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英]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 著,刘建江,王晶 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是特瑞尔·卡弗教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著的、于2018年出版的具有“论文集”性质的专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尖锐的批评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思想的深刻阐释,作者把马克思的生活经历和我们当代的政治活动生动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马克思的完整形象,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作者认为,马克思作为我们“同时代”的政治活动家,仍在处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政治问题。《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也是围绕着我们今天在思考全球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和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相同概念组织起来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在首章,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我们是如何得出“马克思永远存在”这一结论的,并向我们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成为“马克思”的;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以“阶级斗争与阶级妥协”“历史与进步”“民主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革命”“剥削与异化”等概念为关键词,系统地向我们梳理和诠释了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凸显了我们在正确理解和阅读马克思时所遭遇的历史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困难,同时表明马克思极具挑战性的写作和针对资本主义所提出的尖锐批判也直接面向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8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本书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在1863—1866年期间写的经济学手稿。时间跨度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完成之后,到1866年完成《资本论》第三稿。本卷收入的是:(1)第一册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和前面几章保留下来的若干散页,马克思在整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一版付排稿的过程中补写的一些注释草稿,即所谓散注;(2)第二册第1稿。本卷和第39卷同属一个单元。
-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纲倪邦文 著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深入阐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与本质,全面界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维度,实证调查当前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现状,总结成效,分析原因,探究建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培养的理论-实践模式,着力培养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引领他们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郭建宁 编马克思主义如何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形态变为亚洲形态,由德国形态变为中国形态,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文化意蕴、当代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梳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展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王伟光 著,王伟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本书是总第33辑,论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国际问题、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意义、方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研究。本辑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规律与经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具有启发意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学与实践蔡玉波,罗莉,唐家州,蒋家胜 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学与实践》是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辅助教材。该辅助教材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贯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精神,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主线,以辅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为主旨,紧密结合新时期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努力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
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英] 尼科斯·P.穆泽利斯 著,王平 译《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是尼科斯·P.穆泽利斯有关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书中,穆泽利斯试图将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引入社会学与政治学,提出用理论化实用主义的方法来重新诠释社会的形成、构造和转变,为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维度上的拓展开辟了新的视野,也为我们了解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思想踪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的核心工作是要克服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济还原论,也就是说,如何摆脱用经济的观点和范畴来解读政治或文化现象。穆泽利斯认为,在对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范畴和概念,这些概念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维度,又可以摆脱经济还原论的路数。与传统的、在社会构成问题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模式有别,穆泽利斯尝试从技术、占有、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社会构成进行解释,这种努力就是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周建超 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我们更科学理性地把握人类社会有机体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前行趋势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
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高浣月 编《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论题展开,既有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是一本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前沿性研究著作,其出版将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于东超,孙国志 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通过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点的比较分析,言说着资本逻辑给劳动人民所带来的生活贫困、人的价值缺失以及社会境遇的局限,从而于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把握,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总体构成进行详细研究,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和价值的考量。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问题,要想实现在理性与价值的冲突与消解的过程中解决人的生存境遇问题,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目标,社会发展要和人的发展就要在新的高度实现理性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基于实践的要求。随着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不断向广深方向延伸,人们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也愈益全面而深刻,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为19世纪马克思对该问题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了前期准备。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的根基。当然,马克思的探索并未终止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它将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为更多的后继者所关注和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