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货币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Money格奥尔格•西美尔 著《货币哲学》从现代社会中简单而普遍的货币现象入手,以哲学、社会学研究为主,融汇了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形成了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巨著。该书分为“分析卷”和“综合卷”,每一卷含三章,每一章以三节的内容深入阐述货币的一个侧面。“分析卷”的三章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属性,包括“价值与货币”“货币的物质性价值”“在目的序列中的货币”;“综合卷”的三章主要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属性和影响,包括“个体自由”“个人价值的货币等价物”“生活风格”。导读部分介绍了原书作者的生平与本书产生的背景,总结了书中的主要思想,指出了本书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注释部分解释了文中非常用、专业性较强的词组。书后对书中的术语按照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汇编及解释。
-
霍布斯与自然法传统Norberto Bobbio 著,何俊毅,琚轶亚 译]]>
-
古典学研究刘小枫,林志猛 著]]>
-
分析哲学导论黄敏 著暂缺简介...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美]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是施特劳斯晚年的作品。通过细读阿里斯托芬的全部11种传世剧作,施特劳斯考察了剧中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的对峙,并证明这种对峙本质上乃是诗与哲学之间的对峙,诗作为另一种智慧,足可以跟哲学分庭抗礼。
-
分道而行[美] 迈克尔·弗里德曼 著,张卜天 南星 译1930年代以来,哲学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英语世界盛行的分析传统和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欧陆传统。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 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 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
思想录[法] 布莱士•帕斯卡 著,尚新 注在《思想录》中帕斯卡尔认为,上帝存在、人性败坏,这是两条根本的宗教真理。否认了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会陷入无神论。他把无神论和自然神论看作是基督教信仰的**的障碍。但是,人又不可能通过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只是证明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有限性,它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理性对宗教无用。人对上帝的关系是信仰的关系,信仰是上帝的恩赐。理性虽然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但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上帝存在。在人生中对此必须作出选择,必须下赌注。赌上帝存在时,如果上帝存在,信奉上帝的人会获全胜,有无限的收益,会获得幸福。如上帝不存在,也无多大损失。人的理性使人认识到自身处境的悲苦。但这一点并不使人陷入悲观主义,相反,了解到人的悲苦会使人变得更加伟大和坚强。
-
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李麒麟 著该部专著主要研究的是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下知识归属语句的语境敏感性现象,集中考察了刻画知识归属语句语境敏感性现象的语言哲学模型,在当前新兴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下,澄清了心理学、实践代价或者成本、知识归属的直觉判定等因素对于认知场景的刻画以及相关知识归属判定的影响机制,揭示出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相关现象的哲学层面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澄清了针对知识归属现象的种种理论误解,进而有效地展示了影响知识归属语句判定的诸多要素与语境敏感性现象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理论关联与概念差异。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评估了关于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主张及其相关语言哲学理论在当代知识论传统问题研究上的效用,结合知识的怀疑论、知识的实用价值等问题,评估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理论所带来的理论后承。最后,借助对于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判定的直觉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研究,本书进一步深化了相关问题在当代哲学研究当中的意义。
-
大众的反叛[西]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著,张伟劼 译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被视为l7世纪以来西班牙*重要的哲学家,《大众的反叛》是奥尔特加*负盛名的著作,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大西洋月刊》甚至载文评论说此书之于20世纪,一如《社会契约论》之于18世纪,《资本论》之于19世纪。奥尔特加认为大众反叛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欧洲的衰败与没落,但他对一战以后喧嚣一时的“西方的没落”这一悲观论调颇不以为然。对此,他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大众的反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在*部分中,奥尔特加对“大众的反叛”这一时代特征做出了诊断与剖析;在第二部分中,他将“大众的反叛”由欧洲国家内部推延至整个国际领域,由“大众人”转而分析“大众民族”。本书的翻译底本采用西班牙TAURUS出版社*权威的《奥尔特加作品全集》中收录的《大众的反叛》,包括法文版前言和英文版后记以及作者的一篇《关于和平主义》的文章。
-
肮脏哲学[芬] 奥利·拉格斯佩兹 著什么是肮脏(物)?“是肮脏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干净的”又是什么意思?肮脏和干净常常与负罪、他者、社会控制的观念相联系,也与过负责任的生活、与环境和谐相联系。在这项博学的、妙趣横生的、开拓性的研究中,奥利 拉格斯佩兹作出了极富说服力的探讨,来阐明肮脏及其在哲学和文化上的影响。他认为,肮脏和弄脏的问题既不能被化约为卫生问题,也不能被化约为仪式性污染的问题。相反,它们是每一项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作为物质文化的参与者,我们生产物品、丢弃物品,但我们也在实践、美学和道德上与它们有着密切关系。 本书囊括的主题和时代,涵盖了从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经由文艺复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马丁 海德格尔和玛丽 道格拉斯,直到现代的卫生制品,并结束于卑贱物的当代艺术。拉格斯佩兹对肮脏这一主题的当代思想有所质疑,他根据我们与世界的物理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肮脏的新观点。《肮脏哲学》是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当然也适合一般想了解肮脏问题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