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郝文清 著本书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对待态度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列宁个人成长过程的分析,揭示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的主客观条件、生成过程,探究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列宁著作、论著、演说、报告、书信等文本的分析,一方面,归纳、总结、概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比较,归纳、概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本质与特征。第三,通过后继者对列宁的认识与评价,探究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
马克思主义动力论龚培河,万丽华 著本书立足于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因——矛盾动力,引申出动力三种出场形态,提出动力“成本-收益”论和利益流动性理论,以此为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苏联、西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动力运行逻辑,通过对比分析,考察中国特点色社会主义动力形成特点和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研究。主要通过动力“成本-收益”论分析改革的历史必然性;通过矛盾动力论分析改革的阻力动力辩证关系;通过利益流动性理论分析改革动力输出特点,最终,考察全面深化改革对历史进步的意义。本书认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依靠改革实践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增量,深化改革才不会半途而废。而其关键就在于政府本着惠及全民的原则,通过改革,合理规范市场导向的利益流动渠道,不断唤起民众积极参与改革。
-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梁赞诺夫,阿多拉茨基 著《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收入的文献大都是马克思恩格斯遗著的手稿、提纲、笔记、书信和札记等,1924年开始出版。由俄共(布)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在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同时设立《马恩文库》编辑部进行整理出版,院长梁赞诺夫任主编。到1930年共出版了5卷。为了区别于后来出版的《马恩文库》,学界一般称5卷本为旧版《马恩文库》。1931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与列宁研究院合并,《马恩文库》编辑部也随之改组,主编由阿多拉茨基担任,编辑方针也有所改变,决定新版《马恩文库》只发表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未发表的文献。新版《马恩文库》第1卷于1932年出版,至1982年共出版了16卷。《马恩文库》能把新发现的马恩文献快速及时地提供给广大读者,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王玺 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质特征及其结构功能。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演进历程、需求动力、基本机制和现实境遇,最终构建起六个维度的优化与拓展框架体系。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唐小芹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机统合为视点,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解答和难题解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更好实现开辟进路。在解析内蕴意涵、剖析现状成因的基础上,对拓展途径与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历史经验予以梳理,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遵循,进而聚焦本书重点,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最后,从获得更好现实条件、更加深入人心、更具国际影响力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客观理性的瞻望。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鲍宗豪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发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思想、观点、原理和范畴,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要素,揭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人类权利思想发展中的伟大变革,分析阐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
-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主体生产李嘉弘 著本书尝试站在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说的立场,对现代经济学的现实和意识形态职能进行分析和批判。马克思经济学说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转的一般机制,但另一方面也为经济理论研究澄清了一个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对经济理论同经济现实之间关系的批判。从这个前提来看,现代经济学通过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化,生产一般理性经济主体的形象,从而影响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对自身的看法,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现实。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张守奎 著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关系视角考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个体理论,探讨一个具体的、丰满的个体如何才能“出场”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真实的个体如何出场的逻辑机制。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李佃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