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现代化视阈下新中国农村分配制度研究尤国珍 著收入分配是关乎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性分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本书稿立足于现代化视角,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分配理论和新中国分配政策确立背景出发,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现代化战略模式的转变和农村分配制度的多次变动为主线,通过查阅华北区、华东区和中南区几个省市典型地方的档案资料并作比较统计分析,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央农村分配政策制定、各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情况,分析其中理论逻辑和实践结果的错位,揭示当时历史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趋向平均主义的实际情况,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分配制度变动的特点、原因、基本经验。最后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挑战,探寻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路径选择,揭示蕴含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规律。
-
《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吴猛《中的认识论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是吴猛近年来在来在《资本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领域所做工作的一个汇集,包括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16篇文章。在本书中,这些文章在同一个逻辑线索下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线索就是:在《资本论》认识论研究中关注其意义论维度,并在对这一维度的深层内涵的探问中追溯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问题。作者试图以此方式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个在当代语境中彰显其独特思想意蕴和理论价值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有多篇在国内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围绕这些文章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学术讨论(比如关于“价值形式”和“形式分析”问题的讨论,以及关于《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将这些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术界,将有助于相关讨论的进一步展开和走向深入。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探讨的主题是“《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主要从“对《资本论》意义论维度的初步探索”、“从意义认识论角度重新理解《资本论》”、“《资本论》意义认识论视野下的形式分析方法及其运用”等方面呈现对于《资本论》的意义论解读的基本理论成果。下编讨论的主题是“在意义认识论视野下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包括“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前史’”、“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与认识论问题”、“在意义论视野下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诸理论支点”等内容,试图在意义论视野下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陈弘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讲义。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上突出强调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书共分16讲,涉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等主题。每一讲均贯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于国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深入推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人的解放与科学实践谷生然 著本书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的当代意义。除导论外,分为三篇,共十章内容。上篇主要揭示了人类信仰是一个不断****、发展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的宗教信仰到自觉的宗教信仰、再到现代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篇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法原则,分别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仰理论形成的不同环节,揭示了人的解放和科学共产主义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的核心精神。下篇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现实意义。
-
自然的应许杜雅 著本书从思想史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出发,说明了卢梭探讨“存在的觉知”的理论起点与原因,通过文本研读梳理了“存在的觉知’与经验认识、本真性、幸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揭示“存在的觉知”超越认识论范畴而具有的存在论层面的意义,结合德里达对卢梭哲学形而上学特征的解构主义阐释说明“存在的觉知”与卢梭自然观念的内在关联,论证人对于存在的觉知顺承于其对于自由的觉知,“自由”在政治社会中与“德性”相互证成,并从根本上遵从神意法则,顺应于自然的“纯粹之音”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黄辉 等 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有利于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的角度理解中央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的意义与价值。本书是系统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学术著作,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何以成为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与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究与考察,涵盖理论与实施、本体与方法、实然与价值等不同层次,突出了研究重点和现实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央关于意识形态的政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刘托托,杨关玲子,李淑梅,方凤玲 编《专题教学设计》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体教学运用编写的教案。在满足国家方略和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本教案具有下述三个特点:一是用学理讲政治,在经典著作及党的创新理论中梳理逻辑框架和政治脉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能力;二是优化课程结构,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揭开物质世界之谜、破解人类认识之谜、解答社会历史之谜、剖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趋势、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七个专题,力图将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三是形成学习链,以“案例导入-凝练问题-理论阐释-拓展阅读-练习反馈”各环节细化价值观塑造路径。
-
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暂缺作者《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07)。该书由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构成:其一是理论构建,包含哲学批判、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组成的社会批判体系;其二是思想图谱,借助思想理论延伸的人物关系,阐释列宁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的分歧与比较,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战与分歧。其三是时代衍射,通过列宁世界历史理论阐释、现代化理论究讨、列宁全球化理论论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诘难、西方“列宁学”理论批判,论述出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时代蕴含,由此实现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整体性阐释。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胡延风 著本书在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是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架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路径主要有:一是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造性应用;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作为指导研究当前所面临问题的新视角、新范式,进而确立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新手段。
-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当代价值齐晓明 著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当代现实,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全面分析了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马克思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考,实现了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理性对于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推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