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对范式革命的反思暂无 著埃罗尔??莫里斯在本书中以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还原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烟灰缸之争”。围绕该事件,作者以丰富的例证和多维的思考角度展现了对真理与社会建构之间关系的思考,进而将该问题还原到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上。以克里普克本质主义语义学理论为依托,通过梳理库恩科学哲学理论与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亲缘关系,反思前者理论中的“范式”“不可通约性”“进步”“辉格式”等核心概念对真理观造成的消极影响,继而倡导实在论的真理观和道德观。
-
中国古代哲学与合理哲学理性建设张连良 著本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主要论及: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与传播、*思想的基本特征等。二是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思考,主要论及:人类认识活动的心理机能、价值观念的本质及合理的价值观念的有机构成、合理的哲学理性特征和建设、生存论哲学的基本问题等。三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主要论及:中国古代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观念的特征、中国哲学背景下的哲学发展以及陆九渊、王阳明哲学研究等。
-
死亡冲动之谜Monique,Lauret 著面对汹涌而至的真相,当今世界要求身为分析师的我们重新审视“死亡冲动”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灾难前夕,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就在交流中首次提及了这些问题。我们显然有必要尝试拉康在题为“精神分析伦理”的研讨班中指出的道路。拉康叹惋人类智慧发生某种程度的崩塌,与此同时他提出应该学习儒家智者,借道中国文化去诠释有关人类发展的当下问题。拉康认为,科学让我们登上“高速行进的火车”,驶向它无从知晓的未来,如果没有人去关心伦理问题,这未来就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这里需要的就是智慧,是中国的先哲孜孜探寻的人类应有的存在方式:理仁。精神分析是一种“有关欲望的科学”。它能用“快乐的知识”去寻找智慧,来改善个体和集体的意识和明辨能力。
-
善的研究[日] 西田几多郎 著,代丽 译在书开篇,作者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译丛》的目标在人生的根本问题,即人的生活、人的存在与生命等一系列语言的重大课题。但是,从西田的思想来看,这些复杂问题的根本在于对“经验”与“实在”的理解。然而,人存在的经验与真正的实在究竟是什么?西田在该书中分别厘清了纯粹经验、实在等问题进而探讨了《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译丛》的核心议题——善,着重阐释了善的本质、特征、动机与目的;最后,作者阐发了其对于宗教的解读。《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译丛》的最后,作者回归到了“爱一知一信”的集伦理学、哲学、宗教学于一身的终点。
-
发明个体[英] 拉里·西登托普 著,贺晴川 译一部思想史、心理史和精神史的杰出著作。作者引领我们走过一段两千年的旅途,始于古代城邦,终于文艺复兴。讲述了一个新的、平等的社会角色——个体是如何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家庭、部落和种姓而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同时,以西方文化基础中的一些共通概念(如“自由”“平等”)为基础,将古典时代与中世纪作为切入,追溯了西方自由主义的起源,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构建西方社会、政府的相关概念的演变。
-
瑜伽经[古印度] 钵颠阇利 著,黄宝生 译《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最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心作用”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第二章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八支行法”的前五支(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第三章论述了“八支行法”中的后三支(执持、静虑、等执)及神通力等问题。第四章据许多学者考证不是钵颠阇利所作,其主要内容是对神通力的五种来源(生得、药草、咒文、苦行、三昧)和解脱状态等的论述。 《瑜伽经》出现后,印度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瑜伽修持方法得到归纳和总结。印度后世有不少对它的注与复注,其中最重要的是毗耶娑的注释。本书即根据毗耶娑注释本译出。
-
哲学100问书杰 著《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是继《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之后的第三本书。本书以启蒙、文化工业、传媒、工具理性、解构、正义、科学为展开话题,用通俗的语言带你走进紧张刺激的后现代哲学世界。 本书系统介绍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梅洛·庞蒂、伽达默尔、福柯、德里达等后现代哲学家的核心思想,集中梳理了法兰克福学派、身体哲学、诠释学、解构主义、政治哲学以及科学哲学等哲学流派的核心逻辑。 核心模块: 社会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身体与解释:身体哲学 解构的快感:解释学丨解构主义 正义与邪恶:现当代政治哲学 科学哲学 哲学家: 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梅洛-厐蒂、伽达默尔、福柯、德里达、罗尔斯、汉娜??阿伦特、波普尔、库恩、费耶阿本德
-
涂尔干文集·道德社会学卷一爱弥儿·涂尔干 著,渠敬东 译《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1893年的博士论文,是其开山之作。一开始他就显示了他反对单一的功利主义思维的立场,他指出社会是多元的,是由种种矛盾的部分组成的,是要适应相互矛盾的种种需要的,必须有一种限定与平衡。他选取的题目是一个经济学的对象,但他却要从其中找出非经济的内核来。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劳动分工并不是纯粹经济现象。
-
涂尔干文集·道德社会学卷二爱弥儿·涂尔干 著,渠敬东 编本卷是涂尔干文集的道德社会学卷二,主要收录《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伦理学与道德社会学》等篇。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最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 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
论人[意] 托马斯·阿奎那 著,段德智 译《论人》原本是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一集中的1卷,2013年商务印书馆在推出第一集时曾与该集其他6卷一并出版,现在要出单行本,有必要对其作者及其出处、行文格式、基本内容和学术价值作出特别说明。《论人》的作者是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1224/1225-1274)不仅是西方中世纪哲学和神学的代表人物,而且在西方哲学史、基督宗教神学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现代西方大哲罗素虽然囿于分析哲学对于托马斯的形而上学立场颇有微词,但在谈到他的哲学影响时,还是不无公正地指出:“圣托马斯不仅有历史上的重要性,而且还具有当前的影响,正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一样,事实上,还超过后两人。”托马斯在基督宗教神学史上的地位同样极其崇高。他不仅于1323年被教皇约翰二十二世(1316-1334在位)册封为“圣徒”,而且还于1567年被教皇庇护五世(1566-1572在位)加封为“圣师”,其“学说”也被宣布为“无与伦比”,①从而不仅使其成为与安布罗斯、哲罗姆、奥古斯丁和格列高利相提并论的伟大的拉丁神学家,而且还赢得了青云独步天主教神学论坛的声誉。更有甚者,利奥十三世(1878-1903在位)在其于1879年发表的《永恒之父通谕》中不仅发出了“重建托马斯主义”的号召,把托马斯的哲学规定为天主教的“真正哲学”,而且还毫无顾忌地称颂托马斯“天下无双”,“作为所有经院博士的大师和帝王,高高地矗立在他们所有人之上”,“他的上帝的知识和人的知识竟是如此的丰富,他就像是太阳”。托马斯不仅在西方哲学史和基督宗教神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广影响。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办了人类第二个千年伟大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结果托马斯力压霍金、康德、笛卡尔、麦克斯韦和尼采,以排名第五的身份跻身于“千年十大思想家”之列。托马斯对世俗社会和世界文化影响之深广,由此可见一斑。 阿奎那的《论人》,集中呈现了他对于人的全面考察,包括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理智、欲望、意志、理解等灵魂活动,以及人的产生及目的等内容,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人的本性问题和人的受造问题。是阿奎那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