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论斯宾诺莎的学说雅可比 著莱辛去世之后,作为莱辛生前好友的门德尔松打算给莱辛作传。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雅可比询问门德尔松是否知道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自诩莱辛好友的门德尔松对此毫不知情,而雅可比的问题激怒了门德尔松。这直接引发了两人的相互辩论。在这本著作中雅可比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莱辛曾经是斯宾诺莎主义者,这主要以雅可比和莱辛的对话为依据;斯宾诺莎哲学实质是无神论,因为每一种论证即间接知识必然导致无神论,若要获得神的知识,只有通过虔敬的信仰才有可能;理性最终导致虚无主义和宿命论。雅可比和门德尔松的争论引起了赫尔德、歌德以及康德等哲学家的关注,最后扩大为德国哲学史上知名的泛神论之争。斯宾诺莎哲学没有像雅可比所希望的那样被摧毁,相反德国哲学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接受加速了,最终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而雅可比提倡的情感哲学则代表德国哲学的另一条线索,即以哈曼-雅可比-施莱尔马赫为主导的线路。两条线索相互反驳、相互影响,最终促成了恢宏的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
-
莱布尼茨文集 第7卷莱布尼茨 著,段德智 译《神正论》分为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这就是“哲学原理”部分、“哲学应用”部分和“附录”部分。其中,“哲学原理”部分涵盖“前言”与“论信仰与理性的一致”两个小部分。在“前言”中,莱布尼茨着重提出和阐释了他的“道德的必然性”学说。在“论信仰与理性的一致”中,莱布尼茨则着重提出和阐释了他的“信仰与理性一致”学说。“哲学应用”部分所指的是“就恶的起源论上帝的正义与人的自由”。总的来说,“上篇”为“总论”,“中篇”和“下篇”为“分论”。《神正论》共有5个附录。它们分别是:“被压缩成形式证明的争论摘要”,“《神正论》第392节附笔”,“对霍布斯先生以英文发表的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论著的反思”、“对最近在英国出版的论‘恶的起源’著作的评论”以及“上帝的事业”。
-
费希特的伦理思想艾伦·伍德 著本书于2016年出版,是英语学界一部对费希特伦理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著作,也是艾伦•伍德教授在德国观念论的伦理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作品。本书对费希特的代表性伦理学著作《伦理体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将《伦理体系》置于费希特知识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下进行考察,并且涉及了它同费希特权利哲学或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中,伍德教授讨论了费希特对意志自由的辩护,讨论了他对于道德原则的奠基、他的道德良知理论以及交互主体性的先验演绎,并且讨论了费希特有关自由理性的交往和理性社会的理论。在这本书中,伍德教授强调和发展了费希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激进主义,阐明了费希特的立场和论断对于当代哲学的启示。本书通过对费希特伦理思想的讨论表明,在伦理思想史上,费希特仍然是一位重要的作用,并且是19世纪大陆哲学发展史上的最为重要的学者之一。
-
尼采[法] 阿兰·巴迪欧 著,邓冰艳 译《尼采:反哲学》原系阿兰·巴迪欧1992—1993年研讨班的讲义。1992—1996年,巴迪欧依次研读尼采、维特根斯坦、拉康、圣保罗等四位“反哲学家”,围绕“反哲学”主题做了系列讲座,本书为首讲。 在本书中,巴迪欧界定了何谓“反哲学”,并详细解读了“反哲学王子”尼采的批判思想。巴迪欧抛开后世对尼采的追捧和指责,怀着深切的同理心去审视尼采的文本(尤其是1887—1888年的晚期作品)与行动,呈现尼采关于世界、艺术和自身的真正意图。
-
城邦与人[美]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黄俊松 译《城邦与人》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堪称其诠释学范本。全书以提纲挈领的“导论”开宗明义,接下来三章分别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柏拉图《理想国》、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施特劳斯将现代人的困境,作为自己专致于古典作品的动力。他认为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尝试性的或实验性的:虽然古典作品陈述并阐明的古典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恰当理解古典作品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对于恰当分析当今社会的独特性,并明智地将那些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
