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金缮生活法坎迪斯·熊井 著金缮艺术是一种日本传统陶器修缮技艺——用大漆粘接断裂的瓷片,用金对修痕加以美饰,使其比原貌更加亭亭耀目。 本书将金缮视为一种心灵与生活的艺术:那些过往的伤痕经过自我治愈,会使你更强大。当你觉得自己的心灵支离破碎,你还是可以拾起那些散落在地的碎片,将它们再次拼合,然后闪耀地生活。
-
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赵伟 著齐泽克是当今世界具影响力的后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广泛汲取马克思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营养,对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特别是其欲望理论进行了极富深刻性和创造性的阐释。本书采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意识形态和激进政治行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维度勾勒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逻辑架构和转向历程。检视和剖析齐泽克阐释的理论转向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
荷马之志贺方婴 著对一个真正的王者来说,“美好的东西”除了是“美的”政治体,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然而,对一个政治体来说,何谓“美好”或“佳”(κ?λλιστον)呢?《荷马之志》一书的作者将这个问题称为“奥德修斯问题”。 《荷马之志》围绕“奥德修斯问题”展开,以古希腊肃剧形式结构全书,首先是序幕,接着主体部分是一场和第二场,最后是突转,颇具戏剧性。作者在序幕、一场和第二场,贴近史诗叙事的脉络带领我们深入细读《奥德赛》,对比了失序的城邦(伊塔卡)、虔敬的城邦(皮洛斯)、欲望的城邦(斯巴达)和技术的城邦(费埃克斯),而最后一部分突转,可以视为作者全部研究的升华——将“奥德修斯问题”置于现代欧洲政治思想史中考察,这也是全书画龙点睛之笔。 《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从古典、近代和当代三个维度,分别探讨了“奥德修斯问题”在柏拉图的对话作品、维柯的《新科学》、近代乌托邦思想以及施米特的《大地的法》中的呈现,最终确立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政治哲学品质,及其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典范位置。
-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法] 阿尔贝·加缪 著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 38岁时,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47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法国,他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
简朴的哲学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 著,叶品岑 译断舍离、极简主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背后的哲学解读。 哲理性与故事性完美结合,本书的每个部分都会让你开始检视自己的生活。 从苏格拉底到梭罗,大部分的哲学家、道德家和宗教领袖都把节俭看作美德,并认为简单的生活可以带给人智慧、正直与快乐。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说?他们的论点是正确的吗?节俭有没有可能是个过时的价值观?挥霍和奢侈应该被视为道德缺陷吗? 在《简朴的哲学:为什么少就是多?》一书中,哲学教授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提出“简约生活”的定义,讨论为什么这样做会让人更好、更快乐。他也试图说明,为什么简约生活有这么多好处,人们却还是不愿意接受?除了探讨节俭和简朴的好处之外,作者也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想过奢华生活的动机。毕竟现代经济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获取与消费之上。
-
伯林文集[英] 以赛亚·伯林 著,胡自信,魏钊凌 译书斋里生长起来的观念,为何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观念的力量》收录伯林此前不曾集结成书的22篇文章,从伯林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无不以优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观念也可以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
-
德勒兹与精神分析[法] 莫妮克·达维-梅纳尔 著,刘铭 编,李锋,赵靓 译德勒兹作为法国当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各领域有广泛的受众,拉康派精神分析也在国内有着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之间的论战历程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德勒兹与精神分析/西方思想文化译丛》的作者莫妮克·达维一梅纳尔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家,她从德勒兹哲学和精神分析中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人手进行讨论,追溯了德勒兹哲学和精神分析的持久论战,并从各自内在的思路分析了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实践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待理论的不同立场,同时就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德勒兹与精神分析/西方思想文化译丛》的比较研究既有助于理解德勒兹哲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也有助于对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反思。
-
哲学导论[美] 罗伯特·C.所罗门,凯瑟琳·M.希金斯,克兰西·马丁 著,陈高华 译《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第11版)》是一本扣人心弦、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的导论,它专注于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回答它们的多种方式。作者们将哲学史中重要文献的关键章节与时下哲学中的选段相结合,在澄清文本的同时,还提供了带有自己详尽评述和解释的语境。选文横跨2500年,从为人所知的zui古老的断章残篇,到zui前沿的当代文段一应俱全。章节以话题为线索编排,呈现出多重视角——包括分析的、欧陆的、女性主义的和非西方的观点——并穿插着重要哲学家过往的作品。
-
我和你马丁·布伯 著,杨俊杰 译《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
亚洲价值 东方智慧滕文生,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毗邻和互相影响形成了具有共性的东方智慧和亚洲价值。为推动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共同弘扬亚洲价值和东方智慧,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7月9日,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的著名学者,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越南、新加坡国家的驻华使节等二百余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 本次会议围绕“开展并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上形成的东亚文明、东南亚文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各自对整个亚洲文明、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历史上中华文明同亚洲各地区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共同进步的情况”;“亚洲特色的智慧和价值”;“在当今新的形势下开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学术研讨。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0多篇,先从中遴选出81篇集结出版,以期为文明交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