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毛泽东诗词六体书张希远书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失婉约,雄强而又飘逸,向来被誉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颠峰。诗书画影,技异理同,但以书法这种具体的造型艺术,去抒写抽象的表意艺术,尤其是表现毛泽东主席诗词这种在中国艺术史上丰碑式的作品,难度可见一斑。
-
毛泽东与陈毅袁德金著毛泽东和陈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出身于旧中国农民家庭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造诣和特殊的爱好;他们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军政兼任;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忠诚;对困难和敌人无所畏惧;对劳动人民又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热爱,是中华世族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优秀人才……毛泽东和陈的经历和性格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毛泽东是战士但更是全党的领袖,全军的统帅,他一直是上层决策的核心领袖人物,担负着最高领导责任,是具有理论创造才能的战略家;陈毅是群众领袖但更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战士,他一直是一位出色的助手和号令一方的指挥员,是杰出的实践家。有人曾把毛泽东和陈毅的关系比喻成“太阳”与“卫星”的关系。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毛泽东这颗“太阳”是如何影响陈毅这颗“卫星”,而陈毅这颗“卫星”又是怎样按照自己的转道,围绕着毛泽东这颗“太阳”而转动的吧! 本书表现毛泽东与陈毅这两位传人的高尚的政治情操、特殊的人格魅力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对笔者来说还是一种尝试。
-
伟人毛泽东何明编人生最精彩的片断,并不一定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而往往是在身处逆境之际。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正是他屡遭排挤、屡受挫折而最终确立领袖地位的时期。这期间他面临无数次的命运转折,面临无数次的进退抉择。他大智大勇,进退有据,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崛起。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奠定了他一生的基业。国内第一部全面实录,毛泽东一生的传记作品!毛泽东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军事家,远见灼识的思想家,其滔滔的智慧与谋略,令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所仰慕,所探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长远地影响着中国。历史选择了他,人民选择了他,他是一本厚厚的书。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本书真实地再现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富强的沧桑哀荣。
-
毛泽东光辉历程地图集吴秦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毛泽东光辉历程地图集》编辑组编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我社特编辑这本图集。它以毛泽东同志生平活动为主线,兼顾与之同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力求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同志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本图集由序图和主题部分(8个单元)组成,以地图、文字说明、照片和图表的形式展示,并附有大事年表,是一部极具收藏价值的图集。
-
走出列宁格勒(俄)奥列格·布洛茨基(Oleg Blotsky)著;许凤才译;许凤才译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和玛丽亚·伊万诺芙娜(普京总统的父母)身为何人?经历过什么磨难?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接受教育的?他们是如何培养儿子的?未来总统童年、少年和成年时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他信仰什么?他追求什么?他为什么选择了克格勃?为什么最后又离它而去?他是如何来到政治中心莫斯科的?如何破解他1999年仕途的青云直上?不知为什么,没有谁给自己提出类似的问题,仿佛它们无足轻重。即便有人试探性地提出类似问题,答案有时也含混不清,甚至有应景之嫌。作者也深信,要找寻一个人的现在,甚至他的未来,必须要考察的正是他的过去。然而,人的一生并非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常常是极为偶然的一次相遇抑或是初看起来不甚了了的举动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生命之河的流向,继而从根本上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
毛泽东与贺龙王福生,王Fan著作为一位历史伟人,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多侧面、多阶段构成的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又无不蕴含着他和他的同事、他和他的战友们几十年的艰苦寻求、实践和斗争。贺龙,一个由旧军人出身的国民革命军的将军,正是在这种追求和探索的实践中,与毛泽东走一骊起,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成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王福生,1939年8月生,辽宁丹东人;1965年8月毕业于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参军,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主编了《中国革命史》《巨人中国的巨人——外国名人要人笔下的毛泽东》等著作。王璠,女,1968年生,辽宁丹东人;199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分行《金融报》编辑。贺龙对毛泽东仰慕、追随、忠诚;毛泽东对贺龙敬重、信任、不断委以重任。这种密切关系的建立,在实践中相辅相成作用的发挥,并非某种个人感情的相同、性格的融洽,也不是天生的、偶然的结合。毛泽东与贺龙的密切关系,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必然,正是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个人执著追求的目标与社会总发展趋势相吻合,才形成的渊源和纽带。
-
