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新时代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研究张国顺本专著主要研究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来源、发展轨迹、内在结构及其新时代的价值。通过运用比较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后思索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整体逻辑,澄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历程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逻辑。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致力于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论体系。
-
马克思与德国启蒙运动司强在黑格尔之后,面对时代的转变,布鲁诺·鲍威尔把黑格尔哲学的事后反思,改造为朝向未来的行动,即黑格尔哲学的费希特化。费尔巴哈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走向人本学。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将德国现代化的问题,提升为人类解放的问题,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德国启蒙运动的成果——辩证法(有机体的方法);另一方面,克服了其观念论的前提,使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与哲学的沉思或看的特质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是行动或革命的理论,其旨趣在于改变世界。
-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研究邹威华 伏珊 著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研究”(编号15BWW010)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基于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整体把握,集中从“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深入透视霍加特、汤普森、威廉斯、霍尔、吉罗伊这些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思想家的思想特质,以他们思想中的“问题意识”为研究的切入点和中轴线,从宏观和微观、从历时和共时、从理论与实践、从本土与外来等视角阐释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思想萌芽、建构、发展、延伸时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凸显出来的文化内涵,全面剖析他们思想中的文化理论变迁和文化特质,彰显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思想的理论遗产,延伸其思想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丰富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推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
-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阐明侯惠勤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试图通过去世界观、去唯物论、去意识形态,堂而皇之地把马克思哲学收入西方自由个人主义“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的麾下。因此,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就及其时代意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性质,从思想上、学术上和话语上彰显这一哲学的磅礴力量,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本书把世界观视为近代以来哲学演进的根本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特质,拒斥所谓从古代本体论哲学到近代认识论哲学再到现代生存论哲学的哲学史演进模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科学统一,既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果,也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这一时代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
学哲学 用方法阮青 著本书涵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学理论,从学哲学、用方法的角度探讨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大问题”“真问题”“实问题”,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方法。每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观点及其为我们提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二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第三部分用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角度总结工作成功的经验或遭受挫折的教训。本书叙议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对于读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牛先锋 等 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解释力、实践力。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正确性、发展的开放性、视野的世界性等维度展开论证,系统化、全景式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与理论成果,及其在国际上重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尤为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最现实的答案。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雷骥 著本书在对全国3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详细阐释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哲学意蕴和理论渊源,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机理和现实状况,深入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本规律,认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实践途径,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美育维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段虹徐苗苗 著本书以美育的全新视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突出了美育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情动人”的特征,分析了美育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价值功能、实现路径,以此为基础,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研究方法上看,本书所采取的文献分析、个案访谈等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同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层面的参考。本书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西思想史上的美育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对美育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认识,同时也采取了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十几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分析美育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提升了研究整体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书编写组 编本书由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由15位知名新闻院校学者和2位国家主流媒体的专家组成编写组,负责撰写案例概述、专家评析等主体内容,并由8家主流媒体提供新闻作品案例及一线记者手记。本书选取了近7年来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的200多个优秀新闻报道案例,以生动鲜活的案例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全书分为重大主题报道、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典型宣传、舆论监督、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国际传播、融合传播8大主题,每个主题下有4个章节,每章节均包括案例概述、专家评析、采写手记、延伸阅读和思考题5大板块。本书还以二维码形式链接大量案例资源,使本书内容更丰富、可读性更强。本书作为”马工程“教材《新闻学概论》(第二版)的配套案例教材,适用范围广泛,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教材,也可用于新闻从业者的培训用书。
-
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开辟邵然,苗启明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