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景观意识形态与隐形奴役王昭风 著本书对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理论源头,景观社会的类型、本质,景观社会的文化、主体、统治与革命,景观概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谱系中的地位价值,以及数字技术时代的景观新形式等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述。作者通过这一对《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希望能将大家引入德波所创造的那个颇富启迪意义的独特理论空间,并使读者对人类目前已经步入其中的数字技术时代的智能网络社会的本质与变革给予足够的思考与关注。
-
西方心灵哲学新发展研究刘明海 等 著《西方心灵哲学新发展研究》在对西方心灵哲学作历时性和共时性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瞄准、聚焦其新发展,着力弄清心灵哲学的新走向,把握心灵哲学发展的轨迹、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西方心灵哲学新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察西方自我研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近诞生的各种自我论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关于自我意识和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在从共时态和历时态角度全面扫描物理主义的基础上,对物理主义的一些新形态,如实现物理主义、构成物理主义、主观物理主义、先验物理主义等作了深度解剖,对西方心灵哲学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心灵观、意向性、感受性质、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反思、天赋研究的心灵-认知转向、新兴的规范性走向等,以及围绕它们所形成的*新认知,作了跟踪性研究和思考。
-
爱生活,不爱也行[法] 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 著受够了那些让你爱生活、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和失败的箴言?这本哲学提案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感觉“错失良机”:“太迟了”的问题其实在于,它让我们误以为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只是我们生生错过了。但也许实际上根本就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机会呢? 强颜“微笑”:“微笑哲学”号称,在我们沮丧难过的时候,微笑可以让我们好起来。但这种试图通过模仿来进行自我暗示的理念并不能成为我们和外部世界的接口,反而会成为一堵墙,非但不会让人感受到快乐,反而会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不适。 走出舒适圈:这个概念其实揭示了“好”与“更好”之间的激烈角逐。待在舒适圈里也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去维护,要有充足的时间、资源和条件才能享受它,尤其还要抵御来自“更好”的诱惑。 堵住的水槽: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末之事都包含着诸如此类的矛盾趣味,比如,堵塞物终于缴械投降那一瞬间的快乐,即释放后的空虚带来的畅快。因为“满”往往源自“空”。 为我的慢跑裤辩护:它们的特色之处就在于它们毫无特色可言。服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向世界呈现自己的方式,套上慢跑裤,就是不去选定自己的样子以及自己可能成为的样子。这不是什么懒惰,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定性。 每一天,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哲学的灵光一现。这些日常琐碎虽没有什么宏大主题,但却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深度。如果你受够了各种箴言,不妨细品周遭之物,回归哲学本质,点亮日常时刻。
-
奥古斯丁书信集石敏敏 著《奥古斯丁书信集》收入奥古斯丁致友人的书信三百多封,内容涉及神学、哲学、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奥古斯丁思想和中世纪哲学的重要文献。
-
《异形》与哲学杰弗里·尤因,凯文·S.德克尔 著,穆童,张磊 译仿生人是人造人格,还是高级烤面包机? 艾伦??雷普利是女性主义者吗? 异形与人类之间,哪个物种更优越?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维兰德-汤谷公司提出的特殊商业伦理? 当《异形》电影中的同名怪物血肉模糊地撕开约翰??赫特(John Hurt)扮演的凯恩(Kane)的胸膛时,它不仅完成了自己在银幕上的首次亮相,也从此闯入了我们的公共意识。自1979年首部作品问世以来,《异形》系列已经相继诞生了三部正传续作,两部前传作品,无数的书籍、漫画,还衍生出多部电子游戏。四十余年过去了,《异形》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显现出一种超乎自然的韧性,让我们无法打开气闸,将它弹射出内心的太空舱。 面对这些至今仍令我们惊吓和沉迷的作品,《〈异形〉与哲学》用十九个章节探讨了系列影片提出的深层问题。本书出自多位钻研哲学与流行文化的饱受赞誉的学者之手,涵盖的话题包括H. R. 吉格尔(H. R. Giger)的美学、H. P. 洛夫克拉夫特(H. P.Lovecraft)的文学影响、战争与生物武器的伦理学、受雇于企业的仿生人与人格的关系、女性主义、敌托邦政治学,以及未来世界的经济学。《〈异形〉与哲学》直面某些人类最深切的希望和恐惧,从当代非常成功同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恐怖/科幻系列中撷取启迪人心的哲学洞见。
