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具身化王亚芹 著《具身化:理查德·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研究》是目前国内首部以“具身化”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它打破了单一知识本体论的论述模式,以思索和探寻人类新的生存样态为指向。作者认为,在舒斯特曼所构建的整座美学思想大厦中,“具身化”是核心、具指导性意义的特征,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舒氏“具身化”思想蕴涵着身体化、生活化与实践化的多重含义,充分展示了舒斯特曼将人生经验与形上理论相结合的谋划。《具身化:理查德·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紧凑“身体美学”这一学术焦点的热闹,也不是如其所是地复述舒氏美学的基本内容,而是力求结合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的现状,系统勘寻与重审当下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与问题场域。它在突破传统美学框架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并保持身心和谐的实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蓝图。
-
身体与世界的共构王继 著身体问题是当今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各学科领域交叉研究的一个重点。胡塞尔作为现象学的开创者,其身体观影响深远,在现象学运动中如海德格尔、梅洛一庞蒂等人的身体思想都受其影响。《身体与世界的共构:胡塞尔中的身体问题》以胡塞尔的《观念2》为中心,并联系相关文本,逐层阐释身体与自然、心灵、精神世界诸区域的共构关系,由此也将展现出:通常被理解为纯粹意识哲学的胡塞尔现象学,在何种意义上赋予了身体这种“非”纯粹意识之物以基础性地位。
-
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张波波 著《理想国》第一卷作为整部《理想国》的序曲和提纲,揭示了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关注,它既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野,同时又在神学、哲学、政治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苏格拉底对正义之定义的一贯寻求。《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第一卷研究》以“《理想国》主要是一部伦理著作,而非政治著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翻译与哲学问题解读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释这一卷在《理想国》中的意义,并尝试说明:柏拉图对于正义本性及其内在价值的说明虽然未必能真正说服彻底的道德怀疑论者,但是依然有哲学上的思想闪光点。对柏拉图而言,一个人功能的实现足以保证其幸福。正义作为人的美德或功能,是灵魂的整体统一品质,是秩序与和谐;而不义则是其反面,是城邦或灵魂的某一部分对其他部分的反叛,是低级部分对高级部分的不当统治。进言之,正义是灵魂的健康与和谐,不义则是它的疾病与混乱。正义的人首先意味着在自身内部协调灵魂的三个部分,形成灵魂的优良状态,使其拥有者幸福。这样,柏拉图便向他的读者成功证明了,正义对其拥有者的灵魂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好,比不义更可取。
-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徐强 著《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旨在为魏斯曼在分析哲学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辩护:魏斯曼对理解维也纳小组发展历史、小组成员与维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哲学对话与争论具体立场的重新理解有重要帮助;魏斯曼为“中期”维特根斯坦阐释的文本对于当前阐释者有关“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具体发展和演变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内容。全书有三条主线:“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论证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理论背景:对维特根斯坦、魏斯曼和维也纳小组成员在1930年代互动的历史考察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史背景: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具体阐释与发展是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
自我的光芒王志成 著,乌小鱼 绘《自我的光芒》基于王志成教授过去30年的学术和生命探索,以“恒久的快乐不易获得”“生活需要目标意识”等为主题,以64首简短的诗歌+插画为表现形式,对自我、世界、生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我成长等进行了系统反思和哲学表达,思想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智慧性。书中的插图,也从哲学的角度对诗歌内容进行了精炼的诠释,使《自我的光芒》形式上更加活泼生动、寓意更加直观了然。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吠檀多哲学的角度,用通俗的诗性语言来反思生活的作品,具有可推广性,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启迪。
-
现象与原理刘心舟 著本书对黑格尔早期《精神现象学》和晚年《法哲学原理》所提出的两种市民社会理论分别进行梳理,比较它们的不同,揭示它们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黑格尔前后期对市民社会的态度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本书适合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者、学生、哲学爱好者阅读。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韩立新 陈浩 主编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本书是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的集体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基于文本的解读,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全面的论介,逻辑严谨,论解深刻,是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及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
重审直观无概念则盲段丽真 著本书从麦克道尔对康德的概念论解读与康德学界的理论回响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康德的直观理论。麦克道尔为了维护“所有经验都是概念性的”这一强概念论主张而诉诸康德的直观理论。在他看来,康德的“直观无概念则盲”这个命题恰好是对概念化经验的完美表达。这种理解引起康德学界的理论回响,诸多康德学者力图立足康德哲学本身,对麦克道尔的康德解释进行批判。双方围绕这个命题所产生的争论为重新理解康德的直观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语境。本书在对争论双方所涉焦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康德的直观理论进行了重构。
-
《精神现象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叙述问题刘超 著在我国目前的西方哲学研究体系中,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是分割开的,不过,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系统哲学史方法上看,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起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本书尝试抓住现代西方哲学向“语言哲学”和“后现代主义”转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历史叙述”,以历史—系统的哲学史方法,在依据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文本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结构独立评述其历史叙述方法的基础上,理解黑格尔这一方法和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历史叙述”问题思考的和构型作用,从而系统地展示出黑格尔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关系。
-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雷思温 编《西方哲学原著导读/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哲学系列》是哲学专业研究者、学习者与爱好者阅读哲学原著的指南。全书按照西方哲学史的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分期和教学需要,分为古代和中古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三个部分,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50部经典原著逐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业导读。每一篇导读都包括“思想和理论背景”、“原著导读”、“核心概念解析”和“推荐阅读书目”四个部分,从而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哲学原著的系统理解和准确把握。《西方哲学原著导读/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哲学系列》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统一编写,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哲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