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伦理与无限[法]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著本书收录了列维纳斯思想成熟时期的十次访谈,它们于1981年由法国文化广播电台播出。在这里,列维纳斯亲口讲述其现象学致思之路,由《从存在到存在者》和《时间与他者》,到《总体与无限》,再到《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并梳理了其伦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il y a”、实显、秘密、自由、脸、责任、替代、见证、荣耀……这些访谈也被认为是对列维纳斯思想的忠实导读。
-
涉越大川肯尼斯·华培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瑜伽及瑜伽哲学研究成果。书中作者将传统瑜伽细分为十八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特点、要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进项了阐述,以期瑜伽修习者能够在这种认知层面上行事,达到瑜伽的完美境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让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以更易为读者接受和理解,为读者提供解读文本的崭新视角,而且就如何理解瑜伽传统,呈现新的思路。
-
怀特海谈话录(美)卢西恩·普赖斯(Lucien Price)著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怀特海家的晚间聚会是个传奇。来的人中不仅有年轻的哈佛大学学生,还有一系列文化名人。卢西恩·普赖斯从1932年起,开始几乎一字不差地把聚会的谈话记录下来,一直持续到1947年。经怀特海阅读并授权,普赖斯将各次谈话结集成书,即为《怀特海谈话录》。谈话涉及哲学、宗教、科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道德等议题,时空往返于怀特海的故土和异国,如肯特郡、伦敦、剑桥、哈佛等。这些对话录,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仿佛一位世纪哲人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三千年来激发人类智慧的*伟大的思想。本书不仅生动呈现了怀特海在四十三次谈话的现场画面,还融合了《柏拉图对话集》、包斯威尔《约翰逊传》,甚至霍姆斯的名作《早餐桌上的独裁者》的风味,被誉为“可与《歌德谈话录》媲美”。
-
自识与反思倪梁康 著《自识与反思》是著名学者倪梁康教授的一部重要著作。自识与反思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最典型地反映出近代以来西方思维的特殊性质和本己要素:它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标志性问题,是使西方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包括古希腊文明的划界性问题。《自识与反思》以此为线索,综观地讨论了近代哲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做的思考,其所尝试的是一项概念史或问题史的研究。它带有一个方法与内容上的双重现象学思路轨迹:在研究方法的意义上,它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便提出的所谓“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之要求的顺应:所进行的是对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史的追踪研究。
-
苏格拉底式的君主色诺芬[加] 布泽蒂(Eric Buzzetti) 著苏格拉底的众弟子中,仅有两位记载了其老师苏格拉底的言行,一位是柏拉图,另一位就是色诺芬。《居鲁士上行记》是色诺芬的的传世名篇之一,貌似史书而实为一部苏格拉底式哲学的导言。书中没有直接记载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的影响无处不在。 《苏格拉底式的君主色诺芬》一书是对这部名篇的深入解读。作者布泽蒂集中比较了书中包括居鲁士在内的三位王者式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色诺芬本人。分析表明,身为万人军的统帅,色诺芬从苏格拉底所受的教育,帮助他在统治中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道德和利益——就此而言,可以说,色诺芬的老师苏格拉底才是万人军背后真正的统率。然而,色诺芬在政治巅峰处的体验,也使他碰触到政治生活固有的限度,那就是统治无法完全做到兼顾道德和利益——哲学的“上行”由此开始。
-
形而上学之思王维 著《形而上学之思》主要涉及形而上学问题,核心论题是与本质、实体、实在等概念相关的本体论问题,由此而引出关于共相与殊相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等问题的讨论。这部专著试图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与回答,这就是“存在”问题。“和合”这个来自佛教的概念是全书的一个支点,作者借此表达这样一种存在论观点: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关联”中的事物,也就是说都是条件聚合而成的事物。
-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德] H.李凯尔特 著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义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
-
尼采(法)吉尔·德勒兹 著;尼采曾说:哲学家经常“向未来伸出创造性的手”——未来之哲学家即为立法者。尼采也曾提出“上帝之死”“主人—奴隶道德说”“永恒回归”“超人”及“权力意志”等创见概念,并对诸多知识领域发出批判,他的思想深具影响力,却也让当代哲学界争论不休。尼采为何成为对后世深具影响力的哲学家?而究竟要用什么角度解读尼采思想,又如何才不会误读尼采的作品? 已故法国重量级思想大师德勒兹在《尼釆》这本小书中,除了针对尼采哲学有深刻的分析外,为使尼采的思想脉络更清晰,亦详尽介绍尼采生平、爬梳整理了尼采作品主要角色说明,并收录由德勒兹所挑选出的尼采文摘。透过德勒兹的诠释,对尼采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面貌,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
审美治理与当代社会向丽 编本书是在当代多重文化叠合的语境中,研究审美和艺术如何作为一种微妙的治理术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有益尝试。该论文集汇聚了当代国内外关于审美治理的蕞新研究成果,运用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视角对审美治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审美治理的“物质基础”与实践机制及其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释,同时对于审美自律与他律的辩证法、审美共同体、审美习性、审美制度、审美资本、感觉结构、审美现代性等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作出了富于前瞻性的系列性探讨,是美学“当代转向”的重要集结。
-
生活世界之网[德] 本哈德·瓦尔登费尔斯 著,谢利民 译《生活世界之网》一书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现象学家之一瓦登菲尔斯的文集。全书共收录十二篇文章,其中前三篇文章是对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批判性解释,由此作者捍卫了生活世界的构想。通过对理性概念的分析,作者也与维特根斯坦的规则构想、哈贝马斯的理性化命题以及福柯的商谈分析进行了辩论。其他的文章则处理了“生活世界的局部论域”,比如日常化、风景、家乡等,作者由此构想了一门关于生活空间的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