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董学与孔学的正本清源张珂 著本书是本书是继《唯实主义》之后 “董学与孔学辨正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是董学与孔学唯实比较的著作,主题是对董学(董仲舒的哲学体系)和孔学(孔子思想)进行唯实比较,以探索这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和历史迷案,解开一些学术和历史谜团。为此,本书以两者的观念事实为基础,通过对董学和孔学的唯实比较,进行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的工作,为重新阐明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主题和逻辑主线,为构建符合观念事实和历史事实的中国哲学史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传统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史当然的核心和逻辑主线,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的孔子是中国传统哲学史最核心的人物,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奠基人。这个观点似乎是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史的常识性结论。而本书则提出质疑,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奠基人是董仲舒,董学才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真正基石,董仲舒与汉武帝根据董学创立了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羊模式”,革命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使中国文明发生了质变。也就是说,董仲舒才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奠基人,董学才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主题和主旋律。 为此,书中对董学和孔学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公正的比较。根据内在的逻辑线索和内容,分为五部。 第一部是董学的本质。集中分析了董学的体系,涉及核心概念体系、方法论、天人合一理论、阴阳哲学、人性理论、皇权主义的政治哲学、教化论以及在国家体制方面的设计和政策建议等诸方面,挖掘其价值观。 第二部是孔学的本质。集中分析了孔子的思想,涉及核心概念体系、理念、方法论,指出孔学内部诸多空白领域和内在悖论,对其价值观进行认定。 第三部是对比董学与孔学是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对董学和孔学的本质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指出两者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现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两者另一个重要的分野在于董学是皇权时期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孔学是这个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由皇权树立起来的“形象代言人”。 第四部是董学与孔学的重新定位。对董学与孔学的真正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董学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国家意识形态,孔学只是这个意识形态的一个局部,中国哲学史的主线是董学而不是孔学。董学对孔学进行了扬弃和同化,成为其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和一项具体的政策。 第五部是董仲舒的“托孔入世”的策略考辨。对董仲舒对于孔学的处理方式即“托孔入世”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史“董冠孔戴”现象的滥觞。
-
《思索》二至六[德]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著,靳希平 译海德格尔从二战期间之前的1931年开始,直至1975年,在从事哲学教学和哲学写作之余,还写下了34本哲学笔记(第一本丢失),记下他的许多真实思考,因为写在黑皮笔记本中,所以被称之为《黑色笔记本》。本书为《思索二至六》。它们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海德格尔中晚期表达其思想的一种新形式(与计划好的思想体系之表达不同的,直白称谓之尝试), 还清晰的表达了他对犹太文化传统的批判态度。
-
基础概念[德]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著,张柯 译本书的核心主题乃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问题:存在与人的关联问题。此外,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表述“存在之天命置送”(存在在自行置送中自行回隐)在本书中已经作为严格的思想措辞而正式兴起,本书因而也是研究海德格尔“存在之天命置送”思想的一个重要文本。
-
机械的心灵[英] 蒂姆·克兰 著,杨洋,卢思熙,杨应鑫,徐立江,肖龙飞 ... 译心灵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领域里关注度*高的问题之一。蒂姆??克雷恩教授在本书中,从表征之谜、理解思想者和他们的思想、计算机与思维、思维的机制、解释心理表征和意识与机器心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究。该书将心灵的本质这个问题恰当地置于当代关于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著作的背景当中,对心灵本质的研究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是当代唯物主义心灵哲学的又一力作。该书将会使心灵哲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还可以作为关于心灵哲学的高级课程的优秀教材。
-
曲直高鹏 著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之父”。《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在精神上摆脱一切成见,摆脱感官的干扰,通过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本书是作者对笛卡尔《沉思集》的点评与启示。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笛卡尔提出的六个沉思以及他对当时哲学家、神学家们对其六组沉思提出的反驳与答辩。采用的是原文呈现与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疑问加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附录附有英文版本和法文原版。
-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德] 第尔斯(Hermann Diels) 著1903年,德国学者Hermann Diels(1848—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Fragmente der Vorsokratiker)一书,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原始材料,该书后来经过作者本人和弟子Walther Kranz(1884—1960)的五次修订后达1592页,已成为该领域最权威的资料。 1948年,英国学者Kathleen Freeman教授,将1934年第五版中的古希腊残篇部分全部翻译为英文,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全称为Ancilla to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Fragments in Diels, Fragmente der Vorsokratiker。本次影印即依此版本,并将书名简称为The Fragments of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让-雅克.卢梭 著,刘琬莹 译卢梭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发出了追求自由的震聋发聩的呼唤之声。当人类狂热地追求文明社会声色犬马的生活时,是否只是为自己戴上了更沉重的镣铐?请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纯粹理性批判[德] 康德(Immanuel Kant) 著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二版于1787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7a卷《纯粹理性批判》,由施密特(Raymund Schmidt)编辑,是将1781年版(边码为A)和1787年版(边码为B)合刊。其1930年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此后几十年迈纳版《纯粹理性批判》都是对1930年版的重印,直至1998年Timmermann编辑了新版本,作为“哲学丛书”505卷。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30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766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6年重印本。
-
丹尼特塔德乌什·维斯劳·扎维德斯基 著内容简介:我们人类是有意识、有思维、自由和负责任的行动者。但是,科学表明,我们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由简单的生物化学成分构成,组成了复杂的自我维持结构。如何协调这两个看似不相容的人类形象?塔德乌什·扎维德斯基对丹尼特的工作进行了概况,阐述了他如何将人性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思维、意识和意志的自由,与对人类的科学研究相调和。在阐述过程中,该书着重强调了达尔文主义思想在丹尼特的协调方案,以及他关于我们意识的“实在性”及其属性的开创性观点中的重要作用。
-
梅洛-庞蒂文集 第1卷[法] 梅洛-庞蒂 著,杨大春,张尧均 译本书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早期著作。梅洛-庞蒂在本书中,试图对哲学史上重要的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的问题给出一种解决。他在书中主要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并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通过对人的身体的在世的讨论,解决身体、世界、他人、身心等许多哲学问题。具体来说,他在书中讨论了人的反射行为及其它一些高级行为,讨论了物理秩序、生命秩序和人类秩序等问题,从而对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问题提出了一种他所特有的现象学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