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著《古希腊罗马哲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是对从米利都学派到晚期希腊哲学派别的哲学家的著作的辑录。每个哲学家之前,先有文献记载,然后是著作残篇或著作选录。这部著作作为哲学教学的原始文献,对中国的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
寰宇文献·《资本论》早期文献集成《〈资本论〉文献集成》编委会 编本书由《〈资本论〉早期文献集成》编委会编,编委会成员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德国哲学专家邓安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等。本书汇集了《资本论》早期的多种德文版本,如德文第一版: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第二卷、第三卷分别于1885年、1894年由恩格斯整理出版;以及1872年、1884年、1890年出版的德文第二、三、四版。以上版本均已成为公版,底本藏于俄罗斯、英国等各国图书馆,此次采用文献影印形式出版。《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于1867年至1894年间分为三卷出版,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标志了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发展。本书汇集早期的多种德文原版,都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且其中多个版本较为珍贵难得,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汇集出版将便于学者、研究者使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发展。
-
永恒与断裂王春明 著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着两个无法彼此兼容的部分,一是力求廓清科学与意识形态之关系的“断裂论”,二是旨在说明意识形态之功能的“永恒论”。“永恒”与“断裂”之间的张力,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带去了化解不开的结构两难,并由此撼动了阿尔都塞主义本身的根基。本书重构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层次,交代了其结构难题的来龙去脉。同时,通过概述和回应它所受到的主流批评,本书也试图表明,在当下的理论语境中,重塑意识形态概念是一项虽则艰难、但极为必要的工作,而为了实质性地推进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既重视阿尔都塞理论的积极遗产,又正视由其结构难题所彰显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固有困境。
-
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李超杰 著本书主要集中于讨论现代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力图通过这些“大家”及其哲学传递出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本书针对的是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因而,写作上注重了可读大方面。作者一反哲学书籍一贯的艰涩,以流畅的语言介绍和讨论了现代重要的哲学大家的生平和思想,在不失学术性的同时,使得作品有很好的可读性,因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还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配发了若干图片资料。这些图片以直观的形式把现代哲学家的生活和风采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
本真性的行话[德] 阿多诺 著,谢永康 译《本真性的行话》是阿多诺批判20世纪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即存在主义思潮的著作。本书的主要批判对象是布伯、雅斯贝斯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阿多诺分析了存在主义者圈子内的一种极端“内向性”的用语,表明其所指直接指向“虚无”,而这就导致了一种极端主观化的内在经验,丧失了所有的客观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活动。阿多诺认为,这种向内心世界的退缩,尽管也可以被视为对物化的外在世界的反抗,但是这种反抗是虚弱的,最终只是对外界的虚假的隔绝,从而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接受。阿多诺主张德国古典时代的理性精神,主张创造性主体与客体的辩证互动。本书最初的意图是作为《否定的辩证法》中的一章,对应着“与本体论的关系”,但因体量超出了计划而独立成书。本书可被视为《否定的辩证法》的一个入门读物。
-
希腊的自然概念[加] 吉拉尔德·纳达夫 著,章勇 译,张文涛 校哲学在古希腊的兴起是西方思想的头等大事,西方哲学家们一再强调哲学的希腊品性。纳达夫的《希腊的自然概念》将焦点放在苏格拉底时代之前的自然概念,通过古希腊诗人、哲学家等人对自然的探究,深入分析了早期自然概念中包含的人们对宇宙、人类、历史等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回应古希腊哲学的起源问题。 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挖掘自然概念的内涵。首章从“自然”本身的语义出发,在“论自然”“探究自然”等表达中分析“自然”一词的词源含义。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古希腊宇宙起源神话与赫西俄德的作品,从中提取影响了后期“论自然”著作的宇宙论、政治观念等因素。第三章和第四章则论述了从第一位论自然学者阿那克西曼德到原子论者的“探究自然”的著作及其学说理论,深入探讨前苏格拉底哲人对自然的多个层面的思考。 由于希腊的自然概念对于哲学的早期历史及其随后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重建古希腊的“自然”这个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
神儒习合孙传玲 著习合,是日本文化特有的概念,指本土宗教思想与外来宗教思想折中,再融合成一个思想系统的现象。纵观日本历史,日本的思想文化实际上是在日本固有神祇信仰(神道)与其他外来思想的不断习合中形成的,日本人的复合型宗教行为就是习合的产物。相较于日本中世时期的“神佛习合”,“神儒习合”可谓日本近世思想史的一大特征。同时,习合的过程,也是日本儒者认识“自我”与“他者”,建立自我主体意识的过程。
-
诠释学与他者的声音[美] 詹姆斯·里瑟尔 著,李建盛 译本书由美国哲学家詹姆斯·里瑟尔精心写作的一部诠释学入门图书。全面解读和研究伽达默尔哲学的诠释学,不仅整体系统地重新解读伽达默尔著作,尤其是考虑到为人们所忽视的伽达默尔后期著作。该书细致地解释和阐明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关键概念,尤其是伽达默尔的批评家们所误解的有限性、实事性、历史性、真理、他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不仅追溯了伽达默尔思想的哲学起源,而且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思想见解。 该书由导论和两大部分(传统的声音、文本的声音)共七章构成。
-
梅洛-庞蒂文集 第9卷梅洛-庞蒂 著《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从头至尾都试图保持开放式探究。这不是一种系统的和方法论的怀疑练习——主体会从这种练习中得出脱离一切事物的幻觉,这种练习又会为恢复肯定自己权力的思想做准备一一而是对我们的知觉生命和知识生命的持续探索;不是否定共同的确信,不是摧毁我们相信事物和他者存在的信念,而是支持这些确信、这种信念,直至达到这种支持本身揭示出这些确信不可分割地既是确定的,又是非确定的,揭示出信念又是非信念;这是通过意见去融入到作品发现的模糊性中的某种道路;不是对哲学家的理论的反驳,而是回到始源的东西,以便发现这些理论导向它们带来的答案之外;最后,这是总与自身相关的探究,它不会忽略追问者的境遇,它自知被困于存在之中,却专心于表达它。
-
每日斯多葛日报[美] 莱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著,戴晓晖,于秀秀,刘白玉 译本书以日报的形式出版,作者根据斯多葛哲学内容提出反思性问题,以带动读者入门。每一篇内容后面都有两页留白,为读者提供早晚的反思空间,将这一古老的哲学融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每周读者都会发现一个特定且有意义的斯多葛实践,并利用大量的解释和相关的引文,以激发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和应用,每天读者都将回答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来帮助衡量自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