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尼采 著《偶像的黄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为《权力意志》一书准备的部分笔记资料。本书由十组凝练而犀利的札记、格言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学等问题。尼采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批判精神的权WEI、思维的痼疾以及在他看来违反人性的一切命题。他用尖锐犀利的言辞嬉笑着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拉下神坛,重估一切价值。
-
简朴的哲学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 著,叶品岑 译断舍离、极简主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背后的哲学解读。 哲理性与故事性完美结合,本书的每个部分都会让你开始检视自己的生活。 从苏格拉底到梭罗,大部分的哲学家、道德家和宗教领袖都把节俭看作美德,并认为简单的生活可以带给人智慧、正直与快乐。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说?他们的论点是正确的吗?节俭有没有可能是个过时的价值观?挥霍和奢侈应该被视为道德缺陷吗? 在《简朴的哲学:为什么少就是多?》一书中,哲学教授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提出“简约生活”的定义,讨论为什么这样做会让人更好、更快乐。他也试图说明,为什么简约生活有这么多好处,人们却还是不愿意接受?除了探讨节俭和简朴的好处之外,作者也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想过奢华生活的动机。毕竟现代经济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获取与消费之上。
-
伯林文集[英] 以赛亚·伯林 著,胡自信,魏钊凌 译书斋里生长起来的观念,为何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观念的力量》收录伯林此前不曾集结成书的22篇文章,从伯林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无不以优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观念也可以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
-
德勒兹与精神分析[法] 莫妮克·达维-梅纳尔 著,刘铭 编,李锋,赵靓 译德勒兹作为法国当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各领域有广泛的受众,拉康派精神分析也在国内有着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之间的论战历程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德勒兹与精神分析/西方思想文化译丛》的作者莫妮克·达维一梅纳尔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家,她从德勒兹哲学和精神分析中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人手进行讨论,追溯了德勒兹哲学和精神分析的持久论战,并从各自内在的思路分析了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实践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待理论的不同立场,同时就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德勒兹与精神分析/西方思想文化译丛》的比较研究既有助于理解德勒兹哲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也有助于对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反思。
-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美] 杰克·康菲尔德 著人一生的成长,犹如蝉蜕,只有勇于舍去身上那看似无比重要的壳,才能脱胎換骨,长出一双能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而人的痛苦,在于不愿失去。対于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过去,折磨现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复失更苦,想要紧紧抓住,却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杰克·康菲尓徳告诉我们: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会做减法的述程——減去无用的欲望、累赘的习性、杂乱的心念。简单的心性,オ能过好复杂的人生。
-
尼采尼采 著《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仅有的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
古典学研究刘小枫,林志猛 著《尼采论现代学者》有四篇专题文章:娄林透过尼采的学者和哲人之分,以及尼采对学者的批判和自我批判,叩问了何谓真正的学术研究;刘振分析了青年尼采的现代国家视角,以及这一时期尼采身上强烈的希腊传统烙印;黄子轩解读了尼采重估事业的奠基之作;叶然剖析了尼采身上哲学式爱情与本能式爱情的绞缠。此外,高洋揭示了《赫尔墨斯文集》知识层次不断上升的结构性特征;王江涛对普罗塔戈拉的“启蒙神话”作了绎读,证明仅凭智慧称不上善谋;姚云帆细捋了昆体良的“好人”概念如何超过了西塞罗对演说家德性的规定。中学方面,曾海军阐发了老庄为何以及如何以质朴之道治民,从而使民心不乱;吴小锋考察了“中国”一词词源,强调“允执厥中”;唐文明则对新文化运动及启蒙主义信念做了反思,探讨了儒教文明的未来。另有包帅译伯恩斯书评一篇,评述了施特劳斯对《善恶的彼岸》的解读。
-
走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上王均江 著海德格尔在中国影响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他的误读也所在多见。本书主要是对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研究与具体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以及借助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更好地理解中西哲学与文学。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出站报告,即对海德格尔《林中路》中的名篇《艺术作品的本源》的阐释。本书经过详尽研讨后指出,海德格尔前期作品中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哲学表达方式“形式显示”构成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方法,而运用这种基本方法,可对理解西方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文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启迪作用。本书在以上各个领域都分别做了一些尝试。
-
托马斯·霍布斯【英】罗宾·邦斯 著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的名字及其著名的作品《利维坦》(Leviathan)的标题已经成为人类自然状态是“卑污、残忍和短寿”观念的代名词,只有一位慷慨的高君主的介入,通过强加秩序才可能使男男女女们摆脱这种艰难的命运,否则仍将混乱不堪。几个世纪以来,霍布斯提出的问题作为政治组织和社会合作的持久困境而引发共鸣。事实上,如今我们在博弈论和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中仍可以看到它。
-
亚当·斯密【英】詹姆斯·澳特森 著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是政治经济学的先驱。事实上,他的经济学思想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他的代表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领域第1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著作。 对于斯密来说,自由竞争的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佳方式,它也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 由他建立起来的用来阐释自由市场的框架在今天仍然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