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宁德业 著本著作首先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中国化进程,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阐释了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马尔库塞、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所发生的历史性嬗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次,本著作还研究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与战略选择问题,着重分析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在坚持先进理论导向战略、全面协调发展战略、民族文化认同战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和谋求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下, 努力探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效形式。
-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张梅,张立成 著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性存在物,个人自由只有在共同体里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创造出类的普遍性,并通过这一普遍性进行自我确证。马克思所以拒斥自由主义,不仅因为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它无法为个人提供共同体归属感,而且因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治正义事实上成为社会贫富分化和特权阶级权利优先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反对权利优先论,主张权利应立基于共同体的普遍善之上。马克思看到了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存在的道德问题, 但不认为仅靠道德力量就能解决问题。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既重个人也重团体,而更加强调共同体的公共价值观对个人自由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重群体求大同的观念高度契合,对我们来说不仅具有文化上的亲切感,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解决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可供解决的方法与路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共精神的培育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舆论引导和价值定位的作用,这种建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公共性可以凝聚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忠诚度,从而避免个人与社会的分裂,使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
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韩庆祥 著本书以深入研读“经典文本”“现实逻辑”为基础,从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历史命运、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演进、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等方面,从学理学术上系统分析研究“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这一基础性问题,厘清马克思的哲学观,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与历史命运。本书对于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辅导张乾元,杨虹,陈世锋 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辅导/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辅导丛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创立与发展为起点,帮助同学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本书作为学习辅导书,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比较新颖,可以较好地辅导学生学习理解,并在每章后面附加了相应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
历史唯物主义的返本开新王巍 著上篇《要义》: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辩证法和历史观统一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辩证法是现实的人的发展的辩证法,即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及其意义予以深入理解。就其实质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构成了人的解放学说的核心环节。中篇《返本》:马克思观照世界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生成、发展、趋势等作出了透彻解剖,以更为精确的事实材料、更为现实的社会发展进程再现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基本原理,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使历史唯物主义达到了哲学发展的新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历史唯物主义既讲物质,也讲精神;既谈规律,也谈自由;既重视阶级分析,也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下篇《开新》:从现代性、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意识形态、全球化等当代视角中,在全球性和现代性的“普遍性”中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法为指导,在“中国问题”中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
《觉悟》选集彭积冬 著共产党成立前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革命的信息,大都通过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介绍、宣传而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所创办的革命性刊物起着主导、主流的作用,《觉悟》《共产党》《少年中国》是其中有影响的代表性刊物,对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阵容,启发先进知识份子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民国日报》于1919年6月16日创办《觉悟》副刊。邵力子主编,陈望道协助。《选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选取了在反对封建主义、揭露军阀黑暗统治,提倡新文化、新思潮,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宣传和报道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介绍俄国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文章,《选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的原文材料,极具历史价值。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 第5辑陈新夏,杨生平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是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它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于2016年出版第1辑,现每年出版1辑。本刊编委会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组成。本刊的作者和读者主要面向的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和教师,以及该专业领域的学生。
-
恩格斯《反杜林论》导读杨洪源 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反杜林论》是恩格斯通过与杜林进行思想论战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的阐释,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值此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本书充分依托文本学研究方法,有别于过去忽视恩格斯的批判对象及其思想而“自说自话”的做法,诉诸思想比较来呈现《反杜林论》的深邃性和超越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它的思想史价值与实践意义。此外,本书在叙述方式上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力求做到思想的深入浅出,以便于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杜林论》中的世界观方法论。
-
赵必振译文集中共常德市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常德市鼎城区赵必振研究会 著,曾长秋 编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赵必振翻译的日文版社会主义著作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课题编号:18BKS035)的优秀成果之一。赵必振(1873~1956)是著名的翻译家,本书汇集了赵必振在20世纪初翻译出版的三部日本社会主义思想著作:其中,《近世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译著。《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鞭笞了军国主义,指出其结果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使大多数人民遭受灾难。《社会主义广长舌》驳斥了当时的一些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以上三种译著是早期社会主义学说译介的重要成就。
-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刘同舫 著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语道出了哲学的真谛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我不禁思索,何谓“真正的哲学”?“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又是指什么?在哲学对时代发展的反思和检省中,究竟哪些理论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这些理论又是如何切中现实并回应时代发展的?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对时代发展的有力回应,也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科学解答,历经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后充分彰显出其科学性、真理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其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已远超出特定时空的局限,在当代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在场性”。因而,回应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并解答人们的思想困惑,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发挥其时代价值变得至关重要,这是关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所必须承担的理论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诉求,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加以阐释的学术使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为核心主题,力求凸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阐释其发展和创新的时代意蕴。在开篇之处,有几个问题需先行提出并予以回答,以便展开后续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