-
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德] 谢林 著,先刚 译谢林的“神话哲学”是他在哲学史上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部分内容里,谢林以“人类原初意识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分析并讨论这个原初意识在全部古代神话里的表现及其同异之处,尤其是其中的承继关系和演进过程,一方面揭示出人类意识的永恒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而展示出来的“精神现象学”。 谢林的神话哲学由两部《导论》和《神话哲学》(上下卷)组成。本书是其第一导论,即《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另一部是《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在这部《历史批判导论》里,谢林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 在这个批判的历史考察中,谢林对于相关观点的批评以及他自己正面阐发的观点都展示出极为生动和深刻的面貌。因此,这部《历史批判导论》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看作一部阐发谢林“神话观”的独立著作,其中的各种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现象和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不朽哲学家咖啡馆诺拉·K.维托利奥·赫斯勒 著,胡蔚 译11岁的小女孩诺拉??K.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部《苏菲的世界》。阅读了这部哲学普及读物后的诺拉,通过信件向哲学教授赫斯勒提出了充满想象力和哲学意味的问题:时间是一种幻觉吗?动物有意识吗?宇宙是否无限大?维托利奥??赫斯勒在回信中设想出一个哲学游戏来回答这些永恒的有趣的问题。他臆造出一个不朽哲学家的咖啡馆。从古至今的伟大哲学家们在此聚会,共同讨论诺拉的回信。伟大的思想家们互相争执,整个哲学史的主要观点在此交锋。 在本书中,诺拉的信聪明机智并且充满幻想,维托利奥??赫斯勒的回答轻松愉快,又语义精微。小女孩诺拉就这样在教授的引导下,对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相信中国的父母也能学习赫斯勒教授的方法,鼓励、引导孩子思考,并同孩子一起开启精彩、有趣的爱智慧之旅。
-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美] 罗伯特·皮平(Robert B.Pippin) 著,刘小枫 编,马晨 译“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种自我意识中才能得到满足。”知名黑格尔研究学者罗伯特一皮平,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讲演集。聚焦《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两点论断,探讨黑格尔哲学中的欲望和死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黑格尔论自我意识》颇具开创性地解释了这一革命性的主张,追溯其康德哲学的根源,同时揭示其与当代思想的持续关联。《黑格尔论自我意识:中的欲望和死亡》表明,黑格尔认为,我们必须理解康德关于意识的自觉性质的论述,作为实践哲学的一种主张,因此我们需要对人类的感觉、对世界的认识条件以及主观性和规范性的社会性质持有根本不同的看法。作者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现象学》第四章应该被看作后来大陆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传统的基础,并将自己的解释与哲学家约翰·麦克道尔和罗伯特·布兰顿有影响力的解释进行了对比。
-
虚无主义[荷] 诺伦·格尔茨 著当某人被贴上虚无主义者的标签时,通常并不意味着赞美。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是浑浑噩噩?还是认为生活不值得?或是相信一切都无所谓?诺伦??格尔茨指出,如果我们学会辨认虚无主义的多种类型,那么我们就能学会区分有意义与无意义。从苏格拉底、笛卡尔,到汉娜??阿伦特、让-保罗??萨特,本书选自“麻省理工学院基本知识系列”丛书,围绕公共话题,为大众读者提供专业概述。它追溯西方哲学中的虚无主义历史,对人们所熟知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提供了一种颇有新意和启发性的理解。结合当代社会的日常情景,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在与“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无动于衷”的对照下澄清何为“虚无主义”,以及什么是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直击现代人灵魂,引发共鸣与反思。
-
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任昕 著爱默生是美国文化史上*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确立美国本土文化、塑造美国精神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以文化宣言的方式提出并阐发了美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个人主义,从理论上确立了以个人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美国文化。本书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和文学成就入手,分析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追溯其理论根源及其在美国文化环境中的流变,探讨其对美国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对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