-
数字与塞壬[法] 甘丹·梅亚苏 著,俞俊 译马拉美晚年的诗作《骰子一掷不会改变偶然》是其最晦涩难懂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文字排列非常奇持,双页的空间由线条破开,字体大小不一,有时呈阶梯状,有时一页只有一个词或几个词。同时它的内容也很晦涩,其涵义今天仍然无法完全阐明。在现代诗歌史上,《骰子一掷不会改变偶然》是对现代诗最彻底的突破,构成了现代性最激进的文学断裂之一。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甘丹.梅亚苏对《骰子一掷》的解读,梅亚苏假设马拉美在这首诗中隐藏了一个秘密,一个“唯一数字”,这使得重新发现此诗成为可能。梅亚苏围绕着马拉美的“唯一数字”概念,用其深刻的洞察力试图简单清晰地破译诗中的密码,质疑了“机会”“偶然性”“无限”和“永恒”等概念。通过对马拉美作品的大胆解读,梅亚苏对现代性、诗学、世俗主义和宗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开启其激进偶然性哲学的新篇章。
-
朗西埃[法] 夏尔·拉蒙 著,钱进 译本书是法国**出版的关于雅克·朗西埃思想研究的著作。作者按照朗西埃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逻辑进程,对其整体思想进行梳理,并突出了朗西埃在哲学、政治和美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作者以朗西埃近年来的**著述(许多尚未翻译成中文)为重要根据,在介绍的基础上不乏反思、对照和批判。从《阿尔都塞的教谕》中拒绝科学和意识形态之对立开始,一直到关于我们“现代时代”审美之平等的**描绘,朗西埃始终将智力平等作为人之解放的前提条件——这种解放就像在小说中那样,每一种生活都向每一个人敞开着。
-
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施特劳斯 著,福德 编,张云雷 译本讲稿为施特劳斯1964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关于格劳秀斯名著《战争与和平法》研讨课的授课记录,共计14讲,内容包含了施特劳斯对于《战争与和平法》逐章逐句地细致讲疏,以及每一讲结束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是其作品中唯一一份对格劳秀斯的深度探究。 格劳秀斯学识极其渊博,写作中又践行了隐微手法,且偶有卖弄才情的无害癖好,由此造成了《战争与和平法》令人窒息的厚度和学究气息。在课堂上,施特劳斯将格劳秀斯置于政治哲学整体脉络之中加以梳理,与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分析格劳秀斯的文本。经由其非凡的解经能力,格劳秀斯冗长的晦涩文本变得清晰可解,格劳秀斯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完整呈现。 因此,可以说,本书讲稿是一项如何走进经典文本的重要例解,也是大学中通识教育如何操作的光辉范例。
-
虚无主义谱系[英] 康纳·坎宁安(Conor Cunningham) 著,李昀 译《虚无主义谱系》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讨论“无”的哲学,下卷对虚无主义进行初步的批判。作者从普罗提诺开始,追溯了虚无主义逻辑的谱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力图辨析出虚无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某些关键环节,从而在所有这些环节中,找到一种一直在起作用的特殊逻辑,这种逻辑可以指向无中生有的创造观念,而虚无主义则提供了一种创造说的可能性。
-
法、理性与宇宙城邦[美] 沃格特 著,朱连增 译早期廊下派的思想集中在整个人类共同体,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殊的城邦建构之上。廊下派思想家设想了一种适应于每个人的法,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和思考廊下派思想的意义所在。 本书作者沃格特教授抓住“理性”这一核心概念,对“烦乱论题”“宇宙城邦”“法与理性”等廊下派重要主题展开研究。她认为早期廊下派思想家的宇宙城邦是一个由理性存在者所构成的共同体,这个城邦不是一个理想,而是事实。通过将理性划分为“一般的理性”和“完善理性”,她协调了关于“宇宙城邦居民为谁”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她还通过理性概念对廊下派的“归属理论”加以建构,整合了不同角度的诠释。在对廊下派政治哲学思想加以重建之前,沃格特对困扰着后期廊下派思想家以及阐释者的“烦乱论题”做了全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