德地位概念的独特理论功能;论证了作为物种成员身份的道德地位概念。第5-7章对于道德地位的基础、性质和要求展开深入论证,尝试重构了中、西方某些主要伦理传统中的道德地位观念,对当代道德哲学前沿研究中所阐发的道德地位概念进行了分析,由此推导出能够指导行动的基本伦理原则:即不伤害人的“必要善”;在他人的“必要善”受到严重威胁而我又能够给予援助的情况下,应当给予援助;所有行动者的道德地位平等。第8-10章分析了有关人类增强、器官移植,以及头部移植等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并结合对现实伦理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和论证了上述基本伦理原则。
-
伦理与环境[美]戴尔·杰米森 著什么是环境?它如何在人类生活中反映伦理问题?本书就是对环境的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和介绍,关注点不但涉及伦理学,还涉及美学和政治哲学。讨论的主题包括作为伦理问题的环境、人性道德、人类和其他动物、自然的价值以及自然的未来等。本书不但对学习环境哲学的学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其他领域如伦理学、环境学的学生和研究者的研究和思考也有积极意义。
-
道德与政治之维杨国荣作为实践哲学的相关方面,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既相互贯通,又彼此交融,对两者的考察则不仅蕴含理论层面的意义,而且呈现现实的关切。本书一方面折射了实践哲学逐渐成为显学的当代哲学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也试图提供对相关主题更为深入的理解。全书分为道德与政治二部分,既涉及如何生活、道德的不同形态、道德领域的本体与动力等伦理思考,也关乎何为政治、政治之域的正当性、怎样理解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内容涵盖古今中西道德与政治领域的不同方面。
-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刘海明当今社会,不确定性因素让我们处于一个被称作“风险社会”的时代,社会转型和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社会问题明显化。本书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在回顾历史上同类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冠疫情时期我国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社会伦理心态问题。书中将“道德心理”与“伦理心态”、“道德态度”与“伦理态度”统一起来,以“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为核心对象重新开展研究,开辟了心态研究的新领域。通过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熟悉信息传播的规律,才能掌握公众的心态。社会伦理心态研究在继承传统心理疏导研究长处的同时,强调研究角度的即时和重大,因道德血液具有新鲜的特质愈发彰显该研究的应用价值。
-
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高全喜现代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明社会秩序,源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之广义道德哲学。全书分为十讲。第一讲、第二讲属于导论性质,论述现代西方文明兴起的脉络和苏格兰启蒙的总体特征;第三讲至第八讲是主体部分,分别论述哈奇森的道德哲学、休谟的道德哲学与文明社会论、斯密的道德情感论与国民财富论、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第九讲、第十讲是全书结论部分,总结性地论述苏格兰道德哲学中的“激情、利益与正义”“法律、商业与政府”等问题。
-
内在主义技术伦理学研究张卫 著“内在主义”是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在主义”进路技术伦理学的基本架构。第二部分是人工物的能动性研究。第三部分是人工物的道德地位研究。第四部分是道德物化研究。第五部分是道德增强研究。本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是试图把技术伦理学建设成为“研究纲领”意义上技术伦理学的一个初步尝试。本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有助于我国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
-
康德的伦理思想艾伦·伍德《康德的伦理思想》出版于1999年,是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代表作品之一。本书第一部分聚焦于定言命令的解释和相关讨论,第二部分则深入康德的一系列历史和人类学著作中,展示了康德伦理学的广度和深度。近10万字的注释列举丰富的文献资料,因此亦可以将本书视为20世纪英美康德伦理学研究的一部总结性作品。本书强调,康德的伦理观点奠基于每个人的理性本性之尊严这一理念之上。在经历自然竞争和社会敌对之后,人类发展出了可以同冲动做斗争的理性能力,最终走向所有人的目的相互一致与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本书首次集中讨论了作为目的自身的理性本性的价值在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作用,表明了康德有关人性和历史的体系性理论的重要性及在康德道德原则的结构、表达和运用中的内涵,为当下汉语学界的康德伦理学研究呈现了全新视野。
-
新西兰研究李辉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