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爱生活,不爱也行[法] 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 著受够了那些让你爱生活、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和失败的箴言?这本哲学提案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感觉“错失良机”:“太迟了”的问题其实在于,它让我们误以为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只是我们生生错过了。但也许实际上根本就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机会呢? 强颜“微笑”:“微笑哲学”号称,在我们沮丧难过的时候,微笑可以让我们好起来。但这种试图通过模仿来进行自我暗示的理念并不能成为我们和外部世界的接口,反而会成为一堵墙,非但不会让人感受到快乐,反而会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不适。 走出舒适圈:这个概念其实揭示了“好”与“更好”之间的激烈角逐。待在舒适圈里也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去维护,要有充足的时间、资源和条件才能享受它,尤其还要抵御来自“更好”的诱惑。 堵住的水槽: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末之事都包含着诸如此类的矛盾趣味,比如,堵塞物终于缴械投降那一瞬间的快乐,即释放后的空虚带来的畅快。因为“满”往往源自“空”。 为我的慢跑裤辩护:它们的特色之处就在于它们毫无特色可言。服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向世界呈现自己的方式,套上慢跑裤,就是不去选定自己的样子以及自己可能成为的样子。这不是什么懒惰,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定性。 每一天,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哲学的灵光一现。这些日常琐碎虽没有什么宏大主题,但却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深度。如果你受够了各种箴言,不妨细品周遭之物,回归哲学本质,点亮日常时刻。
-
奥古斯丁书信集石敏敏 著《奥古斯丁书信集》收入奥古斯丁致友人的书信三百多封,内容涉及神学、哲学、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奥古斯丁思想和中世纪哲学的重要文献。
-
《异形》与哲学杰弗里·尤因,凯文·S.德克尔 著,穆童,张磊 译仿生人是人造人格,还是高级烤面包机? 艾伦??雷普利是女性主义者吗? 异形与人类之间,哪个物种更优越?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维兰德-汤谷公司提出的特殊商业伦理? 当《异形》电影中的同名怪物血肉模糊地撕开约翰??赫特(John Hurt)扮演的凯恩(Kane)的胸膛时,它不仅完成了自己在银幕上的首次亮相,也从此闯入了我们的公共意识。自1979年首部作品问世以来,《异形》系列已经相继诞生了三部正传续作,两部前传作品,无数的书籍、漫画,还衍生出多部电子游戏。四十余年过去了,《异形》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显现出一种超乎自然的韧性,让我们无法打开气闸,将它弹射出内心的太空舱。 面对这些至今仍令我们惊吓和沉迷的作品,《〈异形〉与哲学》用十九个章节探讨了系列影片提出的深层问题。本书出自多位钻研哲学与流行文化的饱受赞誉的学者之手,涵盖的话题包括H. R. 吉格尔(H. R. Giger)的美学、H. P. 洛夫克拉夫特(H. P.Lovecraft)的文学影响、战争与生物武器的伦理学、受雇于企业的仿生人与人格的关系、女性主义、敌托邦政治学,以及未来世界的经济学。《〈异形〉与哲学》直面某些人类最深切的希望和恐惧,从当代非常成功同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恐怖/科幻系列中撷取启迪人心的哲学洞见。
-
苏格拉底赞歌[法]皮埃尔·阿多 著;曹丹红 译本书源起皮埃尔·阿多1974年在爱诺思圆桌会议所作演讲的讲稿,原题为《苏格拉底的形象》。全书分西勒诺斯、厄洛斯、狄俄尼索斯三章。通过与古希腊神话中林神、爱神和酒神的类比,作者借助柏拉图的《会饮篇》和尼采、克尔凯郭尔等苏格拉底主义者的言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勾勒出苏格拉底的形象,突显了哲学家非理性的一面以及哲学本身非理论的一面,向读者呈现了苏格拉底这个“文化符号”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西方思想构建的深刻影响。
-
雅斯贝尔斯与生存哲学[法] 米凯尔·杜夫海纳,[法] 保罗·利科 著,邓冰艳 译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在德国与欧洲享有盛誉,影响了一大批欧洲学者。本书就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保罗·利科与法国著名哲学家杜夫海纳解读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思想的杰作。在二战中,他们二人作为盟军战俘,在战俘营共同研读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入门》等著作,两人合写的读书笔记,就是本书的初稿。本书精准地介绍了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的主要内容,为广大读者了解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做出了尖锐的批判,为读者揭示了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内在矛盾与困境,并指出了完善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的路径。
-
虚无主义[荷] 诺伦·格尔茨 著当某人被贴上虚无主义者的标签时,通常并不意味着赞美。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是浑浑噩噩?还是认为生活不值得?或是相信一切都无所谓?诺伦??格尔茨指出,如果我们学会辨认虚无主义的多种类型,那么我们就能学会区分有意义与无意义。从苏格拉底、笛卡尔,到汉娜??阿伦特、让-保罗??萨特,本书选自“麻省理工学院基本知识系列”丛书,围绕公共话题,为大众读者提供专业概述。它追溯西方哲学中的虚无主义历史,对人们所熟知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提供了一种颇有新意和启发性的理解。结合当代社会的日常情景,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在与“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无动于衷”的对照下澄清何为“虚无主义”,以及什么是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直击现代人灵魂,引发共鸣与反思。
-
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任昕 著爱默生是美国文化史上*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确立美国本土文化、塑造美国精神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以文化宣言的方式提出并阐发了美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个人主义,从理论上确立了以个人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美国文化。本书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和文学成就入手,分析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追溯其理论根源及其在美国文化环境中的流变,探讨其对美国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对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进行分析。
-
什么是现象学?亚历山大·席勒尔 著《什么是现象学?》看似初学者导论之作,实则是有深度的现象学研究力作。作者亚历山大·席勒尔,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教授,对理论哲学和现象学深有研究。书中不仅有对现象学方法论的阐释,对现象学历史的回顾,追溯其与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的思想关联,亦有现象学与当代其他主要哲学流派,如“思辨实在论”的论辩,以及当下德法现象学研究的近期新热点问题,等等。本书作者哲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缜密,翻译语言流畅,对当代学人了解国际现象学研究,尤其是德国现象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富有帮助。
-
沉思录[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宋宁 译《沉思录》是古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阐释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等;他主张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而去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诸行动,以此达到内心的平静。
-
西方哲学史[英] 伯特兰·罗素 著,许雅蓉 译《西方哲学史》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从古希腊文明说起,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讲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展现了每一位大哲学家的毕生精髓,以此反映当时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