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伦理学基础黄正华在特定的情境中,人可选择做不同的行为。一个人实际所选择的行为至少在他自身看来是合理的,而他要做出合理行为,显然先要知道何种行为是合理的。人们可基于不同的理由来判定一行为是否合理。一行为基于某种理由是合理的,却可能因其他理由而不合理。如果行为基于不同理由而具有不同的合理性,那就可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合理性。人们实际区分出了诸如法律合理性、宗教合理性、政治合理性、经济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等不同类型的合理性。法理学或法哲学主要关注法律合理性,政治哲学主要关注政治合理性,关注道德合理性的学问则是伦理学。在伦理学中,首先要提到的两个术语很可能是“道德”与“伦理”。“道德”与“伦理”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方文化中,它们在词源上基本同义。这两个术语流传至今尽管已有两千多年,其含义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词源上看,中文中“道德”与“伦理”所表达的事物并不相同,不过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文献一般也不太认真地区分它们。正是如此,尽管可对“道德”与“伦理”做出一些区分,而实际也有人有区别地使用它们,但此处并不准备这样做。不过为了表述的方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必要对它们略做一些技术上的区分。这里特别地把对道德合理性、道德行为等道德现象的研究称为伦理学,而不称为道德学。伦理学尽管研究道德现象,却不只如此,它还可能研究法律现象、政治现象等。就此而言,伦理判断不完全等同于道德判断,伦理现象也不完全等同于道德现象。对伦理学的研究与对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同。一个物理学家或化学家通常会与其他物理学家或化学家一起,甚至会与普通大众一起,共同接受诸多共识或前提。如他们接受某些共有的语言表达系统,把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当作事实,甚至坚信一些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得以成立的信念,等等。正是如此,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可直接从这些被广泛接受的前提开始进行研究,而不必从更为基础处开始。伦理学往往缺乏这样的前提。不仅伦理学家内部难以拥有被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或理论,而且不同伦理学家从相同的道德现象中也可能获得不同的事实。在伦理学中,甚至不存在一个为众多伦理学家共同接受的语言表达系统。诸如此类的情形迫使伦理学家要从一些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甚至充满争议的前提开始。如此一来,一些人甚至怀疑能否从伦理学家那里获得有关对道德现象的可信了解。这种怀疑当然是难以获得同情的。一个人如果断言不能从伦理学家那里获得对道德现象的可信了解,那他很可能也难以从其他地方达到目的。不过,人们的确有理由提出,如果希望对伦理问题给出较为可信的解答,或希望对道德现象给出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认识,与自然科学家相比,伦理学家更需要从基础处开始,更有必要对其研究赖以依靠的那些前提进行反思。
-
谈修养朱光潜《谈修养/朱光潜作品精选集》是朱光潜先生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针对青年朋友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所述内容都是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话题,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恋爱结婚、消遣、价值意识等。鼓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艰苦做事,朴实做人,既不逃避责任也不推诿过失,立足于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对当代读者有着极大的教益。
-
谈修养朱光潜《谈修养(原著版)》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谈修养(原著版)》针对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全书由二十多篇文章组成,话题都是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等等。这本半个多世纪前的著作,对当今的读者仍然有着极大的教益。每个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惑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谈修养(原著版)》,相信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当代社会生命道德教育研究彭舸珺《当代社会生命道德教育研究》界定了生命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在对生命道德教育相关生命思想进行追寻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生命道德的表现,提出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及教育方法与载体,明确了生命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
中国古代恩仇观研究付开镜《中国古代恩仇观研究》对中国古代的恩仇观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绪言部分对恩仇观的起源进行的探讨;以下章节对中国古代恩仇观的定型、中国古代的恩仇国仇、官恩官仇、亲恩亲仇、非亲恩与非亲仇、少数民族的恩仇观、佛教对恩仇观的影响、恩仇观与精神动力的关系、政府对恩仇观的政策、恩仇观的传播与教育、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国恩与国仇的反思;结语部分对中国古代恩仇观的当代借鉴意义进行的论述。通过以上论述,从多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恩仇观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认识。
-
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孙海霞《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在对中西交汇尤其是在对近代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反思的比较视野中,努力呈现唐君毅的道德人格思想,考察他在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发展和现代性新生转进中的努力。心灵感通的历程是仁心本体呈露的过程,也是唐君毅道德理论构建内在逻辑推演的理路呈现。唐君毅以道德人格塑造和道德人格世界构建为中心的伦理思想,对今日推进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性新生转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
浙江伦理学论坛暂缺作者《浙江伦理学论坛5》是浙江省伦理学会推出的系列作品的第五辑,汇集了2017年浙江省部分代表性伦理学研究成果。《浙江伦理学论坛(5)》选文精到,宏观上针对当代道德生活的碎片化困局,具体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伦理学发展的后发态势,旨在帮助学人在动态呈现中把握既有研究的不足,在批判与反思中把握全新的研究方向与方式及其逻辑,并揭示和阐发浙江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伦理学真相,为其有效解决提供理论参考,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浙江伦理学论坛(5)》的集结出版,不仅展示了浙江伦理学人在中外伦理理论研究上的新成果,还持经世致用之态度,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探求这些问题的伦理意蕴与可能的解决进路;相关研究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伦理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导方面有所建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伦理学“既包括关于道德的理论,也包括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界定。
-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Bernard Williams《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 本书的出版为当代英美伦理学乃至当代哲学的发展一件大事。英国学界在2015年6月特意为本书出版三十周年开了学术研讨会。本书的意义,在于对于哲学理论本身的自我陶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省,可以说是一本写给伦理学家的伦理学书籍,一本写给哲学家的哲学书籍。本书自其出版之初,就以其观点之深刻犀利,成为了当代学术名著,成为了世界各地伦理学专业的必读书。本书在国内学界也广为哲学研究者所讨论和阅读,成为不少课程和论文的关注对象。
-
哲学与政治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德性知识论方红庆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前沿新流派之一,其主旨是以理智德性为核心,通过主体自身的属性来解释知识,改变了以信念为核心的传统知识论。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代知识论问题,诸如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一致主义等问题,而且有利于让知识论回归探究人们的理智生活的古典传统。《德性知识论》致力于对德性知识论进行全景式考察,包括如下五部分内容:当代知识论的德性转向、德性可靠论、德性责任论、德性知识论的争论与融合和德性知识论与当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