智读毛泽东诗词臧风宇编著本书收录了毛泽东诗词60余首,在每首诗词中作者均介绍了诗词写作的背景、历史环境以及诗词写作前后所引起的关注和反响,加深读者对诗词自身的领悟和理解。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陆贵山,周忠厚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原著,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而且相应地揭示了人类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是文艺理论科学的最高成就。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和阐述一切文艺现象,不仅探讨了诸如文艺的产生、文艺的社会本质、文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探讨了文艺作品的构成、文艺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以及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欣赏等方面的重要规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现,是文艺理论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见解,是历史地形成和历史地发展的。因此,我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去阐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线索,力求从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艺史等方面去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和见解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意义,以避免使某些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僵化。我们认为,这样做将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进一步克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限于目前大学本科的教学时数,本书只编选、注释、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代表性的文艺论著,其他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的文艺论著从略。这里,仅就本书的特点和编写工作说明如下:一、本书的结构。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看做一个整体。编选时按照原著产生的历史顺序,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线索。为此,我们在确定选目的起点和终点时,尽可能地前伸后延,前伸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后延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著名篇章。编选、讲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论著,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编选、讲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文艺论著,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二、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艺问题的论述,除了有关的通信、讲话外,大都散见于他们的哲学、经济学著作中,因此本书有些篇章只是摘录了其中与阐明艺术规律直接有关或具有深刻方法论启示的部分。编选时,既注意突出所摘录章节的理论重点,又考虑到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于读者循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和逻辑顺序,体会和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三、本书注释部分,除保留原著的有关注释外,根据读者的需要而作了适当补充。对于读者比较熟悉的人名、术语、典故,原则上从简;对于读者较陌生的人名、术语、典故以及某些疑难的语句作了较详细的注释,以便于读者理解原著。四、本书采取单篇讲解和多篇综合讲解两种方式。这样可能使本书体例不够和谐统一,但由于某些篇章所论述的问题具有共同性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重复,采取了综合处理的方式,使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具有专题讲解的性质;讲解时力求科学严谨、忠实于原著,防止作任意发挥。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原著的理论观点,讲解尽可能地联系文艺实际,并作必要的分析论证;但考虑到教材的相对稳定性,没有更多地涉及学术界尚在争论的问题。五、本书从拟定选目到编写成书,前后经过了三年时间。1981年为应本科生和暑期讲习班教学之急需,曾校内铅印。1982年初本书由教育部确定为统编教材,随即在前教育部有关部门的主持下召开了审稿会议。参加审稿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单位的专家。与会者对本书的选目、结构,以及各篇注释、讲解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六、此次修订,重新组织了写作人员,并对第一版中某些陈旧的观点进行了修改,篇目作了调整,以期适应21世纪大学生学习的需要。
-
毛泽东与郭沫若季国平著毛泽东与郭沫苦,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同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桥梁,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子。毛泽东与郭沫苦交往的纽带,是他们对人民的深爱和对民族的赤诚,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追求,是他们笔下的诗和他们胸中涌动着的浪漫激情。季国平,1956年生,江苏泰兴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1991年获文学博士不位;现就职于中国文联;主要著作有:《宋明学与戏曲》《元杂剧发展史》《毛泽东大典》及译著《书生政治家——瞿秋白曲折的一生》等。《毛泽东与郭沫苦》,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采取“分镜头”写真的手法,全面表现毛泽东与郭沫苦这两个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活动和友情发展。全书融情景描述、思想对比、人物评比为一体,力求向广读者提供一部真实、生动、有益的作品。
-
诗人毛泽东易孟醇,易维著中国人民的一代领袖毛泽东,于繁忙紧张的政治、军事工作之外,吟诗填词,乃其馀事。但从他小时候熟读诗云子曰之日起,到他逝世前在后花园低吟“今我来兮,杨柳依依”之时止,诵习诗词、评述诗词、创作诗词等三方面,又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侧面。而且,在评述诗词的过程中,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这些,构成了他的整个诗词人生,构成了他以诗词为现实服务的基调。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的评文论诗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只有洞悉作者所处的时代脉搏,洞悉作者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感情,才能对诗文作出好的或较好的解读。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正是从知人论世方面作出了范例,树立了榜样。解读和赏析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自然更应如此去领会他在中国20世纪诗坛高居上游的原因。以上种种,便是本书所叙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着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