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酒神颂歌弗里德里希·尼采 著,孙周兴 译《酒神颂歌》由三个部分(三编)组成:1、第一编《狄奥尼索斯-酒神颂歌》,是晚期尼采的一组诗,共9首,全文辑自《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2、第二编《狄奥尼索斯-酒神颂歌残篇》,共161个短章(短诗),全文辑自《尼采著作全集》第13卷;3、第三编《尼采-酒神颂歌选辑》是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11篇诗文,节选自《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 本书第二编《狄奥尼索斯-酒神颂歌残篇》是尼采作于1888年夏天的笔记(相应手稿编号为:W II 10a)。该笔记的诗歌残篇可以部分地被理解为《狄奥尼索斯-酒神颂歌》的准备。 本书第三编“尼采-酒神颂歌选辑”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辑选了包括上述“夜歌”在内的11篇诗文,均为具有“酒神颂歌”性质的作品,是该书中最富有诗性和诗意的篇章。
-
哲学家与爱[法] 奥德·朗瑟兰,玛丽·勒莫尼耶 著爱,热衷理性的哲学家通常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古往今来,从不乏有哲学家探讨爱这一伟大的奥秘。爱,在哲学里被描述成一种必须警惕的情感,要么因为它是虚幻的、折磨人的,要么因为它让人偏离智慧、道德等理想。从柏拉图、卢克莱修到蒙田、卢梭,从康德、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到尼采、海德格尔、波伏娃,他们都对爱有着什么样的看法?本书揭示了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经历的感情变故、创伤苦恼以及他们关于爱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世俗化的爱情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对于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知识与想象之起源[英] 雅各布·布鲁诺夫斯基 著在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过程中,康德扮演了关键角色。正是康德将本体论与认识论彻底割裂开来,使西方哲学走向了另一个阶段。康德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雅各布·布鲁诺夫斯基便是继承人之一。在《知识与想象之起源》中,布鲁诺夫斯基尝试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接续康德的认识论工作。他从生物学、语言学、数学、逻辑学、艺术等诸多角度再一次追问人的认知问题,探求“人之为人”的奥秘。
-
活的当下Klaus Held 著,肖德生 鲍克伟 译本书探讨胡塞尔的晚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先验自我的存在方式,作者基于胡塞尔后期的研究手稿指出:先验自我的存在方式就是“活的当下”。 本书内容上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力图显示全部意向性如何能够被理解为当下拥有与时间化。第二部分探讨“活的当下”本身,阐明“活的当下”就是先验自我的原初存在方式。这部分同时概述“活的当下”如何时间化为最初的时间对象性之种类或方式。第三部分探讨“活的当下”本身如何才能被把握与解释,作者认为“活的当下”的本质在胡塞尔所预先要求的反思之直观性中不是可指明的和可把握的,情况毋宁是,活的当下在其隐匿性中以及基于这种隐匿性是作为“自身联结”而被思的。在第三部分的最后,作者展望现象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并对胡塞尔后期思想中形而上学、神学以及宇宙目的论问题的可能性进行阐释。
-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乔新娥 著《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稳定性问题研究》通过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稳定性问题的探究,论述了正义稳定性的道德情感以及政治哲学转向之后多元社会的政治规范与社会共识问题,认为实现正义稳定性离不开相应道德情感的培育,比如自尊与正义感;同时也要以社会共识与共同体建构为基础,正义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程度的善目标。作为西方特定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产物,罗尔斯有关正义稳定性问题的论述蕴含着正义实现问题的共同价值,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谈谈方法·指导心灵的规则[法] 笛卡尔 著勒内·笛卡尔,作为欧洲早期现代哲学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与科学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位生活于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正处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反叛相互交织的时代。而本次选译的笛卡尔前中期的两篇重要文本,即《指导心灵的规则》与《谈谈方法》,恰好展现了一位身处于思想史之中,却力求回到原点重新进行思考的思者形象。这两篇文本集中讨论了在求知活动中所应当追寻的规则与方法,表现了笛卡尔立足于对前人思想(尤其是传统的逻辑学与辩证法)的批判并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方法论的尝试。与此同时,在文本中我们还可以窥见笛卡尔在形而上学、伦理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如果说《di一哲学沉思》展示了为思考寻找并奠定一个坚实可靠基础的努力,那么《规则》与《方法》则见证了笛卡尔哲学从一个未奠基状态走向成熟的演变。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在笛卡尔本人的思想在与传统思想的张力中,进一步理解其问题意识的缘起以及致思取向的转变。
-
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澳] 乔·休斯 著,廖鸿飞 译毫无疑问,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差异与重复》则是他的杰作。这是当代哲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再现的精彩批判,也是对其起源的精妙阐述。后者使德勒兹早期的哲学史研究得以系统化,并为他后期与加塔利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书为这部极为重要又极难读解的经典之作提供了一份深入浅出的导读。它尤其适合首次接触德勒兹及其《差异与重复》的读者,为此,本书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导读:1.哲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主题概述;3.文本阅读;4.接受与影响。
-
哲人—王(美)C.D.C.里夫 著《哲人-王》是对柏拉图《王制》(旧译《理想国》)的系统性解读。全书从认识论、形而上学、心理学和政治学角度,分析了柏拉图的好城邦方案,展示了柏拉图伦理学在伦理图谱上的位置。作者依托逻辑链和对文本的细读,驳斥了针对柏拉图的重大误解,为理解《王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绘画中的世界观迈耶·夏皮罗 著艺术与哲学,这两项人类重要的精神事业,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本书收录了著名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的21篇文章,其中大部分在作者生前从未发表过。在这本文集的第一部分,夏皮罗用具体的艺术作品阐述了艺术家、艺术运动与哲学体系之间的各种关系。他用高度清晰的论点、优美的行文,以及非凡的博学,扩展并丰富了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文集的第二部分,夏皮罗探讨了我们对艺术的各种日常经验:现代艺术的价值,社会写实主义,革命艺术,引起骚乱的艺术,艺术市场,艺术家的公共赞助,公共艺术委托,教会艺术,等等。
-
儒学与中国佛学赖永海 著归真培元,方得固本。《儒学与中国佛学》是赖永海先生关于儒学和佛学的相关研究著作,收录先生26篇颇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文章。 《儒学与中国佛学》分为 “儒学篇”“佛学篇”和“儒佛交融篇”三个部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儒学与中国佛学由相互影响到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形成这种历史走向的内在学理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并联系实际对中国的哲学宗教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不仅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亦为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精神动力,是一部重量级的儒佛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