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道家思想与日本近代知识人张谷 著本书以道家思想的特质和功能为问题意识,以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史为主要视域,聚焦日本近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人,分别考察他们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透过他们与道家的交涉揭示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代的承续、演变和跨文化作用,以及道家思想与知识人精神世界的关联方式。书中首先略述道家的历史演变和核心思想,并对近代以前道家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作一概观。在对日本近代的道家研究和道家思想接受状况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分别考释和论析了中江兆民、冈仓天心、夏目漱石、西田几多郎、铃木大拙和汤川秀树等六位著名知识人在学术思想、精神境界和人格气象等方面与道家及道教思想的关系。这一阐论涉及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科学等诸多领域。书中对道家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中的流演、作用及对知识人个体的精神意义作了分析和总结,并试图由此出发对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性有所思考。
-
例外的个体刘争 著,陈诗雨 译加藤周一是日本战后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和评论家之一。本书通过解读其《日本文学史序说》等著作中“例外”概念的多重含义,将加藤周一置于日本战后思想史语境,分析其与丸山真男、竹内好二人思想的内在关联与差异,同时借助萨特对克尔凯郭尔的阐释,分析“例外”概念中“普遍例外”的诉求如何与universelsingulier”概念产生互照。
-
今古学考廖平 著,刘小枫,潘林 编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县人。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初号四益,继改四译,晚号六译。早年受知张之洞,补县学生,后相继中举人、进士。历任龙安府教授、松潘厅教授、射洪县训导、绥定府教授,并先后主讲井研来凤、成都尊经、嘉定九峰、资州艺风、安岳凤山等书院。1898年参与创办《蜀学报》,担任总纂,宣传维新思想。1911年任《铁路月刊》主笔,鼓吹“破约保路”。四川军政府成立,任枢密院院长。后任四川国学学校校长,兼任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32年去世,获国葬待遇。廖平早年受张之洞和王闓运等人影响,于乾嘉考据、宋学义理等无所不窥,后专心探求圣人微言大义,由此开始其漫长的经解事业。廖平一生学凡六变,著述逾百种,以经学为主,兼及史学、小学、医学、堪舆等,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等传世。廖平在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由于学界长期关注曾参与重大政治事变的大儒,加之廖平经学一向以“精微幽窅”著称,其学术思想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学界关于廖平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整理出版了廖平的系列著述,尤以2015年出版之舒大刚和杨世文主编的点校本《廖平全集》为代表。然古籍仅点校为止,则故书仍然是“故书”,不便于当今广大读者研习。我们的企望是,通过笺注使故书焕然而为当今向学青年的活水资源。
-
印度哲学祛魅[英] 休·汉密尔顿 著,王晓凌 译直至近来,人们仍然有一种印象,认为印度“神秘”而西方“理性”。本书力图阐明的是,印度思想事实上具有强烈的理性传统。休·汉密尔顿从印度哲学活动的最初阶段开始,叙述哲学论辩如何发展、演进为众多的思想流派,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突出了印度哲学的关键特征,描述了印度的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各种方式解释现实世界的本质。
-
科技与社会十四讲刘永谋本书以科技哲学在当下社会中的影响为主题,尝试从分析技术与科学的新关系、反思元宇宙可能导致的总体性风险、提炼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某些启示、研究日益猖獗的专家阴谋论、聚焦技术时代的科学可检验性问题、解读AI发展会对未来社会造成何种全局性影响、思考新科技与极权政治之间的关系、如何融合科学与人文、讨论无处不在的生命政治问题、剖析“手机囚徒”(手机成瘾)现象、批评技术失控论进而呼吁控制技术的努力、探讨科研诚信与学术自由的平衡关系、预测未来社会可能走向何种科学城邦等十四个方面描绘科技新世界的大致图像,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对于技术进步应采取的态度。在科技新世界喧嚣的表象下,探寻人类调节、引导和控制它的方法、途径和努力,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
