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哲学与社会陈先达全书共分6卷,卷一,世界之思,23篇。卷二,历史之思,40篇。卷三,社会之思,23篇。卷四,文化之思,27篇。卷五,智慧之思,43篇。卷六,36篇。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辨析,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等等之外,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对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作出回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反思,对中国道路的反思等等。从结构安排上来说,书稿是由一系列随笔式思考笔记根据相同的主题连缀而成。这些思考笔记有长有短,但基本上都是完整、扎实小文章。有的长篇相当于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有自己一套自洽的理解,有自己独立的见地。
-
世界哲学日历·2024徐春 李星良 孙要良 主编本日历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的经典论述以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并配以哲学家国籍所属国的自然风景、城市建筑、生产生活等精美图片,如希腊雅典的卫城、德国柏林的国家博物馆、英国的剑桥大学、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等,均为专业摄影师作品。按照月份分为自我与世界、思维与认知、意义与价值、工作与事业、成长与发展、学习与教育、世事与人情、心理与情绪、情感与苦乐、伦理与道德、社会与文化、领导与管理12个主题。每幅摄影作品都标注了详细的图说和作者,方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品鉴,集哲学思想和摄影艺术于一体,融思想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书,期待能够推进哲学的通俗化、应用化、时代化,激发全民族爱哲学、学哲学、用哲学的兴趣。
-
诠释学里特尔 等里特尔、格林德尔、加布里尔等著名哲学家主编的十三卷本《哲学史辞典》(Historisches Wörterbuch der Philosophie),从1971年出版第一卷,至2007年出版最后一卷,耗时36年。有一批造诣精深的哲学家——如伽达默尔等人——参与撰写辞条的辞典,其权威性自然毋庸置疑。这部辞典与其他诸如哲学类的概念、术语、观念等专门辞典不同,它不仅是对概念的定义、描述或分析,而且从批判的、历史的视角提供了全景式的论述,详尽地列出了概念的源流演变和文献出处。本书是《哲学史辞典》中有关“诠释学”的核心辞条选编汉译本,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德荣教授主编的“诠释学与诠释之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
-
自我Didier Anzieu1974年,迪迪埃·安齐厄在《新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自我-皮肤》(Le Moi-peau)一文,在整个学术界和临床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84年,与文章同名的著作出版,同年再版,进行了新的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与自我-皮肤相关的功能理论。作者认为,皮肤是身体的外壳,就像自我是精神机制的外壳一样。自我-皮肤作为一个操作性概念,暗示了自我的功能和我们身体外壳的诸功能(局限、容纳、组织)之间具有同源性。搞清楚对自我-皮肤的过度投注或者自我-皮肤的这样或那样的功能缺陷,有助于我们理解倒错受虐狂,理解神经症的癔症核心,也有助于理解自恋型人格与边缘人格之间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提供富有成效的类比,帮助他们在理论反思与临床技术方面明确方向。
-
谁是罗兰·巴特汪民安 著罗兰·巴特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和文学批评家,甚至可以说他是20世纪文化和文学批评的传奇。他的写作生涯贯穿了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新的理论流派。他因独具一格、优雅睿智的批评写作风格而享有作家和文人的声誉,并以边缘和前卫的批评姿态获得了经典的地位。汪民安教授在本书中生动地展现了罗兰·巴特的思想轨迹。罗兰·巴特是现代思想的交会点,作者将其思想放置在20世纪后半叶充满争论的法国思想图谱中,将他和德里达、福柯、德勒兹等人的思想进行对照,这既是对罗兰·巴特思想的总体呈现,也是在一个更宽泛的角度对当代法国理论的勾勒。此外,作者特别强调了罗兰·巴特对人文科学的巨大贡献和留给后世的丰富遗产。就如同罗兰·巴特宣称的“文本的快感”一样,这部力图解读巴特那些不朽之书的作品,读起来也令人充满快乐。
-
卢梭[法]保罗·奥迪(Paul Audi)为了构建自己的伦理学,让-雅克·卢梭并没有发出斯宾诺莎“身体能做什么”的诘问,而是思忖:“心灵想要什么?”这一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卢梭笔下“真正的哲学”的核心——一种主张为了尽享“存在的乐趣”,应随心而为的伦理观。因此本书旨在展示卢梭一生中以“心灵的哲学”之名所进行的那些热烈且动人的思考。终其一生,卢梭反复拷问自我,反思心灵的所能与所在,探寻其可能的堕落以及最后的结局。本书将着重阐明造成卢梭一生悲剧性孤独感的这一探索是如何引导他发现:爱自身是心灵的第一原则,美德是心灵的力量,自然的情感是对实存情感的强化,尽管社会堪称种种可怖之事的源头与温床,但生命仍是一个“一切都好的系统”——当然也可能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卢梭最为人所诟病。
-
伽达默尔著作集伽达默尔本书是伽达默尔著作集的第3卷,是作为“新近哲学”子标题出现的,共收录论文28篇,主要针对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研究论文。它的出版对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在我国学术界的传播和推广,对于我们理解和前瞻当代德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主要精神与发展趋势,对于推进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都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
伽达默尔著作集伽达默尔本书是伽达默尔著作集的第4卷,是作为“新近哲学II”子标题出现的,紧接第3卷“新近哲学I”,是第3卷的续篇。本书共收录论文37篇,主要是作者在诠释学研究过程中所撰写的多篇小论文,这些小论文几乎见证了作者自己在探究问题证据的整个过程。因此,这些小论文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反映了作者关于哲学诠释学的思想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诠释学思想的应用范围。
-
十字路口的科学(苏联)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亚伯拉罕·费多尔维奇·约费、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赫森等著 著, 唐文佩 译《十字路口的科学》是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上苏联代表团提交的论文集,它被视为科学史学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经典之作。1931年,西方世界正陷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派出由8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提交11篇文章,向西方科学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和经济因素视为科学技术发展要素的一贯处理方式,对西方的科学家来说是一种全新评估科学史的方式。本文集的问世,标志着“对科学史进行新评估的起点”,每当人们要探讨现代科学的社会角色时,就不得不提它。《十字路口的科学》译自英国Frank Cass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的英文版,此版由李约瑟作序,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部的沃尔斯基(P. G. Werskey)写了长篇的导读。译者唐文佩教授,同时参阅了俄文版本,两版对译,译文质量上乘。
-
悲剧时代的艺术与哲学尼采1870—1873年,尼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文学教授,他写作并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一书,同时,尼采围绕着“悲剧时代的艺术与哲学”这一主题,还做了系列演讲和许多笔记。本书收录了这一时期的十篇文章,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尼采正在进行一种紧张和充满激情的探索,以此迫使自己快速地走向风格成熟。前四篇文章探讨的主题仍在《悲剧的诞生》范围内,反映了《悲剧的诞生》艰难的形成史,并包含了该书相关章节的异文;后六篇中有两篇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第五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和第八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