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叶秀山全集叶秀山 著《叶秀山全集》(12卷本)是我国已故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叶秀山先生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著、论文、散文、随笔、访谈、讲演等的结集。叶秀山先生一生在哲学研究领域都自觉地实践“以中国学者的问题意识研究西方哲学,以西方哲学的理论视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这一原则,并始终坚守在第一哲学层面上展开对西方与中国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和会通,坚守在纯粹哲学层面上讨论、思考一系列基础的根本性问题。 作为对哲学有贯通性成果的大家,叶秀山先生不仅对“哲学何为”有深刻回应、对哲学精神有精辟总结,而且对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有深入把握,从而使其哲学思想有了观照现实、烛照人生的力量,使哲学与中国社会现实、与每个普通人有了隐性却强韧的联系,富有社会启蒙和大众教化意义。
-
财产权及其批判康翟 著本书试图将财产权问题置于英法德三大思想传统的基本框架内,一方面考察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对私有财产神圣性所做的辩护,另一方面也将目光聚焦于法、德传统从各自立场出发对财产权所做的批判。洛克、休谟等人代表的是捍卫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路向,与之相对,卢梭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首先开启了财产权批判路向,经过黑格尔、蒲鲁东等人的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将财产权批判理论推线高峰。在马克思那里,财产权问题既不是法哲学也不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是作为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问题进入了历史生产的论域。财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有着自身的历时演变,正如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于生产力一样,财产关系从部落所有制到奴隶制、农奴制再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时演变,从根本上说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 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从叔本华讲起,到德里达结束,介绍了29位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哲学观点,理清各位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影响。此书如一本地图,引导着读者了解相关哲学家的哲学思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将流派众多的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晰,告诉人们思想鲜活生动的发展过程。
-
我不想在大海中独自醒来詹妮弗·麦卡特尼 著,周唯 译《我不想在大海中独自醒来——水獭的哲学小书》从水獭本身的生活习性特点提炼出水獭的玩耍哲学之道。作者提供了快速简单的方法,你将学到如何最大程度地把水獭哲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图文结合,图片生动可爱,文风亲切风趣,引用了可靠的科学数据、文学著作和名人名言,兼顾了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是一本能带给人正能量,传播生活智慧的,轻松有趣的哲学小书。
-
理性与神秘[法] 阿尔贝·加缪 著,朱佳琪,叶仁杰 译,梁中和 校当代学者倾向于将加缪视为一名“现代人”。但加缪曾经说过,对他个人而言,希腊才是西方名副其实的唯*选择,只有希腊化时期的思想才拥有一套完全不受传统束缚的体系。加缪认为,同样生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当代人应该重新审视最初在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思想中表达过的问题,因为它们反映出在转折时期,人类生活应该如何在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上重新定位。本书是理解加缪思想的一把钥匙。因为在加缪一生众多充满哲理性的文学作品中,写来写去、始终围绕的就是本书的研究主题——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
-
不正义的多重面孔[美] 朱迪丝·N.施克莱 著,钱一栋 译本书是作者耶鲁大学法学院斯托尔斯法理学讲座的成果,施克莱在这本小册子中,对时常为学术界尤其是哲学研究忽略的重要概念“不正义”进行了阐释。在此书中,作者以她所处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相关问题作了思考,她区分了积极和消极的不正义,认为不正义不仅包括有意为之的残忍或不公行为,对此类行为不闻不问也是不正义的表现,并指出,相比于追究责任,更重要的也许是积极行动,努力减轻受害者的苦难。
-
你看起来好像需要打个盹[加] 詹妮弗·麦卡特尼 著,肖心怡 译我们每个人都被快节奏的生活推着往前走,什么时候起习惯了在电脑桌前一边处理工作一边吃快餐的日子?即使放假在家也无法摆脱被邮件、微信支配的恐惧?我们这个时代赞美这些“快速高效”的做法,可如果我只是一个喜欢与人促膝长谈、慢慢烹调、擅长压着截止日期完成任务的人呢?别急,本书便是你坚定的盟友了。这本可爱的小书为你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佛系生活指南,饮食、睡眠、休闲娱乐、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欢迎所有热爱熬夜晚起,不愿意跑步运动、做事慢悠悠的伙伴们,来看看树懒的慢节奏生活,你一样可以拥抱快乐、健康的人生!本书不会告诉你怎样生活才是对的,但希望你读完后能摆脱主流观念的影响,做回真正喜欢的自己。
-
敉平与破裂雷思温 著邓·司各脱是西方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他面对新的神学形势,重新提升上帝的超越性,在阿奎那向晚期经院哲学和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的两种过渡中都起到了转折性作用。 作者的核心关切是近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内在联系,通过形而上学与上帝超越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揭示了司各脱形而上学的两个重要特点:它既具有敉平的去中心化结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上帝的超越性,从而形成了“中介的消失”这一思想史局面。 敉平与破裂这两个看似相反的特征,在司各脱的思想中相互配合,使他成为中世纪哲学走向晚期的转折性人物。理解司各脱,为我们理解近代哲学,尤其是理解路德、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不同的哲学路向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
-
追寻消失的真实[法]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著,宋德超 译 编,宋德超 译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事件哲学”的代表性思想家阿兰·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主要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里哀的死亡为例对真实与外表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以数学本体论为基础给真实下定义;第三部分则试图在帕索里尼的诗歌中追寻真实。 关于“真实”,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等著作中展开过深入的探讨。本书则是他对这些探讨的一次回顾性和总结性思考。剖开由纷繁复杂的事件所构组的经验世界,不断叩问“真实”这个观念本身,巴迪欧所展开的研究与我们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
-
柏拉图知识论研究詹文杰 著《柏拉图知识论研究》主要由“柏拉图知识论研究”的导言和正文组成(约27万字)。另可以考虑把柏拉图对话的相关译文作为附录出版(含《美诺》全文,《斐多》和《理想国》的部分译文)。本研究细致入微地考察了《美诺》《斐多》《理想国》和《泰阿泰德》等这些知识论主题较为突出的著作,也对《申辩》《克里托》《拉凯斯》《高尔吉亚》和《普罗泰戈拉》等早期对话录,以及《蒂迈欧》《智者》和《斐莱布》等晚期对话录中涉及知识问题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尤其着重探讨了《美诺》中的“美诺两难”及其解决方案的深层哲学内涵,《斐多》中“纯粹知识”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回忆说”的进一步深化,《理想国》第5卷以存在论为主要视野来区分知识和信念的论证,《理想国》第6-7卷从教育的本性出发对知识问题的阐述,以及《泰阿泰德》对于知识定义的表面看起来没有结论的探究。与许多传统的关于柏拉图知识论思想的诠释不同,本研究表明柏拉图不是以单义而是以多义的方式使用“知识”一词,指出他至少用“知识”一词来表示三种不同的知识概念:命题性知识、专家知识和理解力。 本研究成果的重要特点在于它试图对柏拉图知识论思想进行通盘的、系统性的考察,这就把散落在柏拉图不同著作中看似缺乏关联的思想联系起来了,并且在这种系统考察中既呈现了柏拉图思想之发展变化的方面,也呈现了其统一性的方面。本研究试图从某种温和的发展论视野出发,既说明柏拉图的思想存在某种发展变化,也承认这种变化并没有像激进的修正论者设想的那么显著。本研究强调柏拉图一手文献的基础性地位,立足于古希腊语原文开展研究,以翻译带研究,把语文学和哲学层面的考察结合起来,深入到柏拉图著作的字里行间解读哲学家的真正意思,与此同时,本研究也重视国际一流学者的研究成果,广泛借鉴他们的合理观点并与之有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