伟大的小心灵[美] 玛丽埃塔·麦卡蒂(Marietta McCarty) 著孩子们那似乎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提问总是能深深地打动我们。他们看似天真无邪、幼稚的问题,仔细想想,无不散发着哲学的韵味……其实,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他们对各种哲学主题都有自己非常了不起的想法和见地。成年人的思维往往会被年复一年累积的各种包袱所累,而孩子们的头脑完全不受任何凡俗琐事的干扰,他们不以任何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又该如何呵护孩子这份不受俗尘纷扰的好奇心?如何和孩子一起聊聊他们最常问起的哲学问题:关于友谊、责任、幸福、公正、时间、勇气、死亡、偏见、人性、自然、同情、自由、博爱……这些问题无疑关系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想象,对自身的评价和定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本书中,美国资深哲学教师、教育顾问玛丽埃塔·麦卡蒂运用故事、诗歌、音乐、绘画、游戏、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和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20多位世界知名的哲学大家“相遇”,了解他们伟大的思想,从而启迪孩子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并教会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如何循循善诱地和孩子们聊聊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人生主题,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探索力和思辨力。孩子们的思考将构建出他们对世界和未来的憧憬与想象。
-
欧洲历史上的永久和平愿想娄林 著在人类思想史上,战争与和平的辩证问题一直占据着不同寻常的位置。本辑收录欧洲关于永久和平——尤其是欧洲内部和平可能性的思想史文献及研究,一方面总体性展示自中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和平观的历史沿革,另一方面关注几个代表性个案,如佩恩的“欧洲合众国”构想、根茨针对康德“永久和平论”的异议、1800年前后德意志学人关于“永久和平”的论争等,以这些代表性个案为剖面,加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一问题的认识。
-
公民大会妇女[古希腊] 阿里斯托芬 著,刘小枫 编,黄薇薇 译雅典的一位普通妇女,因不满男人执政的效果,发动所有妇女,伪装成男人,混入公民大会,投票夺取政权的故事。但是,剧本并未着力凸显政变过程,而是极力展示新政纲领及其实施的困境。妇女成功夺权后,女主人公普拉克萨戈拉当众宣布了新政的理想:取消贫穷,消灭犯罪,建立一种共同幸福的公共生活。具体政策为:一切公有,即让所有公民共同享有一切财富、妇女和子女。在这个新社会中,奴隶将承担耕种和劳作,妇女则承担编织和打理财务等公共服务,城邦将从父亲的角色转变成母亲。在母性的仁慈和关爱下,人人都将丰衣足食,不再有人犯罪和诉讼。城邦也不再拥有千家万户,而是变成一个没有隔阂的大家庭,所有人同吃同住,共度幸福时光。但是,阿里斯托芬却用剧本的后半部分告诉我们:强行实施“绝对的平等主义”将会是一场丑陋无比的闹剧。
-
新民说·无用的神学夏可君 著本雅明的《神学-政治学残篇》是生命神学现代性的真正开始。这个片断文本包含着解构现代神学政治的所有思想种子。本雅明对弥赛亚王国与世俗秩序的绝对区分,使得神学化的政治与政治化的神学都变得不再可能,都变得“无用”了。从《神学-政治学残篇》开始,本书踏上了“无用之思”的旅程,这事关现代性的生命疗愈与救赎。本书探讨的问题是现代哲学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所谓“现代性危机”是对资本主义时代总体异化现象的一种描述,既包括现实世界的动荡与苦难,也意指现代世界“祛魅”以来,艺术“灵晕”的消失和人性上的“无家可归”状态。这种状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身处这一时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学手稿《神学-政治学残篇》就是面对时代危机的深刻回应。本书以此《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判,特别揭示了其“自然性”思想与庄子“无用之思”的相通之处,并以此线索连通了中后期海德格尔的反思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进而追问当代哲学重新开始的条件,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探寻思想的出路和余地。
-
无为的能量林光华 著本书将《老子》81章的思想分五个主要观念﹣常道、自然、无为、素朴、安乐来加以理解与诠释,在客观解读《老子》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生存体验与问题进行新的阐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让人理解《老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思想、修养境界及其当代价值与对人生的启发,让人在当下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充盈,提升处理问题的智慧与能力。使人能在遵循天道自然的法则时成就天性的自由绽放;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看清欲望而复归于朴;在如婴儿的元气满满的状态中体验身心安乐的幸福感。全书以专业的学术研究为根基,以敏锐的触角为创新,以真切的关怀为切入点,以深入浅出的生活案例为辅助,为我们打开了一本有独特视角但人人都能读懂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